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庭院深深寓乡愁——浦东新区“美丽庭院”建设记事

2020年09月15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20180622

清清的中小河道,碧波荡漾。精致的“口袋”公园,芳草萋萋。庭院宅前红花如云,村落点点绿树成荫,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浦东广袤的农村大地,如今正呈现出一派美丽、和谐、生态的形象。这源于从今年初开始的一项“美丽庭院”的创建工程。

村庄美了

深深庭院里寄寓着不尽的浓浓乡愁。

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浦东更高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张蓝图、两个抓手、五大领域”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今年,通过对标先进、鼓励试点、搭建平台等一系列举措,以区农委、区妇联为主体,深入推进“美丽庭院”试点工作,时过半载,已覆盖全区百余个村。沧海桑田,几经变迁,几度发展,从昔日的村庄改造到今天的“美丽庭院”建设,浦东农村正日益成为美丽的大花园。

自试点推进以来,各镇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各试点村组把环境整治、拆除违章、清理庭院作为起步阶段的重点,积极把文化振兴融入美丽庭院。

注重顶层设计,找准发展定位,是浦东“美丽庭院”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团镇以休闲旅游黄金走廊带为核心,总体规划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建设布局。川沙新镇围绕民宿等产业由点及面,有机融合,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带动产业发展。在创建实践中,各镇积极探索和完善各类机制,各镇妇联主导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户创评活动,通过考核评级等形式,激发了村民持续美化、不断提升的热情。

“美丽庭院”建设被列为今年航头镇的重点工作之一。实施“统一思想、基础排摸、精准选点、建设队伍、制作计划、营造氛围”的“六大”抓手,坚持“自治与共治、形态与内涵、点与面、功能与载体、远与近”的“五个”结合,有力推进了这个镇的“美丽庭院”建设。一张“3+3”的创建“清单”很快实施了。沈庄村、长达村与福善村被选为区级试点村,梅园村、鹤鸣村、牌楼村成为镇级试点,共涉及6个村15个组的836户家庭。而打造一个景美、绿化、路宽、河清、灯亮的庭院生态、生活环境,是创建的最终目的。镇党委书记严国华说,“航头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建设‘幸福航头’发展要求,动员和组织全镇农村居民和家庭主动参与了‘美丽庭院’建设。”

在有着浓郁高科技氛围的张江镇,近年来,一个以“洁”为基础,展现农村自然风光;以“美”为元素,展现农村靓丽风景;以“雅”为追求,展现农村悠然情趣的“美丽庭院”建设,正越来越吸引着村民们的眼球。在综合考虑交通路线便捷、自然环境美观、基础设施齐全、人文素质良好、村落特色凸显等因素基础上,由各村上报“美丽庭院”试点建设点位。在党建引领下的“四治”(自治、共治、德治、法治)联动中,各村党员干部积极带头,通过机制推动、氛围促动、活动带动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家家参与、人人动手,共同参与美丽庭院建设。

书院镇塘北村还将“美丽庭院”建设寓于“家门口”服务中,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先后推出了结合党建服务点、睦邻点、老年活动室、妇女之家、姐妹微家、休闲广场等12个“家门口”服务延伸点。这些点与点之间错落分布、功能各异,为“美丽庭院”建设提供了空间阵地和民情通道。

迈步航头镇沈庄村,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精心打造的千姿百态微景观,绿藤缭绕的各色围栏,和周围的白墙、黛瓦、净园相得益彰,充溢着浓浓的农家庭院春色。农家庭院主人说,“我们家面貌的变化得益于镇里开展的‘美丽庭院’建设。原来自家院里的一些闲置物品现在得到了合理开发,既美化了庭院,也解决了废旧物品乱堆放的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在浦东“美丽庭院”试点村里,大都呈现出像沈庄村这样的美丽景象。这与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是分不开的。他们有的举办村民家中闲置物品交易会,村民家中大到自行车、健身器材,小到鱼缸、花盆等在这里交换,有的变废为宝,把原来的废弃物收集改造成“三小园”、微景观的原材料,不但保留了自然环境,同时也丰富了乡村风貌和乡愁气息。

充溢文化内涵的村落景观、干净整洁的宅前屋后、精致的河道田园……村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村容村貌,变得更美了。

庭院绿了

建设 “美丽庭院”,绿色、生态是生命之源,这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目标,更是农村文明归属。因此,把握每一个细节,注重每一道风景,成了浦东各镇创建中的自觉行动。

书院镇塘北村是“上海市我最喜爱的乡村”和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美丽庭院”建设中,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田?园?家”的建设理念,致力打造“景园式”的村庄,以“三小园”和“三百园”项目为抓手,让“美景”融入家家户户。

所谓“三小园”是指村民利用自留地有规划地建设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营造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而“三百园”,即百果园、百菜园、百姓舞台。塘北村将两公里的塘北路一侧建成现代农业智慧田园,另一侧是传统农业的传承田园。路北的“百果园”内浓缩种植了本地产的多种水果,路南的“百菜园”内,种植的是市面上常见的几乎所有上海本地蔬菜。百姓舞台则是通过搭建村民舞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如今,塘北村内处处皆风景。樱花大道、河边步道、现代农业基地、“口袋公园”、塘角嘴休闲区、大田风光等,遍布在村宅前后,可谓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周浦镇通过对挖掘到的村落文化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出各村的文化主线,提炼文化元素,形成村落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主题。

白墙黛瓦,石板青青,走进周浦镇棋杆村的顾氏老宅,抬头可见一块黑色匾额,上书“承裕堂”,寓意“承上启下,光前裕后”。这座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江南建筑,迄今已有190余年的历史。年初起,周浦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要求各村挖掘历史文化元素。经村民举荐共议,顾氏老宅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棋杆村人文特色和历史传承的一处文化宝地。经过3个多月的修缮整理,这座曾被遗忘的老宅重新焕发生机。租客经协商后迁走,周边杂乱脏差的环境被整治一新,同时,老宅内还根据原屋基础和顾氏后人的回忆,还原了知青纪念馆、“承裕堂”等,此外还建立了“家风承习点”“同心亭”等,并引进了核雕收藏馆、“孝善”妇女驿站等新内容。

老屋新用,只是周浦镇在“美丽庭院”建设中挖掘和展示历史文化的方式之一。“老屋只是一种载体,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提炼出各村独有的文化元素,并进行主题演绎。”有关同志这样说。挖掘村落文化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出他们的文化主线,提炼文化元素,形成久享“小上海”盛名的周浦镇文化符号和文化主题,是这个镇在“美丽庭院”建设中的成功做法。

文化主题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才能够让村民感受和触摸得到。周浦镇在演绎文化主题的过程中,注重采用桃树、梅树、天竺等本地植物,打造“乡愁小品”,借助村民的农具、家具、古籍、老宅等本村物品,留住“乡愁情结”,是周浦镇“美丽庭院”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村民笑了

“美丽庭院”建设,得益的是广大几十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群众。

在书院镇塘北村的一处休闲公园里,有一面“笑脸墙”,500名村民神态各异,张张笑脸像绽放在不远处的朵朵桃花。此情此景,集中映照出村民们对“美丽庭院”建设的拥戴。

听听农村干部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

新场镇祝桥村2组周凤琴:“现在日子好过了,就在想把环境也弄弄好,让日子过得更加舒服一些。”

航头镇福善村王作懋:“我们村在美丽庭院建设前基本没有什么投入,村容村貌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此次被列为浦东新区美丽庭院创建试点村,面貌有了质的变化。”

泥城镇妇联主席黄惠英:“我们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妇女除了做到庭院干净整洁外,通过绣花针式的精细改造,打造了更加精致美观的一户一院、一村一景,现在,美丽庭院建设已成泥城妇女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

言为心声。寥寥数语,道出了建设“美丽庭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切感受。。

蜿蜒的小河绕着村宅流淌,河岸边是整齐的步道,中间夹着颗颗生机盎然的柳树……位于外环林带边曹路镇共新村7组的村民,亲眼见证了“美丽庭院”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共新村7组有5户家庭被选定打造“美丽庭院”。这几个家庭的庭院有绿化基础,打造之后将作为示范,引领其他村民美化自家院子。一张时间表很快制定了出来。“顺利的话,功能性地块的打造将在半年内完成。”村干部老陆说,“更大的改变还在今后,借着‘美丽庭院’建设,我们要让共新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让村民们笑口常开。”

在“全国文明村”川沙新镇界龙村,形成了家家行动、人人参与争创“美丽庭院”的热潮,制定了庭院生态美、家居整洁美、厨厕环保美、身心文明美、村庄乡风美的“五美”标准,以成员的文明进步,带动家庭的变革,以家庭面貌的改变,促进村组面貌的改造和提升,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彰显界龙力量和风采。最近,一个“献礼母亲节,晒晒我的美丽庭院”的手机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的参与。村民们纷纷用种植、装饰、美化的方式,表达出对庭院的爱,对家庭的爱,对母亲的爱。

目前,浦东新区“美丽庭院”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据有关部门介绍,在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下半年浦东将全面启动“美丽庭院”建设,到2020年实现80%以上的队组完成建设目标。浦东各级政府部门,将充分发挥规划的目标引领和规范指导作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加快完善相关政策,跨前一步,主动作为,通过“美丽庭院”建设,进一步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美丽庭院”、“缤纷社区”,就像盛开的“并蒂莲”,把已有着28年开发开放历史的浦东新区装扮得更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