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组建教育集团 究竟该如何真正走向融合 觅渡教育集团成立1年来的成功探索和有待进一步突破的难点

2020年09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常州日报 2011/6/8

至今,全市已组建26个教育集团,其中,市直属9个,钟楼1个,天宁1个,武进14个,新北1个。金坛已公布,拟组建2个;溧阳正在筹建中。
  觅渡桥小学是我市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它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民关注。去年5月,钟楼区委、区政府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整合广化小学和冠英实验小学,组建觅渡教育集团。一个热点学校,一个非热点学校,一个小班化学校,集团成立1年来,“三合一”之路究竟走得怎样呢?
  不是三个面团捏成一个面团
  觅小走过了170年历程,以“勤谨”为校训;
  广化小学有103年的办学历史,追寻刘海粟的求“真”的精神;
  冠英实验小学,办学历史不足5年,以“冠冕群英”为价值追求。
  三个学校,历史、体制、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乃至工作方式,都有所不同,如何走出融合的第一步?
  区委、区政府为集团配备了强有力的校级领导班子,集团内进行了中层干部竞聘重组。集团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各种资源实行高度共享。同时,区、局领导多次到集团现场办公,统筹资金,重点改造了广化校区,并为3个校区的一年级统一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
  集团组建之初,领导班子认识到必须完成硬件、制度和文化的三项统整,尤其要重构学校文化,3校文化必须有机统一到现代化教育集团的全新理念中来。
  为此,集团展开了针对学校整体转型变革的课题研究,以省重点资助课题《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觅渡精神引领下的校本发展研究》为抓手,积极研制课程规划,有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推进以“学会学习”为价值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3个校区既融合,又不是简单叠加;既统一,又各自保持个性;既步调一致,又错位发展;既相对独立,又良性互动。整个教育集团充满了生机活力。
  管理体制设计,能够使广大教师腾出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觅渡桥小学,原是常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小学,成立教育集团后,规模人数扩大:教师达到200人,学生3621人,教学班级80个。
  管理难度陡然增大,经过探索,集团把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入校内。
  以觅渡校区为核心,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学生发展部、课程教学部、信息资源部、行政服务部等机构,使其逐步成为具有研究、培训和开发功能的核心管理部门,负责规划学校年度工作和工作标准,并对3个校区工作完成情况予以指导和评价。
  其他校区只设一位执行校长和两名校办主任,负责本校区各项工作,减少管理层级。
  与此同时,集团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步伐,“人员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全部实行数字化,追求工作程序化操作,日常工作简约高效,让广大教师腾出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在新的工作机制下,老师们逐步从原有工作的惯性中走出来,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挑战,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高效运作。
  教师大会高票通过《集团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集团内以原觅小为参照系,教育教学质量标准逐步走向统一。以科学管理,确保规模扩张的同时优质资源“牛奶不稀释”。
  觅渡20位教师到广化冠英,广化冠英5位教师到觅渡;
  27名新进教师全部先在觅渡锻炼,成熟后分赴广化冠英
  师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重要体现。
  集团对3个校区的师资实行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实施集团内校区间教师交流制度。要求五级梯队教师按年限轮岗,鼓励优秀教师到分校区工作;实施动态、开放的《觅渡教育集团名师培养工程》,对不同资历和专业水平的教师提出阶段性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化管理对策,如:“多元导师制”、“教研例会制”、“资助进修制”、“带薪访学制”等;明确觅渡教育集团名师标准,建立科学透明的评审程序,搭建人才发展的竞争和合作平台,形成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生长和涌现的激励机制。
  自2010年秋季起,觅渡校区派出20位优秀教师,担任广化校区、冠英校区起始年级及其他年级的教学任务,5位广化、冠英校区老师进入觅渡校区执教。与此同时,27名新引进或新分配教师全部进入觅渡校区锻炼,待锻炼成熟后也将分赴其他校区工作。
  集团则努力成为3个校区优质师资的“孵化器”。
  课程资源:3校相同
  觅渡教育集团努力为3个校区的学生提供相同的课程学习内容。通过课程规划,统一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校本化重组,以实现在学校层面上的一体化和协调性。
  集团在广化校区、冠英校区实行与觅小完全一致的课程设置,同时,加大对这两个校区课程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校全力打造篮球、乒乓、声乐、绘画等体艺“2+1”项目,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鼓励冠英校区以英语学习为主要特色,开设滋养学生成长的各种校本课程:古典文化课程、国际理解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学习基础、优秀的个性品质、较强的能力素养的学生。觅渡新年音乐会、“篦梁灯火”学生民间美术年画展等大型活动,3校师生和家长都共同参与,同台展示,共同成长。
  3校因生源不同,客观存在学生基础有差异。为此,集团从一年级开始,逐步推进统一的质量标准,努力帮助广化校区缩小与另外两个校区的差距。对优秀教师的评价要求是:不光能教优秀的学生,把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好,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集团致力于在同一标准下,让3个校区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均衡发展。
  困惑与追求
  集团办学是当前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公平、均衡发展的有力推手,也强化了名校的社会责任。
  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集团化、规模化办学,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教育与企业化生产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师生、每一个学校都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必须要遵循教育规律办事,在这个意义上,经营好教育集团,比经营一个企业集团更艰巨。
  觅渡集团成立刚刚一年,教育均衡带来的良好社会反响已经显现,原本并不很热门的冠英、广化校区,人数日增,人气趋旺,前来咨询报名的家长络绎不绝,原本想择校的学区生纷纷留了下来。但是,作为新生事物,还有很多难点与困惑需要去面对,比如:学校规模扩大以后,对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原来主要依赖现场的、经验性的、会议布置式的“人治”管理方式,较难在短时间内扭转;新的管理制度的建设,难以跟上集团化发展的快速步伐;如何构建统一目标且兼顾不同校区标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各校区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办学质量和效益;集团发展规划中,如何兼顾各校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为了确保优质教师资源不“稀释”,应该如何构建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