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娟)七月,走进息烽县养龙司镇高坡村花椒种植基地,满山遍野的花椒树上挂满了一颗颗饱满的青花椒,微风拂过,椒香扑鼻。“今年是初挂果,情况超过了预期,330亩花椒地可产干花椒4.6万斤,按照市场价每斤40元计算,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180余万元。”花椒基地负责人周红说。
近年来,贵阳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五子登科”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即主攻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探索出一条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推进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稳住菜篮子。贵阳市蔬菜产业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充分发挥贵阳市作为全国夏秋冷凉蔬菜优势生产区的有利条件,全市建设蔬菜基地面积约10万亩,蔬菜经营主体208家。2020年,预计全市将完成蔬菜种植175万亩次,产量达246万吨,产值达81.5亿元。
壮大果盘子。贵阳精品水果产业形成了以猕猴桃、樱桃、枇杷、桃、李、葡萄为主导的种植种类,全市果园面积突破120万亩,年产果品近35万吨。此外,除已建成贮藏保鲜库集群、智能分拣线外,还培育出以果汁、果脯、为主要加工品的精深加工企业3家,形成了以南明永乐万亩桃花、开阳南江枇杷、息烽石硐猕猴桃等集赏花采果、体验观光的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做强茶园子。在城市发展的强劲推动下,贵阳茶叶销售外部条件优势明显,物流体系成熟,大型茶叶交易市场设施规模完备,市场流通便捷。2019年,全市实现干茶产量1.49万吨,产值29亿元。2020年,贵阳市茶园面积达28万亩,投产茶园23万亩;茶叶企业、合作社已达139家。
搭起药坝子。贵阳市立足本地中药材资源与气候优势,突出木本中药材种植,加强林下中药材生产。截至目前,贵阳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7.67万亩,中药材企业(合作社)达81家。
发展奶瓶子。贵阳依托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乳品龙头企业,全力推进奶业产业提质增效。先后建成年存栏奶牛2000头以上标准化牧场7个,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引进优质高产奶牛8000余头,牛奶单产由每头年产4.5吨提高到8吨以上。贵阳农投集团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养殖奶牛1.2万头,年加工鲜奶10万吨,把更多贫困群众吸附在产业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