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千万工程”书法教育的常州现象 练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2020年09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常州日报 2011/11/2


 

我市书法家在指导学生练习书法。                  家长和学生同堂习练书法。

上半年,教育部发文,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8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而常州,敢为天下先,全国首创的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早已轰轰烈烈,成绩斐然。
  什么是“百千万工程”?简而言之,就是利用10年时间,在常州地区中小学中创建百所书法特色学校,培养千名合格书法教师,上万名市书法协会青少年分会会员。
  一组数字是最好的说明:2004年工程启动,至今已经有63所中小学获评“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其中11所晋级为示范学校。1000多名教师接受了书法专业培训,500多人合格上岗,此外还培养了5000多名小小“书法家”。     
  “常州是第一个出台细则的,全国也有搞书法特色学校的,但都没有确实的标准。”中国书协会员、市少年宫主任、市书协副主席卢海洲告诉记者:“培养书法教师等4大举措,也是全国首创的工作方法。”
  《书法报》多次用专版报道常州的“百千万工程”,并建立了“常州工作站”,《书法报·少儿书画》版每期都用两个版无偿展示这项工程。2009年5月,常州承办了《书法报》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高峰论坛,常州的做法被全国代表们誉为“常州现象”。在2009年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常州的专家讲座轰动一时。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林岫肯定“常州的做法在全国是领先的,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热情鼓励常州申报书法教育最高奖“兰亭奖”。
  “创办书法特色学校可真是雪中送炭。”
  “曾经有一个班级,30多个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别说是英语没有学过,有的孩子连拼音都不会;行为习惯特别是卫生习惯较差;家庭环境差异很大,孩子们总是担心考得不好,被爸爸妈妈送回老家……”2009年甫一上任,兰陵中学校长王舜吉就强烈地感受到这里学生的不同之处,如何在城市新村的公办学校实施“公平教育”,奠定每个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础,她思考了许久——
  找到抓手了!“创办书法特色学校可真是雪中送炭。”王舜吉告诉记者,现在,书法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兴奋点”,书法大楼成为孩子们最爱逗留的地方。家长开放日,孩子悄悄地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换进橱窗,许多家长看着喜笑颜开。校园里,《劝学篇》、《陋室铭》、《爱莲说》等古典诗文随处可见,书法学习养成了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带动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今年暑假,不少新生的家长都是冲着“书法特色班”前来报名的。
  “创建工作没有一个薄弱学校,只要有决心就能创,像浦前小学,学校很小,孩子大多是外来工子弟,他们的展厅就是走廊,很让人感动。”市少年宫活动部部长张军佳告诉记者。
  按照计划,10年创下百所书法特色学校,也就是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20%,让这些学校与其他音乐体育特色学校一起相得益彰。
  为了确保真特色,书法特色学校实行动态管理,3年复评一次,不符合要求的将取消其称号。
  6年来,像这样“不是‘被特色’,也没有成为教学负担”的“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全市已有63所,其中11所晋级为示范学校。
  “千”的破解,独创而且高效
  一次,我市一位书法家来到一所学校了解书法教育状况,遇到一位女老师——周围人都说她是书法家。看了她的半张作品,书法家就问,是不是练了20年左右?回答说是。是不是跟70岁以上的老先生学的?回答说是。是不是老先生写了字你照着临的?依旧回答说是。这位书法家连连摇头:她不仅白吃了20年的苦,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再把书法练好了。
  “书法作为一门中华民族独有的以文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看似人人都懂,实则绝大部分国人是搞不清楚的。”这位书法家介绍说:“其实,书法教师的缺乏是全国性难题,制约‘百’和‘万’的关键因素就是‘千’。一名真正合格的书法教师,专业能力要过关,教学方法要得当,道德品质要高尚。书法家与书法教育家是两个不能完全重合的交集。”
  一个“千”字如何破解?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亚明是我市中小学引进的8名书法专业老师之一。他任职的清潭中学,书法学习蔚然成风,第一批获评书法特色学校。刘安伶、金艺晨等他的4位学生因书法特长获得了20分的中考加分,进入了省常中和北郊中学学习。在书法特色学校,书法教师同工同酬,书法再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副课了。
  引进的同时,我市独创了4项举措:聘请书协高水平兼职教师带好学校书法兴趣班以及三四名青年教师徒弟;与书协合作,组织书法教师大专课程培训班;成立卢海洲书法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教师书法家协会。
  不让老师个人出一分钱!为了支持老师培训、参展、研讨等,市教育局每年都要划出几十万专项资金。获评的书法特色学校,将获得1万元奖励,晋升示范学校的,获得3万元奖励。
  因为措施得力,各校任课老师纷纷报名加入大专班学习,不少校长亲自上阵。至今,已经有500多名教师拿到了继续教育证书、合格书法教育证书以及常州书协会员证书。这一做法和成效,得到了全国业内人士的赞誉,广东、上海、重庆,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 
  几万个家庭关注,书法名城基础奠定 
  龚钧炜是田家炳中学的学生,儿时因为调皮,被父母送去学习书法。遇到张亚明老师后,他体会到了“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内涵。“张老师的教学妙趣横生,强调一个笔画点到为止……”中考时,他顺利地拿到了特长生加分。尽管最终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学校,但他坚定了跟张老师学书法的决心——他的目标是大学的书法专业。
  远离电脑,培养专注,锻炼毅力,修身养性……学习书法的出发点不一而足,但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孩子未必能够成为书法艺术家,但一分耕耘总有一分收获。在我市少年宫以及妇女儿童中心,报名学习书法异常火爆,这充分说明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全市初高中招收书法特长生的举措也给孩子增加了现实的动力。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这也正是“百千万工程”的初衷。
  成立于1998年的市青少年书协曾经发展速度缓慢,每年新增会员不过百人。“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每年入会人数为此前的好几倍,已经拥有了5000多名小小“书法家”。在常州这座江南名城,如今有“几万个学生在练习书法,几万个家庭在关注书法”。  
  我市各级领导相当重视“百千万工程”。其一在于制订政策,最重要的则是亲力亲为。他们不仅是书法教育的倡导者,更是书法艺术的实践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副市长居丽琴、市政协副主席朱剑伟、原副市长周亚瑜等一批市领导热爱书法。副市长居丽琴是中国书协会员,长期笔耕不辍。教育局领导群体中好几个爱好书法,其中市教育局原局长韩涛兼任市教师书协主席,带头学习书法。也因为如此,他们对书法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切的感悟:“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某方面说,是我们民族的基因,尊重自己的传统是一个民族让人尊敬的底牌。写字写到最后,实际是在写素质,写内涵,写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日本、韩国等书法教育都远远地走在我们之前,这是市教育系统老师们的考察感受。在日本,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学校都开设书法课,有教材,有老师,为什么能够做到?对方的回答是:没有为什么,只因为中国的这个传统好。
  2006年,市教育局专门召开推进会,并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书法教育“百千万”的实施意见》。该工程去年底被列入了常州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  
  千百年来,常州书画界名人辈出,史上确切记载的书画家达千人以上,一代宗师恽南田更是创立了没骨画派。“政府支持,教育主管,协会组织,专家指导,学校积极参与,孩子终身受益”,“练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百千万工程”决不只局限于“百千万”之内,它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必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关乎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2005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市建设“钢琴之城”规划方案》,提出花5年搭建基础框架,2010年至2020年基本建成“钢琴之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同“百千万工程”的设计者们的美好愿景,我们见证着:崇文重教的龙城常州,正从诗词名城、楹联名城健步迈向书法名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