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问题以来,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认真对标督导整改问题清单,瞄准靶心、靶向发力,不断出台完善举措,以“四化”凝聚合力,以“四墙”维护秩序,以“四强”增加保障,真抓实干抓整改。
今年7月以来,花溪大学城各高校及周边地区主要刑事案件发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涉“校园贷”“套路贷”案件零发案,抢劫案零发案,电信网络诈骗案、盗窃案同比下降,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四化”凝聚合力
决策部署统一化。新区管委会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重新设计花溪大学城与各高校各职能部门间的“1+10+N”指挥决策联动工作机制(“1”即花溪大学城管委会,“10”即入驻的10所高校,“N”即新区相关执法服务部门),实行“223456”(即统筹建立两个机构,明确校地两项职责,建立三个联动机制,做到四个全覆盖,实现五个彻底扭转、六个显著提升)工作模式,总体协调推动各项整改任务落实。
信息共享互通化。花溪大学城建立了信息联动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推进会,集中研判、通报、部署工作,花溪大学城管委会、新区公安局及属地派出所、各高校实行工作信息和案情信息“周通报、月专报、重要信息及时报”制度,打通信息互通渠道,及时预警预判进行处置。
职权补位互动化。花溪大学城按“五统一”要求,将各高校监控数据集中接入新区公安局指挥中心,同步整合高校700多名保安力量,统筹开展集中巡控、实时对讲、警力入校等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和执法权限,着力破解高校和行业监管单打独斗障碍,组织综合执法、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避免“鼓齐锣不齐”问题,大力整治非法营运、违停等乱象问题。
防范打击一体化。花溪大学城集中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在成立领导小组的框架下,组建“警力调整强化组”“物防技防组”“反诈中心筹建组”“警地联动协调组”“保安培训拉动组”“宣传发动报道组”等12个工作组,细化46条工作措施,逐步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四墙”维护秩序
织密校外防火墙。新区公安局在花溪大学城区域投入4台冲锋车,派驻的特(巡)警大队与交警大队建立“交巡联勤”平台,以“集中破案、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非法营运与交通秩序整治、市场秩序整治、非法出租屋整治、高校校园安全防范提升”的“六个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显性用警和社会面管控,提高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筑牢校内防火墙。花溪大学城内,各高校按照师生人数5‰的比例配齐保安队伍,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开展保安队伍轮训和紧急拉动训练,提升保安队伍业务水平;完善监控系统建设,增设人脸识别、鹰眼、报警柱、报警盒等设备,消除监控盲点,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建设学生咨询服务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安全、合法的方式解决在创新创业、学习培训中的资金需求。
构建技术防火墙。花溪大学城与深圳安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大数据技术防控平台。目前,该平台已采集8万条数据信息,对实施网络诈骗侵害师生的行为进行主动干预拦截,为师生罩上无形的安全防护网。
夯实自我保护防火墙。在举报知识竞赛、万人健步走、签订承诺书、视频展播、开设专栏等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花溪大学城管委会、各高校与公安机关等单位共同开展新生入学“六个一”活动,其中讲座12场、新生教育10次、视频点击6411次,切实增强师生自我保护意识。
“四强”增加保障
强队伍。花溪大学城以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中心为抓手,充实调整工作力量,其中各高校、相关单位部门按照“定时定员定点”的要求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花溪大学城管委会增加5名人员专职负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公安局扩增大学城特(巡)警一大队,充实属地派出所力量,警力由原来的67人调整至116人;各高校按照5‰的比例,增加保安人员90人。
强设施。花溪大学城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完善街面夜间照明和交通防护设施、配合反诈中心建设、“天网”工程等重要项目,目前安装的548个高清摄像头和各高校的200余套高清摄像设施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适时调度指挥需求。
强资金。花溪大学城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实行实报实销基础上,保障与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建设“大学城综合宣传教育基地”的项目经费。该基地建成后用于扫黑除恶、意识形态、国防、法制、禁毒等综合警示教育,满足广大师生安全教育的需求。
强督导。花溪大学城出台《花溪大学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改工作督查方案》,通过座谈、实地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职能部门整改和履职情况开展督查。另外,运用通报、约谈等方式,花溪大学城整改领导小组内部约谈问责2次10人,约谈高校一所6人,通报2次,起到了警示推动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