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际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今年8月底贵州理工学院入驻,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已入驻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10所高校,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达20万人。
贵州师范大学依托自身成熟的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实力一流的附属中学和小学,为花溪大学城及周边区域提供基础教育服务;贵州财经大学围绕花溪大学城背靠斗篷山建设国内一流的山地户外体育公园,将其打造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与传统大学校园封闭保守的风格不同,花溪大学城是一个“完全没有围墙的城市”。在花溪大学城内,每所高校的师生都可以去别的学校听课、阅读或游览,即便你是一名游客,也可以进入任意一个校区,甚至在任意一所高校的食堂就餐。
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这是花溪大学城的发展定位。在这里,不仅图书、电子网络、实验室、食堂等硬件资源实现了共享,连师资、课程等软件资源的共享也已启动。多所高校还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了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校际资源共享的同时,花溪大学城还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快国际教育合作。目前,微软IT学院、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等与各高校合作的培训均已开课;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数博会、贵洽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会议也相继举行。
描绘生态画卷
打造“绿色大学城”
9月底,花溪大学城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宜人的环境让人无不陶醉在这幅生态画卷当中。
据了解,花溪大学城是贵州建筑最具规模、配套设施最完备、高等院校集聚的大学城。如今,这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大学城,正逐渐跃变为科教区、文化区和旅游区。花溪大学城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鲜明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成为文化旅游走廊上的新亮点。
建设发展过程中,花溪大学城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大力实施“一区一景、两河两园、多山头生态”工程,大力实施“绿色大学城”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动员各类社会群体围绕“大生态、大学生、大学城”三大要素开展“人人参与”系列植树活动,建设了一批“高校林”“教授林”“博士林”。
除了每年开展植树活动,花溪大学城还组织力量对新植树木加强管护,不栽“无主树”,不植“无主林”,将新植林木的管护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确保有人栽、有人管,栽得下、管得好。
如今,金牛湖公园、思丫河沿岸、各高校区域的植被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和精心管护,花溪大学城正逐渐变成“绿色大学城”。
构建双创生态系统
搭建高校创客空间
在创新创业热潮的当下,贵州将双创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了花溪大学城。创客、创新、创业,如今已成为推动花溪大学城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花溪大学城还基本构建起“从基地建设到政策服务、从人才培养到合作模式、从资金扶持到氛围营造”的全方位双创生态系统。
位于贵州医科大学内的贵州青年大健康创业孵化园占地1500平方米,按“以突出优势实现特色发展、科技兴药实现创新发展、招商引智实现借力发展、行业整合实现聚集发展”的原则,以“基础构建、集群聚集、配套完善、创新突破”的思路发展建设。目前,创业服务区、创客咖啡书屋及创业孵化区等已经投入使用。
其中,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医学博士点授权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还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这同样为孵化园及创业者提供了必要支撑。
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创业激情,花溪大学城还积极构建高校创客空间、花溪大学城双创园、产业园区三级孵化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创业空间和项目。此外,花溪大学城还积极探索“大学生+大学城+大数据+大创意”发展模式,通过搭建引领性、综合型的创客平台,使大学生就近就业创业成为现实。
贵安亮点
●西南地区最大的标本馆——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
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标本馆,于2002年建在北京路校区基础医学一号楼一楼东侧,面积700平方米,标本700余件。2014年10月迁址花溪大学城校区,面积增加至1500平方米,标本增加至3000余件。
该馆由生物学、寄生虫学、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法医病理、综合科普及医学伦理教育共7个展区组成,展示内容涵盖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法医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解剖学等学科,大部分标本由该校教职工亲手制作。
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实行7×12开放制度(即每天白天均开放,包括节假日及周末),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新区首家二级综合医院——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
2018年12月21日,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贵安新区大学城医院)成为新区首家二级综合医院。
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位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栋青路。医院用房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设置208张床位,是一所非营利二级综合性医院,是贵安新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挂号时间为全天24小时应诊。
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秉承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科、精神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法医司法鉴定中心、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等诊疗科目,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养身、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医院。同时,医院还开通了省、市医保、贵安新区城镇医保及新农合医保门诊及住院病人医疗服务,承接花溪大学城学生体检、贵安新区职工体检及贵安新区企业员工入职体检,为贵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贵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奋斗标兵
“最高记录:一天打160几通电话”
9月19日10时许,记者来到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郑维俊办公室时,他正在打电话,并用眼神示意记者找位子坐,这一通电话一打就是十几分钟。
“不好意思,太忙了,让你久等了。”郑维俊放下手机,一边拿起一份资料一边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开始后,不过进行了20分钟左右,期间郑维俊就接了5个电话。他抬起茶杯接了半杯茶水,只喝了一口,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他撂下茶杯,连招呼都来不及和记者打,就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随后记者又在办公室等了20多分钟,当他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向记者再一次致歉。“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要负责党务、政务、宣传、督察、财物、后勤等,很多时候都是连轴转,我清楚记得最高记录有一天打了160几通电话。”郑维俊说,但这样的忙碌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提高本领的机遇。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郑维俊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考上贵州医科大学辅导员。2013年7月29日为了支持贵安新区建设发展,搭建与高校沟通的桥梁,他从贵州医科大学到新区帮助工作,任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6年多来,他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而有意义。
让郑维俊最高兴的就是他自己当好了校地合作的桥梁。“2018年12月21日,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成为新区首家二级综合医院,可以说促成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的升级,我也是这其中付出诸多努力的一员。”郑维俊说。
郑维俊表示,来到新区工作的这几年,对他来说忙碌而充实,自身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大提升,有幸见证了花溪大学城由高校集聚区向现代化新城转型升级:“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协助新区相关部门推动校地协同发展。”
发展历程
●2015年,花溪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
●2016年9月,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和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正式招生入驻。至此,花溪大学城规划的12高校9所入驻。
●2016年9月20日,“创响中国”贵安站巡回接力活动暨2016贵安大数据创新创业创客汇在花溪大学城举办。
●2017年7月,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花溪大学城开幕。
●2017年9月,花溪大学城第一幼儿园、小学首届学生开学。
●2018年11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多彩贵州有多彩——贵州首届大学生民族歌舞大赛暨第五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开幕式在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举行。
●2018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贵安新区大学城医院)成为新区首家二级综合医院。
●2019年8月底,贵州理工学院正式入驻花溪大学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