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嘉兴积极探索 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新实践

2020年08月25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这是承载国家使命的光荣时刻!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聚焦“一体化”“高质量”,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按下启动键,开启新征程。

这是奋进如潮、披荆斩棘的时代征程!作为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身处长三角战略要冲,嘉兴首次进入国家战略核心区,如何破题作为?一年多来,嘉兴市场监管不等不靠,聚焦关键环节当先锋,率先破题开展一体化建设的新探索,在多个点位实现了新突破、总结了新经验,打开市场监管新格局。

先动!先试!先行!嘉兴市场监管部门以高度的政治站位,秉承“首创精神”,践行“首位战略”,扛起“首位担当”,聚力推动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嘉兴样本,乘风破浪,奋楫者先!

首创!从“一枚章”率先破题

各类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是检验一体化成色的试金石!

蓝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在上海和嘉善各有一个生化试剂车间。得益于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扩容,特别是去年10月“三省一市”共同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蓝怡科技成为了“首尝螃蟹的企业”。

今年3月,浙江蓝怡医药有限公司向嘉兴市市场监管局提交了55个体外诊断试剂登记事项变更申请。该局立即组织省级专家团进行现场审核,最终同意其变更事项。浙江蓝怡也成为浙江首家依托长江三角洲区域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转移入浙的企业。

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陈逵说:“实行委托生产后,公司整体毛利水平将会大幅提升。”这一案例得到了嘉兴市委书记张兵的批示肯定。

沪嘉两地协作,推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嘉兴落地,帮助企业实现“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嘉兴”区域资源协调、生产协作,使市场对资源的调配作用在长三角区域内畅行无阻。目前嘉兴已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拟在外省市以注册人形式申报、生产企业落户我市,产业导入成效明显。

让“首例”成为今后“每一例”的样本。上海、浙江两地联合对浙江蓝怡开展跨区域联合检查,探索建立监管协同发展机制,打造事中事后监管样板,为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实施注册人管理制度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一体化进程不畏难,从最难的制度改革入手!秉承“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嘉兴与长三角区域兄弟城市联动,降低门槛,破除藩篱,一次次把一体化的市场大门越推越大——第一个跨省行政审批联办标准在嘉兴发布;第一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在嘉兴发出,第一张住所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营业执照在嘉兴诞生……长三角地区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日办”正在成为嘉兴的新常态。

以企业开办“一件事”这个市场关口作为突破口,管好“一枚章”,嘉兴率先破题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为商事登记在长三角地区内实现“一套标准”“一网通办”探索了创新性经验,推动了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联建。

今年5月,《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在长三角27个城市营商环境大比拼中,嘉兴总分排名第七,位列浙江前三,同时入围2019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嘉兴的营商环境递出了“金名片”。

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嘉兴市场监管部门扛起了“首位担当”,既当好“把关人”,也当好“开路人”,让市场要素流动更通畅、产业融合无障碍,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聚合! “一盘棋”共享监管资源

制度破冰的力度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速度。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又对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新考验。

一年多来,越来越多的一体化探索从设想变成了实践。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先后与上海青浦、金山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一体化建设的行动路径、角色定位和任务清单。

主动靠前,携手向前!去年10月,浙江嘉兴与上海金山联手举办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探索建立沪浙毗邻地区食药安全应急处置协作机制;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青嘉吴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手组建保障进博会服务队,探索建立重大活动联合保障协作机制取得实效。

主动靠前,共建共享!2019年5月,长三角地区标准一体化工作首次会议在嘉兴召开。“三省一市”标准化工作合作机制和工作领导机构在嘉兴诞生。会议还制定了标准一体化工作制度,决定开展旅游领域区域协同标准试点,共建协作平台,共享标准化智库。

一年多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再迎标志性项目!今年7月28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签约落户嘉兴。分院将充分运用支撑国家标准化战略、中国标准2035等重大课题研究中积累的理论成果,在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服务区域一体化标准体系需求、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中积极发挥作用。这意味着,未来,嘉兴将成为长三角区域标准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策源地。

不仅如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长三角的布局中落子嘉兴,将结合嘉兴产业发展实际和长三角区域发展特点,加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共同打造更多的“嘉兴模式”。

把“同袍之情”变为“同门之谊”,就在不久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市场监管领域实训基地揭牌。嘉善、吴江、青浦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推选了首批8家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让三地市场监管干部“师出同门”、加强交流协作,探索三地政企合作、紧密联合和服务企业的新经验、新模式。

借力上海的龙头优势,嘉兴市市场监管局连续多年组织小微企业走进“上交会”,为嘉兴小微企业成长赋能。不久前,嘉兴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成立了小微企业365服务联盟,同步上线小微企业赋能平台,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扩展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红利激发了小微企业发展的活力,嘉兴小微企业培育工作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升级! “一本账”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是大局所需、大势所趋。眼前小账与发展大账,孰轻孰重?

建立一体化市场,离不开消费维权一体化的“无忧保障”。去年9月,长三角地区无理由退货承诺行动在嘉善启动,“三省一市”首批48家企业作出了这一跨越性承诺,率先垂范。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可在经营者承诺期内,凭消费凭证到经营者认可的直营店、加盟店、专柜进行异地异店无理由退换货。

把“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的基本功练扎实,嘉兴的放心消费创建走在全省前列。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嘉兴提出用三年时间全域创建放心消费城市,全力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放心消费在嘉兴”将是嘉兴走向长三角大市场的城市名片。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承诺从线上到线下全域铺开;“厂商一体化无理由退换货承诺”打通放心消费的通路,激发了源头动力;从“放心消费”乌镇模式到“党建+放心消费”嘉善模式,聚焦“放心消费”一件事,嘉兴走出了一条由点及面,由线上而线下,由单一城市向长三角辐射扩容的升级路径。

管好老百姓的“小账”,让百姓放心消费、满意消费,既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也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温度和幸福感。2019年,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中,嘉兴以高分跻身全国第十。

管好每一家企业的信用“小账”,才能盘好统一信用治理的“大账”。今年上半年,嘉兴培育放心消费单位47513家,是年度创建目标任务数316.75%,列全省第一;培育无理由退货单位11760家,是年度目标任务数235.20%,列全省第二;培育放心工厂4974个,达年度目标任务数198.96%,列全省第二;培育放心消费街区(商圈)19个,达年度目标任务数211.11%。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不久前,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又与建设银行嘉兴支行建立政银合作,为“放心消费企业”提供百亿信贷支持,把“金字招牌”变成“真金白银”,助力“放心消费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城市消费扩容。危中寻“嘉”计的“嘉兴作为”,获各大主流媒体点赞。

新时代呼唤新思维,新时代激发新作为。一年多来,嘉兴市市场监管局聚焦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推动市场信息互动、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推动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探索了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一个又一个“嘉兴样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