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继续领跑全国

2020年09月02日 10阅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年8月31日

826日,中国欧盟商会南京分会与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首次联合举办外企外资政策解读会,部分在华欧洲企业负责人与江苏省商务厅人士面对面交流互动。

在当前的形势下,新一轮外资引进及高质量发展对江苏这个外向型经济大省来说意义重大。因此,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津和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赵进全程参加,并在现场就外资企业代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按商务部口径,20201-7月,江苏实际利用外资136.6亿美元,同比增长0.7%,继续排在全国第一。而所谓外资政策解读,则是关于不久前江苏省出台的《关于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称“外资23条新政”)。

新一轮江苏外资引进工作如何创新?“与北京、上海等进行错位发展,除延续国家的有关规定外,江苏对外资的工作重点是稳外资外贸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推动现有外资企业向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转型。”赵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外资增速0.7%背后

按江苏省统计口径,20201-7月江苏的实际利用外资为180亿美元,同增9.8%。以外向型经济第一地级市苏州看,20201-6月新增注册外资98.4亿美元,同比增长63.9%;实际使用上报数累计额78.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1.62%

关键在于,江苏实际使用外资的结构如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江苏全省及苏州1-6月外资保持正增长的秘笈在于原有外资项目的增资扩股和收购。简言之,这实际上是外资在华企业使用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进行投资,增设新项目等。从记者多方的采访看,外资增资扩股的背后,则是中国对外资在华企业未分配利润再投资的成功撬动,比如探索动用财政手段给予一定的支持。“镇江超过70%的实际使用外资来自增资扩股。”镇江市商务局局长谈沁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外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赵进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以往的经验看,江苏每年庞大的新增实际利用外资中,有约1/3是通过增资扩股进行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稳定有序发展”。

从事石化行业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康智杰向记者表示,企业在南京投资已有多年,石化行业按发展规律每5年左右会有一次大的技术升级,因此2020年进行了新一轮投入,“我们的新技术方案获得了地方的支持,扬巴公司的位置在全球战略布局中更加重要”。16年前,南京市第一张外籍人士绿卡就颁发给了扬巴公司的第一任外方负责人。

这一案例显示出地方营商环境的改善。826日,江苏省商务厅向外资企业代表赠送了英文版的外资23条新政,并且表示未来外资政策都将同时提供英文版。欧盟南京商会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显示,南京的会员企业中,高达94%的受访者表示公司未曾考虑将现有投资转移到其他市场,高出全国5个点;近70%的南京会员企业受访者表示在南京外企受到了一视同仁的公平对待,高出全国26个百分点;47%的受访者表示本地创新与研发环境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博世汽车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有30多个工厂,因受疫情影响,被迫停止了针对北美市场的一个内燃机零件的出口,但已对这一在中国停产的生产线进行了调整,预计202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会增长20%。该企业高级副总裁马方凯在发言中说,欧洲大部分在华公司都是企稳寻长远,已经通过各种措施提升竞争力,疫情反而让这一工作继续加强,“中国市场依然是一个创新市场,有吸引力”。

中国欧盟商会南京分会董事会主席魏博对记者表示,从会员企业调研看,虽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会员企业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国市场,会将发达的创新创业生态留在中国。

向区域总部转型

外资在华企业的融资一直是个难题,疫情又将此放大。从欧盟商会的全国会员调研看,因为以中小企业为主,40%的欧洲企业无法从中国的银行获取融资,44%的企业在投资地的合作伙伴也面临同样的难题。

这在江苏外资23条新政中给出了解决方案。即,对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贷款进行再贴息的专项支持,进出口银行外贸产业新增贷款可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外贸企业等。这相当于是对原有外贸外资专项的扩大利用。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津在会上表示,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建立了各个层级的外资工作专班,做好精细化服务,会按照外资项目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综合贡献给予奖励,进一步推动外资企业的发展。

同时,针对增资扩股带来的要素供给需求,商务系统将对重点外资项目倾斜支持。“当前,我们正在完善外资总部支持政策,修订完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鼓励政策,并出台江苏省国际总部经济聚集区管理办法。”赵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江苏对外资高质量发展的引导,走错位发展,不同于北京上海对外资的利用路径,更偏向于制造和研发总部。

此外,除支持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外,江苏还将培育壮大服务贸易,触发壮大新增长点,这是江苏基于制造业的基础以及考虑软件、医药等外包研发业务的下降。而对于外资企业代表提出的建议,孙津表示,商务系统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会集中起来向更高层级汇报,“当前外资对土地等要素需求的增长,省里正在研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827日投资者的追捧。截至828日晚,高德红外总市值合计622.41亿元,2020年内涨幅累计达到217.94%。最新曝光的明星基金持仓半年报中,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混合持有高德红外3.21%股份,是该基金持仓第二的重仓股。

826日,高德红外还公布了一份较为亮丽的2020年半年报,据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6.70%。依托于高校背景的华工科技,与依托于央企背景的锐科激光,为武汉激光产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通信产业上,武汉还坐拥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迅科技等优质企业;金融领域,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两大券商也坐落于此,完善了武汉的金融产业结构;医药产业,人福医药、九州通等企业在武汉“抗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商超领域,居然之家、鄂武商A、中百集团等推动了武汉的商贸繁荣……

“武汉的高新技术方面应该说还是比较亮眼的,比较不错的,包括光电子光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当然还有刚刚曝光的投资资金链战略的新品,当然武汉的高新开发区里面也聚集了很多的硅谷海归跟外资的项目,应该说武汉在高新技术方面还是比较有特色的,最近这些年的发展都还比较好。”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受访表示。

郑州大数据:存量市值低、热点少

反观郑州市30家上市公司,仍存数量少、规模小的短板,总市值3071.97亿元。21世纪资本研究院研究显示,郑州A股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市值约为102.40亿元,仅两家企业总市值超过300亿元,24家企业总市值不足百亿,占比高达八成。

“郑州上市公司数量少一些,主要是传统行业,新兴行业较少。富士康在郑州办厂有可能带动一些配套企业崛起。另外河南人口多,郑州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消费类的企业上市,而消费和科技无疑是未来的两大方向,觉得郑州以后应该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出现。”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道。

从行业分布来看,郑州市上市公司的企业类型也不如武汉丰富,30家企业合计来自13个申万一级行业,尽管计算机、机械设备等企业分别有5家、7家,领先于其他行业,但新兴产业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整体上并没有占据明显优势,采掘、有色建筑、交运、公用事业、汽车等传统企业合计数量超过10家。

尽管郑州市早早就设立了首家商品期货交易所——郑商所。目前郑州市分别有一家上市银行和一家上市券商,分别是郑州银行和中原证券,截至828日晚的总市值分别为211.21亿元和217.09亿元。

目前郑州市总市值最高的企业非安图生物莫属,截至828日收盘,安图生物总市值突破706.19亿元,成为郑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大亮点。公开资料显示,安图生物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以免疫诊断产品为主、微生物检测产品特色发展的格局。今年以来,安图生物股价累计上涨72.12%

但受疫情影响,医院诊疗量下降,安图生物化学发光收入下滑。828日,安图生物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图生物营业收入1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4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68%

此外,宇通客车也是从郑州市成长起来的优质上市公司代表,不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宇通客车的经营也出现明显下滑。2020年上半年,宇通客车年累计实现客车销售14,898辆,同比下降41.41%;实现营业收入76.11亿元,同比下降39.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01.89万元,同比下降90.78%

但从市场份额来看,宇通客车目前仍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相关统计信息显示,2020年上半年,5米以上客车TOP5企业分别是宇通客车、福田汽车、中通客车、金龙客车和海格客车,销量分别为14688辆、10894辆、5906辆、3271辆和2912辆。其中,宇通客车份额达25.11%,高居榜首。

新动能,郑州聚焦注册制赛道

存量资本市场的比较来看,郑州市与武汉市明显不在同一量级,而这也与二者迥异的资源禀赋和地位结构有关。

“湖北是一城独大,武汉市在湖北占的地位非常重要,比方说武汉的GDP占全省的比重到了37%,这在全国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河南是多点开花,比方说河南的洛阳旅游业发达,开封等其他地级市都非常的有特色。相比之下,河南的区域经济更均衡, 湖北的话,高科技主要集中在武汉,其他各个地级市相对比较薄弱。”董登新说道。杨德龙也补充指出,武汉科技企业,也得益于武汉高校资源丰富,输送了较多人才资源,所以在发展科技方面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不过,从IPO储备企业上看,郑州开始呈现赶超态势。8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此前科创板的横空出世也激发了一众企业的上市热情,这为当前资本市场区域格局带来了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目前郑州市已有5家企业正在排队IPO过程中,其中包括3家申报拟创业板注册制下上市,1家科创板上市,1家中小板上市,企业类型较为多元,横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分别为来自专用技术服务业的徐辉设计、金属制品行业的郑州速达工业、属于环保行业的百川畅银、农业企业秋乐种业和食品制造企业千味央厨。而武汉只有三家,均为申报科创板上市企业,具体包括汽车制造企业菱电汽车、计算机企业四方光电和软件服务业企业传神语联网。

中长期变量,“千企展翼”待观望

对于这一现象是否能为郑州与武汉的上市企业格局带来变化,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短期的上市公司数量没有可比性。”董登新认为。按照其逻辑,有几家公司正在申报的话,这个东西一方面是带有一定的季节性,再一个就是有像疫情的滞后的影响,所以用正在申报来比较的话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短期的季度性的指标,不能够作为比较的基础。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郑州市新动能产业逐渐发展,上市企业数量将会初具规模。近年来,为了抓住注册制机遇,郑州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在201910月,郑州市政府还推出了“千企展翼”行动计划若干政策,表示“到2023年,郑州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要突破2000家,新增资本市场融资突破3000亿元,上市公司迁址进郑并完成工商登记、纳税登记变更的奖励200万元,最高可以获得1000万元的奖励。”

“现在在IPO储备企业来看,郑州的赶超态势还是比较明显。河南、中原这一块的话呢,确实也采取了一些国家的扶持政策,在科技创新方面呢,也有一些企业崛起,所以郑州未来的上市公司数量应该是会增加的。”杨德龙说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831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