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州市“全面改薄”工程助乡村教育华丽蝶变

2020年09月21日 10阅读 来源:宿州市 2018/2/28

“2012年8月,我刚到学校任职时,校园下水道盖板残缺不齐,园内杂草丛生,道路坑洼不平,教学楼墙壁斑驳破旧,体育器械锈迹斑斑,有的已无法使用,条件真是差!”近日,在宿州市埇桥区祁南煤矿学校,校长吴畏介绍近年来该校的发展状况,随着教育民生工程项目“全面改薄”在农村校园落地生花,祁南煤矿学校“旧貌换新颜”,一所“花园式”校园悄然建立。

祁南煤矿学校是一所九年义务制学校。2014年,“全面改薄”工程实施后,经全面规划,当年,该校首先整修了校园内坑洼不平的道路及破损的下水道,把教学楼粉刷一新,并取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励志楼”、“崇德楼”、“实验楼”;重建了学校大门,新建了标准化的运动场,增加了长廊、喷泉、“少年中国说”文化墙等,花园里还建起优雅的“树人亭”,种满葱茏的香樟树、绚烂的月季花等。2016年,新教学楼在校园东南角拔地而起,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孩子们的教室更加宽敞明亮,同时安装“班班通”,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转变了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图书室充实了大量图书,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知识源泉。2015年,该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布点学校”;2017年,该校小学部、初中部双双被市教体局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从2014年开始,宿州市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规划,主要针对全市农村校园的教学楼、运动场、设施设备建设等。截至2017年12月,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与奋力拼搏,我市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任务。”市教体局项目办副主任张启运表示。

据介绍,义务教育“全面改薄”民生工程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简称,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计划从2014年-2018年,通过对贫困地区的薄弱学校实施校园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购置,使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消除“大班额”和“大通铺”现象,从而达到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

为切实加强对“全面改薄”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促进工程进度,宿州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发改、财政、住建、督导等市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建立月通报、季调度、监督检查、公开公示、绩效考核和项目实施时间表、“路线图”等工作推进机制和有效管理措施,为推动“全面改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2017年,宿州市“全面改薄”项目计划投入资金3.754亿元(包括中央“全面改薄”项目专项资金1.542亿元,统筹其他项目资金0.679亿元,县级及其他资金1.533亿元),安排土建工程校舍改造类资金2.737亿元,建设校舍(含运动场地)项目748个,建设面积82.8万平方米。到8月底,该市就完成了2017年土建工程校舍改造类项目投资额和建设面积,项目完成投资额和完工率均达100%,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按照年度设备购置进度符合规划要求,2017年,宿州市“全面改薄”设备购置类计划投入资金1.017亿元,采购图书180000册、教育数字资源19500GB,计算机、教学仪器及其他设备37770台套件。到8月底,全面完成所有计划物品数量采购任务,完成投资比例和购置数量均达100%,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截至2017年8月底,宿州市全面完成“全面改薄”年度计划任务。到2017年12月底,校舍土建类项目已投入资金14.24亿元,建设面积330.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和完成建设面积分别占五年规划的101.5%和124.9%;设备购置类项目已投入投资3.83亿元,购置生活设施24674台套件、图书282.5万册、数字教育资源11万GB、课桌凳6.7万单人套、计算机和教学仪器及其他设备11.5万台套件,完成投资额和购置量分别占五年规划的130.3%和132.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