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新区的战略部署,做成色十足的贵州‘智芯’,为我省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把花溪大学城规划建设成一座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城、人才之城和科技之城。”这是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松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的开篇语。
建城市、聚人气,招商引资要先行。“商气”活则“人气”活,“人气”活则城市“活”。
肩负着人才高地、科创基地和生态园地建设发展使命的花溪大学城如何让丰厚的文化、生态和人才资源转化成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让花溪大学城真正成为活力、开放、宜居的智慧新城,答案是广招商和招大商。
“按照贵安新区‘一城一带’的建设发展思路,今年初我们就开始行动,通过整体布局、精准招商,在全国确立了三大招商目标城市。”罗松华说。
在上海,与中国产业升级网、省政府上海办事处、浦东新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在深圳,正协商通过深圳大学城管委会和深圳出国留学生创业园引进优质项目;
在北京,依托省政府北京办事处对接招商事宜。
“明确了目标,接下来就是要抓好项目的落地。”深知肩上责任大、担子重,罗松华带领着团队奔赴先进发达地区四处取经。
上海星动力空间是由上海市政府扶持创建的一个科创空间,也是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型产业资源连接平台。罗松华告诉记者,在8500平方米的运营空间内,聚集了千余家上市龙头企业、500多家顶级投资机构、500多个政府园区派驻代表,成为科技项目、金融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聚合的招商服务平台。
罗松华非常认同上海星动力空间的运维理念,“各地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双创’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通过招商项目和扶持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产业升级,让创业者留下来,让产业集聚起来。”
“从企业培育到项目对接、从园区运营到人才培训,从校地企联动到双创示范,花溪大学城与企业的合作维度非常广泛。”罗松华说,“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双创园的平台效应,入驻企业还可在资源互通互享方面实现深入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为‘筑巢引凤’再添新动力,共同推进花溪大学城的高质量发展。”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我感受最深的是园区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罗松华说,“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了9000套国际人才公寓,对入驻的高层次人才房租每月仅收取2000元;浦东新区出台了八项创新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聚集;李政道研究所、国际量子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建成,云集了中国商飞、IBM、百度、阿里等国际知名企业,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工作环境和高品质的人才生活环境。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无疑是吸引众多高层次人才和海归前来投资兴业的一大法宝。”
“回观花溪大学城,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全省最大的人才资源库。”罗松华告诉记者,最近高校教师们强烈呼吁“要做贵安人”,希望举家入驻花溪大学城。所以,花溪大学城一边大力招商,一边加快完善好相关配套服务。
让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双创干起来是目前花溪大学城最大的任务。
“针对目前花溪大学城师生急需解决的生活配套问题、交通出行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我们不断加大配套项目引进力度,在引进中影贵安国际影视城、永辉超市、大润发超市的基础上,又引进一批知名餐饮、小吃、书店,建设小吃街、酒吧街、商业街、网红街,还加快花溪大学城高中、初中、幼儿园建设和医科大附属医院、中医附院的建设,推动大学城公园和绿地、绿道建设,使花溪大学城的配套设施达到一流城市的标准。”
“为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今年我们把招商任务分解到人、分解到地块,形成人人招商的机制,并且还要考核督查。”罗松华说,“截止到目前,花溪大学城招商引资调度项目已增至188个,总投资达764亿元。其中已入驻招商引资企业77家,带动就业6200多人。”
“目前,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各方人才带着宝贵的资源落户兴业。通过实施规划提升、市政道路、综合配套、生态环境、产业培育、高校建设、双创示范、校地联动八大工程将花溪大学城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生态优美、交通便捷、管理科学’的一流现代化城市,为我省提供智库支持、人才支撑,成为名副其实的贵州‘智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