搜索
 

成都:加速“东进”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2020年07月27日 10阅读 来源:经济日报 2020年7月13日

成都东部新区将提升区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依托东部空港9000万航空吞吐量的牵引能力和东部铁路枢纽的带动能力,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群,极大缓解现有城区人口规模增长和经济规模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公共服务配给难题。

成都东部新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的批复》。56日上午,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成都东部新区授牌仪式举行。随后,总投资2385.03亿元的51个项目集中开工。这是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一个标志。

提及新城建设,惯有的思路是“产—城—人”,即:用传统廉价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人才与就业,产业发展创造城市繁荣。而成都东部新区建设的思路是“人—城—产”,即:把人本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起点,以优质的生态、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吸引高素质人才,再以人才吸引企业与生产要素集聚,从而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从“造城”到“营城”的转变旨在解决产城分离、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因此,引人成为第一步的任务,只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高素质的人群进入成都东部新区,新区才有发展未来之城的基础。基于此,成都将对成都东部新区“量身定制”人才政策和户籍政策,进一步提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思路也是成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一个缩影。早在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就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应运于成都新谋划而生的“东进”,大胆突破2300年建城史,让成都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城市格局千年之变。

3年来,随着城市格局的调整,成都的发展也逐渐走出了单中心结构的“摊大饼”发展模式。北部地区建起了生态屏障,西部地区高端绿色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有所降低、城市品质快速提升。而从东进到成都东部新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拉开了建设大幕。

与之相适应的,成都近年来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明显提升,东进战略对增强成都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力的作用明显。成都东部新区成立后,将继续千方百计提高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成都将依托东部空港9000万航空吞吐量的牵引能力和东部铁路枢纽的带动能力,在东部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群,极大缓解现有城区人口规模增长和经济规模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公共服务配给难题。

按照规划,成都东部新区重点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国家赋予成都的重要使命。“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将助力成都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适宜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格局,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破解成都盆地环境资源约束,塑造成都大美公园城市形态,保持休闲之都生活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而公园城市是成都最大的新经济场景,最大的新经济平台,可以叫做“城市级的场景”。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委员、总经济师王正丹介绍,新区将构筑新经济发展新高地,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加快打造新经济发展载体和应用场景,开展无边界公园城市、人工智能测试等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场景供给体系,吸引国内外新经济企业加速集聚。

今年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相向发展,成都同样需要一个“极核引领”,成都东部新区将扮演“极核引领”的角色,成为龙泉山东侧四川主要的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产业发展带的新兴极核。王正丹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需要一个国家级新区。而现为省级新区的成都东部新区,将为未来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做准备。

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城市形态基本显现,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逐渐凸显,常住人口达8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480亿元;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11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1300亿元;到2035年,常住人口达1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3200亿元。

经济日报 2020713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