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淮北:数十年如一日“汗摔八瓣” 只为石质山里种出参天大树!

2020年09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市 2020/8/19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安徽的北大门,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成员、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知名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基地。

建市60年来,这里为国家提供了10亿吨原煤,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特别是,面积大、分布广的采煤沉陷区成为城市难以抚平的生态“伤口”。

“出门买趟菜,带回二两煤灰。”

“一遇大风,山里就像起了沙尘暴,走在路上连眼睛都睁不开。”

“满眼是荒山,见不到一点绿。”

世纪之交,这里的居民们还在为生活环境苦恼。“让城市显山露水见林”是最朴素也最热切的向往。

然而,淮北的山体大多属于石灰岩山地,无土缺水,寸草难生。要在这样的山体上种出“绿色”,谈何容易!

怎么办?只有一个字:干!

缺少土壤,那就锤砸钎凿、爆破炸穴,肩挑手提。

没有水源,就在地下打深水井,再一级一级提到山顶上。

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几代人硬是靠着肩挑手提,把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土壤和水源送上了山顶。

然而,由于缺少科学的种植方法,植树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开始,树木的存活率甚至不到20%!

“2002年,淮北市启动相山绿化生态建设工程,市林业部门从技术角度探索和研究,总结提炼出‘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的‘七步造林法’,山上的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

岩石裸露在外,用炸药爆破;没有土,用人工、蛇皮袋把土背上来;山上风大,容易晃根,就培大土堆,覆盖地膜……

20年来,淮北市林业局局长陶士军见证了20万亩荒山变青山的整个过程,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淮北林业人不屈与拼搏的精神。

“在山上,我们的同志,被蛇咬过、腿摔断过,脚被山上的旧钉子扎透过……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但再难没有人想过放弃。‘种树见绿’是所有林业人的情结,成了所有淮北人的心愿。”

三十年来,淮北“种绿人”直面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克服种种困难,独创的“七步造林法”,为20多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荣获全省唯一“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

淮北人,为这片山林,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这些为淮北“种绿”的人中,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位老人。他在18年时间里,靠着一把洋镐、一根撬棍和一个锯子,在200亩石质山上种出了希望。

他是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北山村退休教师石宗宏,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北山愚公”。

2002年,刚退休的石宗宏,不顾家人反对,凭着一股韧劲,开始了“种山”之路。

“当时山上都是乱石,一棵树都没有。有许多人都说,这样的山上怎么能长树嘛,这老头‘疯了’。”

凿石垒堰,抠土整穴,修路治水,栽树浇灌……为了证明石质山上能长树,石宗宏每天上午要挑三四趟水,走上三里山路,一年四季,风吹雨打,从不间断。

就这样,石宗宏硬是从石头缝中,抠出了2万多个石坑,在荒山上种植400余亩的树木,并带领43户农民一起成立了杂果协会,创造了全村植树绿化面积超过3000亩的奇迹。

如今的北山,已是草木丰茂——山顶被墨绿色的松树覆盖,山腰间杏树、石榴树、核桃树、花椒树迎风摇曳。北山早已从荒山变成了风景宜人的森林景区,果树也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我生在这个小山村,一辈子没离开过,就想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咱家乡的面貌,我们有绿水青山了,要用双手让它变成金山银山。”石宗宏顿了顿,说,“人总要有点梦想的,这就是我的梦想。”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淮北市552.6公顷山体焕然一新,绿意盎然,成为山、水、林、草、景相融的郊野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5.38%,彰显了“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风貌,市民们的宜居舒适度、生活幸福感持续增强。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荒山绿了,森林美了,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近年来,淮北着眼于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建设了石榴特色小镇、龙脊山景区、濉溪柳孜生态文化园等,发展特色果树种植业17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初步形成了苗木花卉、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格局。

青山成了富农的金山银山。

石宗宏完成了荒山变青山的梦想。

淮北人实现了拥绿入怀的梦想。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回望来时路,从草木难生的不宜造林之地到绿水青山亭台如画的皖北江南,面对沉陷之殇,淮北人不疑不惧,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典论述,持之以恒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围绕绿色做文章,聚焦绿色谋发展,硬是靠着“栽活一棵、不愁一坡”的顽强拼搏干劲,靠着一代一代“愚公移山”精神,让“石头山上造林”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荒瘠的皖北丘陵变成了绿色江南。

如今的淮北,水清岸绿,山水相依。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淮北一定能继续讲好绿色发展“山”的故事,皖北崛起中闯出新路,实现好乌金城市绿金发展,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