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州凤冈:山海织就“星丝路”

2020年08月12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走进贵州省凤冈县,时常能看见轻钢结构的白色大棚点缀在苍翠的群山中。“这是村民们搭建的蚕棚,我们现在靠它致富呢。”凤冈县老林沟村村民龙华碧说。蚕棚里,她正在忙碌,这个月养了8张蚕,按照科学喂养方式,每张蚕种可产蚕茧100斤左右,按照20元/斤的价格,至少有2000元的收入。

俗话说:“勤养猪,懒养蚕,28天见现钱。”凤冈自古就是我国优质的蚕桑基地之一,养蚕历史悠久,蚕茧品质优良。2020年7月,在上海援黔干部的引进下,凤冈县引入了上海市龙头纺织企业水星控股集体,把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树立“着眼市场建基地,集中连片上规模,政策扶植重投入,依托龙头带农户,科技支撑上水平”的发展理念,打开了当地蚕桑产业的新大门。

“蚕的生长周期短,从拿到一龄的小蚕种,到能上树结茧的五龄蚕,不过短短22天。而现在这个周期已经比28天更短,在标准化管理的情况下,蚕农最快15天就可以见到‘现钱’。”家住凤冈县永和镇永华社区的吴勇,过去一直在外地打工。两年前,得知“星丝路”项目落地凤冈,他积极流转150余亩土地,决心扩种桑园。“‘星丝路’项目推出了签订农户保底收购合同、建立村级养殖合作社、支持大养殖户入股小养殖户、提供专利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扶农政策,给我们这些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吴勇说。

据了解,伴随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沪遵两地以桑为媒,联结起“金丝之路”。为提高蚕业综合开发效益,增加蚕农收入,水星控股集团和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合作,培育出可以吐出不同颜色蚕丝的“水星1号”系列优质蚕种,并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桑苗和蚕种提供给凤冈蚕农,在每个行政村,也都派出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为凤冈蚕桑产业铺就脱贫致富之路。

与此同时,项目还将建设一个集生产、加工、科研、展示、文化、物流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千亩生产基地,并将在3年内打造一个文旅综合体。如今,凤冈生产出来的水星蚕茧,可以拉出长达1600米的蚕丝。项目也为村集体预留了企业股权,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星丝路’项目建成全面投产后,凤冈县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着眼市场建基地,集中连片上规模,政策扶植重投入,依托龙头带动农户,科技支撑上水平”的发展理念,“星丝路”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10000人脱贫成效得到巩固,3000个凤冈家庭实现小康梦。项目实施5年之后,预计可实现年工业产值超过10亿,年出口创汇3亿,年利润5000万,年税收1500万,年蚕茧销售收入15亿元,桑枝收入2亿元。(文/孙远桃 陈玥 周韵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