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有核心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总部落户武汉开发区,最高奖2亿

2020年08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武汉发布

8月26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出台《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目前,该政策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即将于下月初正式实施。

此次政策对大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的扶持力度空前。《措施》提出,对新引进重点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全国性总部项目,且资本性支出不低于2亿元或估值2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或创新团队,经认定后,最高按项目总投资的40%给予奖励,总额不超过2亿元。

在企业研发生产及办公用房方面也有大力扶持。《措施》明确,对新引进的重点领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租赁工业厂房或自用办公用房的,最高给予2000万元补贴。购置产业用地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此外,在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智能网联汽车合作氛围等方面,该《措施》也给予了明确支持。如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可奖励2000万元。

“通过规制创新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发展环境,必将加速推进产业集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随着该政策的实施,加上此前出台的产业、创新、人才“3+N”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将对武汉建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推动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起到关键作用。

“武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产业环境、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明显。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武汉公司总经理朱建阳认为,此次武汉开发区出台扶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针对性很强,让已落户开发区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倍感振奋。

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丰伟表示,武汉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是武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之一。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通过规制创新为智能网联汽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拥有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武汉开发区制定了16条扶持政策,涵盖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示范应用、产业生态构建等6大方面。16条扶持政策覆盖广泛,实现从测试、示范应用,到产业落地,从软件到硬件,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全覆盖;扶持政策力度大,最高奖励2亿元,对标国内北京、深圳等先进城市;同时,针对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弱项,着力补链、强链、延链。

据悉,目前武汉开发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今年内,我区还将建成5G全覆盖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超过100公里。同步建设1300亩全功能、全气候、全场景的封闭测试场;建设车城融合数据平台,联合全球顶尖的自动驾驶仿真测试企业,打造具备华中地区道路特征的场景数据库和详细测评体系的仿真测试平台,年底投入使用。(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张智 通讯员张敏 刘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