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景诗瑶 陈江南)9月4日,天刚蒙蒙亮,盘州市保基乡冷风村的李金荣就已背着镰刀上了白虎山,在自家的杉树林里拾掇那些树。望着这片林子,拍打着坚实的树干,他喃喃道:“都是宝,都是宝。”
今年64岁的李金荣,自小便跟着父辈种树育林,几十年过去,家里的林子越来越大,树木越来越多。令李金荣想不到的是,这些树不仅绿了这方山水,还能“卖空气”赚钱。
原来,盘州市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在竹海镇、保基乡开展省生态环境厅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旨在让老百姓享受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发展红利。
冷风村位于盘州市保基乡,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省环保厅派驻冷风村第一书记宋振立结合冷风村森林生态优势,将单株碳汇项目引入村里。
什么是单株碳汇?宋振立讲解道:“单珠碳汇是一个精准扶贫项目,就是把我省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拥有的树木,按照树种、大小和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行筛选、编号、拍照,再上传到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平台,面向整个社会致力于低碳发展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销售,每棵树每年的碳汇价格为3元,社会各界对贫困户碳汇的购买资金,全额进入贫困户的个人账户,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初,当得知有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这个项目后,李金荣没有一丝的犹豫,立马申请挂了牌,成为第一批参与的村民。
“一共挂牌了450棵树,现在卖出去一半得了675元,三月份钱到账,我给家里添了些日用品。”李金荣高兴地说。
和李金荣一样,截至目前,冷风村已有196户参加,挂网销售155户,挂网购碳树65662株,已售16280株,碳汇收入48840元。
而单株碳汇让众多冷风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带动当地百姓由传统农作物种植向绿色经济发展意识转变,村民吴知荣就是其中之一。
吴知荣不仅有了碳汇收入,他又利用自己的土地种下了500棵吴茱萸。吴知荣说:“吴茱萸是一种中药材,药用价值很高,结的果可以卖到80元一斤,目前已经找到销路,经济价值又高又保护环境。”
采访的最后,谈及家乡保基,吴知荣语带自豪:“生态好,环境好,空气好。在我们这里,你走到哪里都是绿,现在乡里发展旅游,我们把环境搞好生态保护好,大家日子也都越过越好。”
盘州保基,变生态为绿色产业,百姓收获着稳稳的幸福、满满的财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