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维生素E和维生素A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2020年08月17日 10阅读 来源:浙江首席信息官协会

化工是杭州上虞经开区的支柱产业,上虞经开区化工产业特色与优势是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研发及生产基地,全球过氧化物、紫外光引发剂、特种氟材料等的重要研发及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研发及生产基地,维生素E和维生素A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2017年以来,上虞经开区牢牢把握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的重大机遇,咬定“绿色安全、循环高效、数字引领”目标,深入打好以化工为重点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组合拳”,逐步实现了化工从“邻避产业”到“美丽经济”的蝶变。

上虞经开区是中国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长江三角洲最强中国制造产业集聚区,浙江省先进国家级开发区;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绿色发展实践创新

上虞经开区聚焦“数字引领、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目标和“品质之城、创新之区”总体定位,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以产品、企业、园区多层面协同产业生态化发展为内核,优化提升传统化工产业,育强壮大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构建以产业链完整、工业共生多样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为特征的生态工业经济体系;持续推进园区地上、地下设施的结构功能布局优化,拓展产品网络,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当化工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模范和排头兵。

经开区全面推动企业标准化建设、企业清洁化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集聚化发展、污染集中化治理、制度持续化创新等“六化”改造,加快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模式、循环型产业链网、循环型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升级改造样板,努力建成全国绿色精细化工产业绿色园区。

绿色发展“五个强化”

1. 强化绿色发展顶层设计

经开区摸清企业层面、供应链及产业共生层面、基础设施层面这三个层面的物质能量代谢特征,引导鼓励企业运用绿色化学化工“双十二原则”及产业生态化发展系统优化方法,从产品生产、产业链接、基础设施、环境管理层面,对园区绿色发展进行系统化顶层设计。

2. 强化企业绿色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经开区针对能耗物耗高的重点企业,引导企业从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入手,以绿色化学化工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核心,突破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提高生产全过程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以染料产业为例,通过全流程生态设计和系统优化,突破了大量关键技术,攻克了长期困扰染料行业的稀硫酸资源化及硫酸钙渣危险废物的源头削减难题,吨染料滤饼硫酸用量降低15%以上,减少废水COD产生量83%,减排废水90%、固废99%以上。相关技术入选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3. 强化循环经济共生网络构建

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溶剂、酸碱等辅助原料用量大,不进入产品并伴生大量盐类副产物,提高辅助原料及副产盐的利用率,是园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制约。为此,经开区引导企业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突破传统化工生产从单一产品层面技术改进、污染处理的模式,构建产品间、企业间协作的动—静脉耦合产业链接和工业共生网络,通过产业链协作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发挥资源能源效率提升和污染减排的协同增效作用。园区构建了染料和医药2大主导产业链网,同时对反应热、精馏余热、工艺过程能量等实施回收和梯级利用,组合成能量共生网络。

4. 强化全过程安全环保监管

经开区结合精细化工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及安全环保管理措施,全过程持续加强环境和安全管理,提高化工生产本质安全。

经开区自2005年实施循环经济和生态化发展规划以来,先后实施了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污水排放强制削减、排污权有偿使用、五个强制、DCS及紧急停车系统、重污染项目强制淘汰、化工企业建设标准化等一系列安全环保提升举措。

2019年以来经开区全力推进2.0版化工产业改造升级,打造产业发展样板。一是坚持高标准推进改造提升,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化工行业改造提升标杆。二是坚持智能化改造与推倒重建相结合。突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安监、异味评价、数字车间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应用扩面。三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在推进企业改造提升、环境整治提升的同时,逐步推行化工企业向社会开放日制度,不断接受社会监督,夯实安全环保底线。

5. 强化管理能力智能化数字化提升

经开区针对化工企业多且安全风险高、环保隐患多、精细化管控复杂的特点,建设基于“信息化+自动化+大数据+标准化”的智慧化工园区平台体系,制定顶层规划设计方案,建立数据共享标准和集成接口标准,全面整合园区信息化资源;建立一体化指挥中心和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建设智慧安监预警系统、智慧环保防控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能安防系统、应急联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六大系统。以安全环保能源动态监管为基线,实现“一张图”管理,对园区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和立体化监管与服务,帮助园区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服务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提升园区环境保护和风险管控水平。

绿色发展“七减八增”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产业生态为为核心的化工产业改造提升,实现 “七减八增”,成效显著。

“七减”。改造提升以来,区域化工企业家数减少近半;盘整腾退土地3000亩;PM2.5平均浓度从3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为29.5微克/立方米;企业融资负债等金融风险持续下降;传统手动操作低效用工减少9000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实现“三连降”;因化工涉气、涉水等引发的群众信访、投诉年均下降15%。

“八增”。 2019年,化工产业综合指数121,化工行业中位居第一,较全省化工产业平均值高出20.3;化工产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为改造前1.7倍和1.8倍;两化融合总指数达到93.3,化工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较改造提升前提高近50%;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超过40家;新增发明专利近300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93项;员工专科以上学历人才增加20%;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提高至15%;化工企业规模实现群体性跨越,其中主营业务超百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14家,超亿元企业80家,上市企业6家。

以2015年为基准,水资源产出率提高60%;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提高17%;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提高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1%;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提升到99%。上虞经开区资源能源效率显著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创新之区、品质之城”迈上新台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