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安新区:打造教育高地 吸引人才安家

2020年09月03日 10阅读 来源:贵阳晚报 2019.12.24

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就承载着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短短几年时间,贵安新区已然成形,先后引进了国内三大运营商、富士康、华为……一批批信息产业逐步入驻,经济高地雏形已出,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

随着贵安新区不断发展,高层次人才纷纷涌向这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人才集聚效应正在这里逐渐释放。

为招才引智,贵安新区坚持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教育惠民和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向外抛出橄榄枝,以求得高端人才,助力新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效果的务实举措,正是贵安新区践行“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今年,新区按照“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兴产业”工作主线,加快推进“一城一带”建设。

贵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蓝图跃现,一笔一画都离不开人才的创新和拼搏奋斗。

 超前谋划高位推动 全面布局构筑教育高地

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乘着国家级新区建设之东风,在一张白纸、白手起家基础上乘势而上,以打造全省优质教育示范区和教育惠民先行区为目标,强化“谋、投、引、特、管”5项措施,逐步实现了“城乡均衡”“开放现代”“素质教育”三个转变。

为了办好教育事业,新区超前布局,高起点谋划,制订了《贵安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5-2030》《2014-2018全面改薄计划》《学校布局规划》3个专项规划;根据《新区片区控规》《乡村建设规划》,2030年规划人口122万人,规划布局幼儿园75所,布局小学43所,布局中学30所,中小学用地为221.7公顷(中小学用地166.3公顷,高中55.4公顷),占新区总建设用地的2.2%。

在组织保障上,新区建立了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系各部门及各乡镇政府的教育会商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项目建设、师资队伍、设备设施、教学管理、数据统计5个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培训、推进、督查、反馈、家长5个专题会;制订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责任分解表》《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应知应会手册》等系列指导文件和操作手册,提高广大干部及家长对义务均衡工作的参与度与满意度。

在政策保障上,新区制订了《贵安新区新建改扩建住宅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试行)》,要求所有房开项目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的原则,规范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建成后无偿交付给新区管委会;教育配套设施未经教育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整个项目不能交付。

与此同时,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也围绕“让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双创干起来、城市美起来”的目标,调整优化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围绕大学师生特点塑造城市文化,切实打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保证在校师生安居乐业。

经过近6年时间,贵安新区这座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城正在黔中大地跃然而起,朝着“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管理科学”的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大踏步迈进。

引来先进示范带动 打造优质教育“一条龙”服务体系

近年来,贵安新区坚持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教育惠民和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抓党建思政、均衡验收、教育改革、常规管理、政策落实、校园安全等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实现教育软硬件“双提升”,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优质教育“一条龙”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几乎是从零起步到基本均衡的道路。

为打造教育品牌,新区采取“高位嫁接”“强弱联姻”方式,快速提升新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先后引进北师大附中、北大培文、贵师大附中、贵州省实验中学、新华国际等一批优质名校,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一条龙的优质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和功能区都有1所标准化的现代学校。

新区全面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制订《贵安新区教育人才引进办法(暂行)》。通过公开遴选和招考,从全国引进优秀教师,及时补齐了中小学教师队伍。针对教师缺编和结构不合理问题,新区采取特聘教师(雇员)的招聘方式,有效解决了村级学校音、体、美及信息技术教师紧缺问题;全面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树人”,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学习能力为重点,强化学科学习和实践技能“双提升”,广泛开展阅读、咏诵、社团、培优、辅弱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改变过去“重学”“重优”“重考”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采取“1+N”辐射模式,发挥“名学校+薄弱校”及名校(园)长、乡村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校际师资平衡、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

此外,新区还按照“一校一特、校校特色”的思路,全面提升校容校貌和文化内涵,持续深化“三个突出”。

突出特色文化。贵师大附小“一棵香樟树、六年木林森”、马场小学“典德同勋、君子之争”、普贡中学“诗意人生、词溢校园”、北大培文“博雅阳光、知行合一”、平寨小学“合作共进、和而不同”……不同学校彰显了每一所学校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文化特色。

突出特色活动。北师大贵安附校“戏剧创客”、北大培文初级中学“跑操”、党武小学“经典咏诵”、民族中学传统民族体育“铁链械舞”、机场小学苗族“板凳舞”、凯掌小学苗族“芦笙舞”等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蔚然成风。

突出特色评选。新区全面开展“名师优课”“名师讲堂”“四有·三者”“最美乡村教师”“儒雅男士、优雅女士”“明日之星·校长小助理”等系列评选活动,以赛促评,以评促特。

搭建联合平台 建设教育强区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建设教育强区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区过程中,必须找准着力点,系统推进、重点发力。

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一直将人才工作作为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推进的重点工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贵安新区积极搭建平台,打造人才高地。

2016年11月,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VR学院正式开学。该职院的目标是为贵安新区培养大数据人才。而该职院VR学院的目标更精准,是想通过技能培训,为贵安新区培养10000名VR产业高端人才。

培养VR产业高端人才,仅是贵安新区人才培养大盘中的一道“招牌菜”。如今的贵安新区,高校云集、人才聚集。

同时,大学城还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培养项目、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硕士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等若干省部级科研机构或研究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

印度国家信息学院与贵州财经大学联合办学、微软公司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微软IT学院、IBM集团与贵州师范大学共办IBM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合办旅游管理专业……一系列交流、共建,为人才孕育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办好高等教育,可为学生发展、地区崛起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办好基础教育,更是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中之重。

一直以来,贵安新区始终抓牢基础教育这根主线,全力推进幼小初高学校建设,让新区师生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积极以商圈建设为切入点,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商业项目,为师生学习和生活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服务。

贵州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小学就是其中之一。该学校是由贵安新区投资2.8亿元建设,位于大学城中心地带,占地面积5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0余平方米,2017年9月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现在校生总数达1419人、教职工101人,是一所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一流、校园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同样于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是花溪大学城第一幼儿园。花溪大学城第一幼儿园占地11250.26平方米,建设面积15523.22平方米,总投资12411.06万元。目前,幼儿园在校生总数达480人、教职工48人。另外,花溪大学城第一初级中学占地52419.73平方米,建设面积60680平方米,规划设置42个班级,总投资42290.24万元。该学校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现项目主体已完成。

从学前教育到初中、高中、大学,贵安新区正逐渐完善全龄化教育配套,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新闻链接:高品质提升教育软实力

发展优质教育,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近年来,贵安新区在教师培养、教师管理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了《贵安新区教育人才引进办法(暂行)》《贵安新区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贵安新区学区化教师“走校制”工作实施方案》《贵安新区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师发展的机制建设。

针对教师结构和专业学科不合理问题,新区每年都通过公开招考、遴选等方式引进教师。

在教师培训方面,通过国培、省培、区培、校培四级培训,新区采取“名师工作室”“送出去”“引进来”“影子计划”“走校制”和挂职锻炼、跟岗实习等方式,完成对教师的培训,实现从校长到专业教师培训的全覆盖。

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培养新任职干部、后备干部和青年干部,新区社管局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执行《贵安新区教师师德师风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

高投入铸造教育品牌

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超过60亿元。其中,义务教育投入30多亿元,新建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15所,拆并整合学校8所,确保实现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连续“三个增长”;对照义教均衡“九项指标”和省级评估“36个得分项”要求,新建、改建学生食堂、教室、厕所、多功能室、医务室、保卫室450余间;投入4000余万元,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实验仪器设备;投入1200多万元,配齐各学校教室及功能室“班班通”;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契机,与中国电信、腾讯公司合作,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打造“智慧校园”为目标,铺设教育“一张网”,打造教育“一朵云”。

为铸教育品牌,贵安新区快速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先后引进北师大附中、北大培文、贵师大附中、贵州省实验中学、新华国际等一批优质名校,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一条龙的优质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和功能区都有1所标准化的现代学校。

高保障吸引人才落户

在做强贵安新区基础教育的同时,贵安新区还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八方人才来到贵安,共同助力新区发展。

为招才引智,贵安新区制订了系列政策措施,用制度作为人才引进、培养的强大支撑。

在人才保障方面,新区相继印发了《贵安新区五大发展新理念人才保障实施意见》《贵安新区直管区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暂行)》。在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新区相继印发《贵安新区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贵安新区支持VR产业发展十项政策》《贵安新区直管区推进“双百”工程建设五年行动方案(试行)》等。在人才激励方面,新区相继印发《关于加强贵安新区直管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特区高地的实施意见》《贵安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暂行)》和《贵安新区高层次人才认定暂行办法》等。

此外,针对高层次人才,新区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突出重点、特事特办”的原则,以更加诚恳的态度、更加周到的服务、更加广阔的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贵安新区未来将搭建更多更好教育平台吸引人才落户,共同助力新区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