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继续,贵安新区各高校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原则,已陆续开始网络课程教学。
2020年春季学期伊始,贵安新区10余万师生搭建“空中课堂”,在“云端”相见。
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创新授课方式 营造互动氛围
新学期伊始,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延迟开学不停课。
虽然师生们无法像往常一样在熟悉的校园中相聚,在熟悉的教学楼上课,但通过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师生们在“云端”相遇,开启了一段别样的线上学习历程。
“这次疫情突发,国家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线教学,必须推进。可教无定法,网课教学同样如此。”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杜安介绍,线下到线上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从未有过网络授课经验的教师来讲,可谓挑战不小:从教案的修改,授课内容的调整,授课形式的采用,授课平台的选择,课堂的组织与实施,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批改,课程评价与考核等,都需要思考和实践。
据了解,开课之前,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提前谋划了3项准备工作。首先,建立传媒学院网课教师微信群,方便“网课先锋”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交流教学经验。其次,在各班辅导员配合下,邀请所有网课教师加入任教班级QQ群或微信群,启用网课平台。最后,预判开课高峰时期,网课平台极有可能会出现卡顿情况,提出了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错峰教学的要求。
杜安开设的网络课程叫“外国文学经典”,是针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如何让学生亲近经典名著,在阅读与思考中获益?杜安有着自己的小妙招。
“首先为学生列出学习清单,除了课件和电子教案外,还向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经典作品阅读任务,提出一些需要深思的问题。其次,考虑到具体网络状况,不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表时间上课,学生只要在周六前完成每周4节的任务节点就行,更具灵活性。第三,重视线上讨论和知识拓展,布置的讨论任务,从简单入手,逐渐深入,激发学生兴趣。线上交流时,还会适时补充资料或提问,拓展知识。”杜安说,下一步还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无独有偶,对于如何吸引学生线上学习,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老师李娟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李娟教授的课程叫“新闻与写作学”。“这门课实践性很强,之前打算采用对分课堂和金课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和课后实操训练。由于特殊时期采用网上授课方式,后台不能支撑直播,所以又选取了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采取教学课件+PPT+视频资源的方式,在学习通上设置任务点,学生要看完教学视频才能提交作业。”李娟说,考虑到使用学习通的人数较多,系统容易崩盘,所以每周安排4个学时,按照课表周一、周五两次发布教学内容,将上课签到和提交作业的时间延长72小时左右。
“结合当前新闻热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很有必要。”李娟说。
李娟最近发布了两个讨论话题,一个是近期大家都很关心新冠肺炎疫情,在网上看到过大量的报道,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你觉得这篇报道好在哪里?另一个是结合“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这一理论,讨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报道铺天盖地却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部分媒体推出了类似“谣言粉碎机”的辟谣栏目,请列举一条被辟谣的新闻,并说明它违背了新闻采写的什么原则?
针对这两个话题,学生们纷纷留言,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部分学生还积极回应李娟的约稿,为该校传媒学院公众号撰写抗疫志愿者日志和心得体会。
“同学们很积极,两天时间就有20多个同学加微信向我提问,我觉得有代表性的问题就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并附上相关资料链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李娟说。
“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网络教学不仅能让我们在家不停学,还能体验新的教学方式。目前我上的网课包含新媒体概论和英语两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网络教学特点各有不同,每一次都是新的体验。新媒体概论的线上授课方式,让我更加深刻了解了新媒体的意义和特征,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新媒体的大众传播规律和不同视野。英语课程在教授中增加了许多互动环节,包括线上录音、线上提交作业等。这既丰富了英语课堂学习形式,又增加我们的口语练习机会。”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王亚敏说。
“网课知识点很全,不懂的可以反复观看。很多课程是以录播形式开展的,但老师会在专门的时间或课后在线答疑,很方便。”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9级传播学专业的学生何茧补充说。
贵州民族大学:老师化身“主播” 开启网络授课
2月24日,贵州民族大学开启第一堂网络授课。
“首次授课中,虽说发生了些许意外,但第一次网络授课给我们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别样的体验。”该校许多老师表示,虽然一开始不太熟悉网络授课,但在不断摸索和同学们的配合下,还是圆满完成了第一堂网络授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贵州教育教学的影响,贵州民族大学按照教育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延迟开学时间,开启网络授课,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对贵州民族大学许多老师来说,授课方式的改变,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新奇的尝试。平时都是走上讲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当“主播”。
“从事教育行业半生,从未想过自己会在网上直播授课。”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老师郭瑶坦言,这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得益于家里有一个准备参加中考的女儿,因疫情防控原因须使用钉钉直播上课,郭瑶在帮助女儿使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也正因如此,开课当天,郭瑶使用钉钉直播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愉快的英语课。直播过程中,学生积极提问、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和谐轻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网上授课还可以汲取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举一反三,授课前做足准备工作,把PPT与视频结合起来,避免在授课时出现断网、黑屏等问题。虽然此次授课是以网络直播形式进行,但同学们没有丝毫懈怠,开课后很快进入状态,认真做笔记。”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李松林说。
“在观看了曾志松老师讲解的《大学语文》后,我对语文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曾老师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将我们眼中古板的文学用生动、灵活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容易让我们接受和理解。”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一位姓杨的学生说。
据了解,贵州民族大学除了组织该校老师化身“主播”、录制视频在线分享供学生学习外,还积极联动有合作的学校录制视频进行网络教学。其中,与贵州民族大学有合作的东南大学,就组织了许多老师录制视频,放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供贵州民族大学学生学习。
“只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线上授课其实不难。对学生来说,当看到古板僵硬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出来时,学生们也更容易理解。”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老师王海楠说。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离校不离教 停课不停学
2月29日,本是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新学期开学的日子。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打乱了该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按照教育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贵州城市职业学院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学院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根据省教育厅发出的《关于做好全省职业院校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印发了《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的公告》,要求广大教职员工综合采取各类线上教学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
与此同时,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服务,要求广大教职员工按照学院党委安排,潜心钻研教材,确保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坚持学习,刻苦读书,全力做到“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用春风化雨的师德、干事奋进的决心,吹响冲锋号,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除此之外,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还将《关于新学期在线教学致同学们的一封信》发送至该校每一个学生的手机上,告知学生在网课学习时需注意的事项。
3月2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正式开始线上教学,主要采用超星尔雅学习通等多个线上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同时,该校还建立了相应课程的微信群或QQ群,保障在线教学顺利进行。
“停课,是为了防控疫情、守卫健康,不停学则是为了开学后,让学生能够继续学习。这是非常时期采用的现代教育手段,是特殊时期共克时艰的初衷。面对新的教学形式,教师们提前制订了网上教学授课方案、准备教学课件,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为教师线上教学提供及时指导与帮助。”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宣传部部长张艺告诉记者。
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线下转线上。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老师纷纷化身“主播”,通过线上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为加强学校教师网络教学水平,连日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组织全体教师,对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负责人叶志明教授担纲主讲的“课程、教书、育人”线上培训直播进行观摩培训学习,拓宽该校老师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同时结合此次抗疫期间学校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准备,为老师们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和建设路径,将教书与育人融入日常工作和抗疫工作中。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不断提升自身思政教学水平,是每位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当专业融入思政元素,专业知识就会散发着价值光芒。”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们纷纷表示,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今后的课程建设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