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云南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云南滇中新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平台功能,有利于促进云南在我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如何才能实现新区高质量发展?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滇中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确定了支持云南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主要内容包括3大板块8个部分共22条,绘就了云南滇中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图,支持政策的系统性、“含金量”“领跑”全国。
8月15日,《实施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综合解读专场在昆明举行,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昆明市政府、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的负责人,综合解读《实施意见》并回答社会关切问题。
背景
成立五年滇中新区发展成效明显 但发展“瓶颈”也需认真研究解决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修春介绍,《实施意见》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汇聚上下共识的一项综合改革方案,是举全省之力、聚发展之气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目前国内各省支持国家级新区政策中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含金量较高的一套政策。
2015年正式获国务院批复成立以来,云南滇中新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目标任务,在编制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片区开发、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至2019年,滇中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由第15位上升至第12位,与全省基本保持同向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也要看到,滇中新区的开发开放和建设发展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差距,在管理体制机制、产业集聚度、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滇中新区的发展,削弱了滇中新区在全省的示范带动作用,需认真研究解决。”赵修春说。
为推动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滇中新区进行调研。省发展改革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在专题调研、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级新区经验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实施意见》初稿,并多次征求滇中新区管委会、昆明市人民政府和有关厅局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文件制定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为推动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坚持“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计划单列管理,新区主要履行经济管理服务职责。本着“新区事情新区办”“特事特办、新事新办”原则,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权限,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下放的外,省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全部下放新区,不得委托或下放的审批权限,建立新区向省级有关部门直报请批体制。
路径
云南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分两步走 目标任务定量又定性
在《实施意见》中,云南滇中新区的高质量的发展是如何体现的?就此赵修春介绍,《实施意见》分2025年、2030年两个时段设置了云南滇中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既有定性目标,也有定量指标。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滇中新区在改革系统集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走在全国前列,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实现新突破,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省改革创新试验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开发开放先行区,山水林城和谐、生态宜居宜业的国际性现代化新城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云南样板;到2030年,滇中新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
“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既是落实国务院批复设立云南滇中新区时明确赋予滇中新区的使命责任,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滇中新区产业发展、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开发开放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赵修春介绍。
高质量发展也要求新区的发展速度必须保持在一个较快的水平上,为全省经济作出应有贡献。在综合分析云南滇中新区在全省所处地位、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实施意见》系列政策措施对滇中新区发展即将产生巨大推动和促进作用基础上,《实施意见》提出了滇中新区发展的定量目标:到2025年,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低于10%、20%、12%、18%,分别拉动全省年均增长0.5、1.5、1、1.5个百分点。这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高于全省、昆明市的水平,也高于其他许多国家级新区。
“《实施意见》还要求,滇中新区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不低于150亿元/平方公里,这就要求滇中新区引进的工业项目必须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实际上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体体现。”赵修春解读。
内容
真金白银“22条” 为云南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效支撑
赵修春介绍,《实施意见》研究确定了支持滇中新区发展的政策框架,主要内容包括3大板块8个部分共22条,就滇中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及支持政策措施进行了明确。围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产业平台建设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举措;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打造创新平台、激发创新动力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举措;围绕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政策举措;围绕规划建设宜居宜业新区,从强化规划统领、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等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政策举措;围绕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从优化金融服务、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方式、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政策;围绕推进滇中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明确了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健全市区融合发展机制、完善财税体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政策。
“《实施意见》具有‘新’‘高’‘大’‘先’‘实’的突出特点。很多政策,纵向比,是我省以前所没有的;横向比,在全国也是比较超前的。为了鼓励滇中新区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上走在前列,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上走在前列,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锋、争做表率,除了综合财力补助外,《实施意见》还在土地政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方面,也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支持和激励政策。” 赵修春介绍。
新前景
加速市区融合 创新开拓区域融合发展的云南样板
实现新区高质量发展,昆明市与新区的融合发展,也是关键一环。
云南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吕永栋介绍,新区成立之初,云南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高站位统筹新区建设发展,明确提出了建立“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从那时起新区与昆明市就已经开始携手,全力构建“市区融合发展”崭新格局。通过近五年的共同努力,市区协同联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中,充分肯定了‘市区融合发展’取得的创新实践效果,对继续深化‘市区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在规划共绘、基础共联、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建五个方面,强化市区联动、加强优势互补,主动融入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树立标杆。”吕永栋说。他表示,滇中新区将持续深化市区融合发展,加速构建滇中新区与昆明市错位发展、互补融合、联动支撑的格局,创新开拓区域融合发展的云南样板。
而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斌表示,滇中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昆明市在内的滇中城市群崛起,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长期以来,昆明市高度重视滇中新区的发展建设,积极推进市区融合,重点从主动担当、项目共推、资金共筹三方面开展工作。在努力克服债务负担、收支矛盾等困难的同时,昆明也主动承担滇中新区社会管理职能相应的州市配套责任;在财政体制方面,主动承担了长水机场改扩建征地拆迁等重大项目支出责任;滇中新区范围内企业同等享受昆明市产业支持政策,从而助推滇中新区产业迅速培育。从2021年起,昆明市财政还将连续5年每年分别给予新区2亿元综合财力补助……
“下一步,昆明市将继续加大对滇中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和滇中新区的共同努力,在我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积极作为,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勇于担当、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张斌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