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环境治理显成效 诗意乡村入画来

2020年09月03日 10阅读 来源:贵阳晚报 2019.01.17

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环境安全、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为出发点,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保节能的生态贵安,低碳循环、智能高效、宜居宜业的绿色贵安,制度完备、示范引领和生态文明最佳实践的创新贵安,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环境治理是贵安新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贵安新区积极开展重要河流湖泊水源整治、农村污染物排查整改,在部分村寨设立垃圾分类试点,安排专人对乡村环境进行清理,对河流湖泊实行河长制,落实到组、责任到人,让乡村环境整治落到实处,绘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进行垃圾分类 专人负责保洁

记者走进贵安新区马场镇松林村时,正好碰到陈化伦在清扫道路。他一边清扫,一边将清扫好的垃圾装进微型垃圾车。

陈化伦今年51岁,是松林村的保洁员,已经做了2年多的保洁工作。“我主要负责清扫进村的主干道。”陈化伦说,进村的主干道有5公里长,每天清扫一遍要3个多小时。每天早上7点钟出门,11点多钟才能回家吃饭。

“做保洁工作,虽然辛苦,但既能赚钱贴补家用,又能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环境,也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陈化伦说,每当看着村民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心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所有的辛苦也值了。

松林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化从介绍说,松林村有很多保洁员负责打扫卫生,全天保证松林村的干净整洁。此外,村里在去年8月份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村民可以将分类出来的可回收垃圾拿到村里回收点兑换礼品,不可回收的或有害的垃圾分别收集在不同的垃圾箱,由专人负责拖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村里还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017年,松林村建设了一个污水处理站。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可以全部引入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污水,用于浇灌农作物或进行绿化等,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红枫湖。

“因为我们村的地理位置较特殊,对环境保护要求很高,通过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努力,现在松林村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了一个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陈化从说。

建污水管网 保绿水长流

湖潮乡车田村是贵安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自2013年贵安新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车田村的民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破旧矮小的石板房,变成了白墙青瓦的小洋楼;曾经只能走人,不能过车的串寨泥路,通过加宽、硬化,车可以直接开到家;曾经牛粪遍地、污水横流的村庄,变成了干净整洁、游客喜爱的美丽村寨。

因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车田村的旅游业也风生水起,农家乐发展到50余家。

为了让车田村保持环境优美,碧水长流。车田村积极实行河长制,把工作落实到组、责任到人,每天进行至少一次的巡河,并配有一名专职的巡河员,全天候进行巡河,一旦发现有污染物或污染源,就立即处置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确保河水不受污染。

此外,车田村还有7名专职保洁员对村里的串户路、车田湖周边人行道进行垃圾清扫,保持村庄及车田湖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在村里摆放固定垃圾桶4个、流动垃圾桶80余个;在人流量集中的地方挂环境保护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017年9月,车田村开始进行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建设3个污水处理站,安装3台污水处理设备,项目已于2018年8月改造完成并启动运行。

“此次污水管网升级改造,涉及到家家户户。”车田村村支书雷善林说,如果因村民居住位置较低,不能将污水引入污水管网的,必须自己出20%的费用安装一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政府每户补助80%的设备费用。

“经过这些举措,车田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居民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雷善林说,现在村里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车田湖的水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精心打造基础设施 用心维护居住环境

位于红枫湖的湖潮乡平寨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湖潮乡唯一的提升保留型村寨,也是贵安新区2013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根据平寨村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贵安新区将黑土组苗族村寨的民居打造成白墙青瓦的村寨,将平寨组布依族的居所打造成白墙红瓦的村落。

近年来,为了改善平寨村人居环境,贵安新区对平寨村进行通组路、串户路及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的。”平寨村黑土组村民白少任说,自去年在村里建了污水管网之后,每家每户的生活用水都接入了污水管网里,走在路上再也闻不到刺鼻的味道了。

白少任告诉记者,在没有安装污水管网之前,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是乱泼乱倒在路上,一到夏天,臭味难闻。

现如今,平寨村每个组都有一名专职的保洁员负责组里的环境卫生,保持村子的干净整洁,有专门的环境卫生网格员进行监督。

除此之外,平寨村还将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违反规定的,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人物故事

孙飞:4年坚守只为给村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师傅,麻烦把你的车往前移一下。”1月16日,在湖潮乡芦官村小学门口,一名手拿竹子扫帚、身边放有一个垃圾桶和一把铁铲的环卫工人对一辆黑色轿车的驾驶员说道。

在这辆黑色轿车的下面,有几张碎纸片,因车轮压着,环卫工人无法清理地上的纸片,车子移开后,环卫工人蹲下身,用手将地上的碎纸片一小张一小张地拾起来装进垃圾桶,这名环卫工人就是芦官村村民孙飞。

孙飞今年60岁,2015年1月加入芦官村环卫工人队伍,从那时起,孙飞每天负责打扫穿村而过的001县道。

“这里不属于我的区域。”孙飞说,下班路过,看到地上有了垃圾,举手之劳,顺便将其清理掉。

孙飞告诉记者,他一年365天,无论逢年过节,寒冬酷暑,都是每天早上7:30上班,下午4点左右才能下班。

“我负责的路段清扫一遍要3个多小时。”孙飞说,并不是清扫完就算完成一天的工作,还要随时在自己的区域检查有没有垃圾,保持自己的区域全天干净。

4年来,孙飞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迟到过一次。“既然承担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做好,不仅为了大家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了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孙飞说,每次走在自己负责的区域,看到干净整洁的路面,心里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多年来,孙飞不管走到村里的任何地方,只要看到路上有垃圾,都会习惯性将垃圾清扫掉。除此之外,孙飞晚上还经常走家串户给村民宣传环境保护工作。

“有时村民们很不理解,认为我多管闲事。”孙飞说,别人怎么看无所谓,只要大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就行。

经过努力和坚持,村民们被孙飞的行为所感动,村民们乱丢乱扔的行为改变了,村里的环境也得到彻底的改变。“看到村民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村里不管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孙飞满意地说,只要能够让村里有一个好环境,做什么他都愿意。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将环卫工作做下去。”孙飞说。

记者手记

令人神往的贵安乡村

走进贵安新区,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一条条宽敞开阔的水泥路,加之清新的空气,无不让人羡慕与憧憬。

走进马场镇松林村,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沿着红枫湖畔一直延伸到村庄,道路两旁是高大茂密的松树,行走其间,空气清新、心情舒畅。村寨位于美丽的红枫湖边上,面朝微波粼粼的碧水,背靠绿树成荫的青山,组于组之间隔水相望,可以想象到夕阳西下时的美丽画面和万家灯火时倒映在湖中的美景。虽然没有渔船、没有寺庙,没有钟声,但此时此景,会让人油然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里的美好意境。

不仅是松林村,走到湖潮乡平寨村也是如此感受,平寨村位于红枫湖,在这里,两个不同民族、两种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更有一种别致的风情,白墙青瓦的苗族村寨和白墙红瓦的布依族村寨沿湖而建,两寨之间也是面朝湖面,背靠青山。远远望去,两个村落在茂密的树荫中若隐若现,如同两颗不同颜色的宝石镶嵌在红枫湖畔,村民们勤劳、纯朴、好客。

现在,不管走到贵安新区哪个村,道路建设、污水管网、休闲广场等设施配备齐全,环境干净整洁,一幅幸福和谐美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