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安新区:“组组通”了 百姓笑了

2020年09月03日 10阅读 来源:贵阳晚报 2019.05.16

5月,新区长达131.6公里的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将完成验收。

2017年以来,新区在推进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原则,制订了相关实施方案,给新区群众建设了一条条崭新的幸福路、致富路。

公路通,百业兴。在新区,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成为了实现乡村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惠民工程,也是打通农民致富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经络”的关键一步。

严格要求 保质保量

时间回到2017年。那一年,贵州省全面启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也就在那年,贵安新区吹响了决战通组路的号角。根据省里下达的目标,新区迅速成立了“组组通”公路决战办公室(以下简称:决战办),抽调精干力量开展项目方案编制工作。

按照“不搬迁的村寨要通公路、不能通公路的村寨要搬迁及一组一路”的原则和30户以上村民组要100%通硬化路的要求,决战办编制了“贵安新区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计划”,涉及149个村民组131.6公里。

规划有了,接下来就是高标准执行。作为贵安新区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经理,丁俊来到贵安新区已有近1年的时间,从最初的找不到路,进村全靠导航,到现在的外号贵安“活地图”,丁俊用他的脚步丈量了149个村民组的距离。

施工过程中,丁俊带领团队用“谨小慎微”的态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实验施工,施工无误后再全面建设。同时,他们还借鉴其他地区的公路建设经验,召集技术骨干交流学习,进行专业培训,加强质量管控。

“还记得去年10月至12月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项目上的施工人员近千人。”丁俊回忆,为确保工程质量,材料选择上,他们根据新区公路局要求,全部采用商混C25砼。施工工序上,为了让建设道路线型美观、路面厚度达标,所有线路均先行施工砼路肩,模板全部采用钢模,每一道工序验收完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当然,质量的把关远不在施工这一个环节。新区还积极发挥群众代表的监督作用,建立了“通组公路群众义务民生监督员制度”,加强道路质量监督。

决战办负责人朱旺介绍,2018年7月31日,新区公路管理局就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了贵安新区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专题培训会,就农村“组组通”硬化路项目建设基本技术指标和质量监督要求等内容,对各乡镇民生监督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培训。

就这样,80余位村级民生监督员围绕“五小”模式(开展小监督、发现小苗头、提出小建议、督改小问题、回应小诉求)开展村级民生监督工作,加强对每一条开工线路的监控,发挥着他们的“前哨”和“探头”作用,确保新区通组硬化路成为沿线百姓心中的“满意路”。

今年4月,新区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终于进入尾声。在最后关头,新区仍然没有放松。5月6日开始的交竣工验收环节极为严谨,分为现场验收和竣工资料审核两部分。由新区多部门组成的验收组携带专业测量设备,对路线长度、边坡、纵坡、平曲线半径,路基、路面的宽度、厚度、强度,涵洞、错车道设置,挡土墙、路肩墙、边沟的砌筑尺寸和强度,护栏尺寸和强度,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设置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条条致富路、幸福路在贵安大地上延伸开来。

克服困难 加快建设

在131.6公里的通组路中,如果问到哪条路最美、最震撼、最难修,参与建设施工的工作人员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马场镇新寨村油菜关至旧寨的这一条。

天气好的时候,从油菜关向对面的旧寨望去,透过稀疏的森林,会看到一条巨大的“Z”字形公路盘踞在山中,如果不是飞驰的汽车从眼前不断闪过,很难注意到它的上面就是花安高速。

“以前这条路非常陡峭,凝冻的时候或者是下雨天,两驱的车根本就上不去。”对于新寨村的村民来说,这曾是一条让他们非常畏惧的“烂路”。

然而,新区公路管理局并没有畏惧,毅然把这条当地“天堑”列入了建设计划。经过勘查,设计单位发现按照最常规的方法,即修复加固破损路面的方法并不可行,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于是,贵安新区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中耗时最长、投资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子工程在两座大山中展开了。

如今,车行至这个“Z”字形路面,坡度让人安心,转弯角度也不急,平稳舒适是给驾乘人员最直接的感受。即使是天气不好的时候经过,新寨村村民的思想“包袱”也没那么重了。

在马场镇鱼雅村,该村共建设有3条通组路,分别是小寨至刘家院(一组),小寨至刘家院(二组)和刘家院至施家院。

鱼雅村村主任施明云介绍,别看这些线路名称相似,他们可是联通了村里红岩脚、刘家院、施家院3个村民组的。以前这些村民组路不好,大家想把豇豆、辣椒等蔬菜运输出去特别不方便。

施明云说,现在就不同了,村民可以直接开着面包车到田间,把新鲜的蔬菜搬上车,交通条件好了,村里以前没有利用起来的田地也被开垦出来进行蔬菜种植。

新区在推进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人为”阻碍。新区公路管理局质安科工作人员张磊刚介绍,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属于“一事一议”项目,在修建时,若占用了村民的土地、农田,村民得不到任何资金或物质补偿,只能由新区公路管理局会同乡镇、村委会加大宣传力度,共同给村民做工作。

“以前也碰到过村民不理解的情况,但在我们的劝说下,父老乡亲最终还是配合了我们的工作。”张磊刚说,比起技术上的困难,这种困难的解决更需要技巧。其中,鱼雅村就发挥创新性拿出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原来,鱼雅村村委会与出让土地村民签署了一份特别的“调解协议书”。这份协议书除了标注清楚了土地的位置和面积,还规定对于村民自愿出让的土地、农田,若今后因发展需要而被征收,所获得的征收补偿金,则按村民现在出让的面积计算金额归还村民。

这样直白而诚恳的承诺,给出让土地的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签了协议书以后,村民都很放心,也非常自愿地把土地出让了,这加快了我们村通组路的施工进度。”施明云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通过克服一个个难题,使新区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道路畅通 产业兴旺

马场镇洋塘村副支书陈海院说,以前村里路不好,严重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村民们都热切期盼通组路能尽快修建完成。

新区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的意义对于洋塘村来说,除了解决出行,更重要的是畅通了致富渠道。

与洋塘村不同,马场镇四村村由于位置闭塞,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不过4条通组路的建设却改变了这个村的命运。

虽然基础条件不好,但四村村的村民一直在寻求出路。他们发展蔬菜和烤烟种植产业,种植有蔬菜近500亩,烤烟900多亩,但因为交通条件不好,没有批发商愿意开车前来收购。2015年,村民买来了面包车,每到丰收季节,就自己开车拉货出去销售,这样也增加了成本。

“现在通组路修好了,批发商也开车来我们这里拉货了,他们会开着厢式货车到村里几个固定的点收购蔬菜,一车就能拉4到5吨哩!”四村村村支书陶勇相信,路畅了,四村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路通了,村民致富的路也越来越宽、越来越畅了。不论是洋塘村村民,还是四村村村民,他们都表示会好好保护这些高标准建设的好路。

朱旺说,新区将把通组路纳入养护计划内,同时也纳入到村规民约当中。新区的目标就是,确保完工一批、验收一批、养护管理一批,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手记】幸福在不断延伸

新区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计划周密,规格较高,质量过硬,效果明显。

通组路的建设,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可以加速新区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助推乡村振兴,可谓是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在贵安新区,“组组通”道路不断延伸,幸福也在不断延伸。相信道路建好了,交通畅通了,新区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