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海安高新区锦纶特色产业园,看到永通、弘盛两家锦纶特色龙头企业二期项目建设工地如火如荼,施工人员正专注于工程施工,部分已经竣工的厂房内,一台台设备已进入安装阶段。
近年,海安围绕打造“千亿级锦纶产业基地”目标,高水平建成海安高新区锦纶新材料产业园、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安纺织园、墩头镇化纤产业园等三个锦纶产业特色集聚区,拥有锦纶新材料企业200多家,年产锦纶6切片80万吨,锦纶66切片20万吨,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的“国家时尚锦纶示范基地”“国家差别化锦纶示范基地”“国家锦纶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海安锦纶丝产量占全国的1/8,成为与福建长乐、浙江萧山齐名的全国三大锦纶生产基地之一。”海安化纤商会会长、中山合纤董事长杨忠国介绍。
产学研合作,提升品质抢市场
好产品才能有大市场。近年来,海安化纤产业不断进行调整、优化、提升,集群重点企业与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协作,建立中纺院海安分院、东华大学文风化纤研究院、东华大学联发纺织研究院,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艺水平,提升产品功能,以好产品抢市场。
在墩头镇的苏中纺织有限公司新厂区,记者看到,化纤锦纶长丝生产车间内,涤粘中长强捻纱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吐出。“去年,我们与江苏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出涤粘中长强捻纱新产品,成为市场抢手货。目前,这一新产品已经销售50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黄恒生介绍。
舍得掏钱研发新技术、新设备,让海安化纤产品站上行业制高点。江苏双弘纺织先后投资近亿元,创建江苏省新型纤维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研发出细纱短车合二为一等新技术、新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双弘纺织开发生产了20多个化学纤维系列200多种规格的产品,其中,细旦莫代尔喷气涡流纺纱线更是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我们的莫代尔系列产品、超纺棉粘胶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雅戈尔等所有大牌服装企业的首选产品。”双弘纺织设备副总顾仁发说。
鼓励攀高亲,混合所有制激发活力
为更好地发展本土企业,海安鼓励企业走出去、攀高亲。携手国企央企,以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发展活力。
江苏文凤集团联手海安中山合纤,与特大型国企中平神马集团合作,3家公司共同组建江苏永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产能为20万吨锦纶6高端切片,一期工程2013年开建,所用设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设备由日本东森公司生产。不到一年,竣工投产,以半消光和有光为主的锦纶6切片产销两旺、供不应求。
产品供不应求,永通新材料决定提前建设二期工程。去年,二期10万吨锦纶6切片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厂房已完工,所有设备全部到厂,预计10月1日投料试产。 “二期工程上马建设,一方面将促进企业做好上下游企业战略同盟的集合,形成时尚锦纶产业链,夯实海安锦纶原材料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新设备,企业将对4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进,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江苏永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守国介绍。二期正式投产后,永通锦纶6切片产能将达到20万吨,预计可形成销售30亿元以上。
招大引强,赢产业高地效应
在发展壮大本土企业的同时,为堆垒锦纶新材料产业高地,海安专门制订锦纶产业专项招商计划,招大引强。
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海安招商引资的力作。2012年,江阴市强力化纤有限公司选择在海安投资新建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后,一期10万吨锦纶6切片项目顺利投产,成为海安化纤行业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去年,弘盛看准时机,着手实施二期年产10万吨锦纶6切片项目。“这个二期工程预计7月下旬启动设备安装,明年1月即将试生产。目前,我们已订购设备近8000万元,计划新上两条生产线,单条生产线的产能为5.5万吨,两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11万吨。”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继军介绍。二期正式投产后,弘盛新材料的总产能达到21万吨左右,在全国锦纶行业中将处于前5位。
此外,海安与常熟共建的常安纺织科技园,引进化纤纺丝、织造、染整、服装企业。园区总投资100亿元,注册资本28.5亿元。启弘纺织等近20家企业目前落户园区,去年园区实现销售20多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