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记者 张亮 通讯员 苏锦安)“五一”假期,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市反诈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与骗子赛跑,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作为全市涉网犯罪侦防中心,市反诈中心自2016年8月成立以来,累计止付冻结2.3万余次,金额超过1.7亿元,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1398万余元。中心现有24名民警、辅警,35岁以下青年占16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升级接警处置、侦查打击、技术反制、宣传防范、队伍建设。“五四”青年节之际,让我们走近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青年集体。
规范处置,快速拦截
行动迅速的青年队伍
39岁的周洲从警18年,始终战斗在刑侦一线,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曾获“全国反诈十大先进人物”“江苏省执法示范岗位”“南通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现任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也是市反诈中心负责人。
今年3月25日,受害人蒋女士被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犯罪嫌疑人骗走381万元。接到报警后,周洲牵头启动重大警情处置预案,在省公安厅、盐城警方的大力支持下,8名青年反诈工作人员连续12小时通宵奋战,循线追查到六级账户,累计止付银行账户22个、支付宝账户98个,止付涉案金额380余万元,同时冻结该诈骗团伙当日作案所得1100余万元。
2014年从重案转岗,专职研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周洲快速成长为全国反诈战线的尖刀。他牵头起草、促成《南通市公安局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处置工作规范》的出台,系统建立起南通警方针对此类犯罪的接警、处警、止付、冻结、资金发还、线索录入、侦查研判及防范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同时还打通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虚拟运营商快速查询通道,实现对诈骗案件“统一接警、集中研判、联合侦查、集群攻坚”。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反诈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共止付、冻结6285次,冻结3705.7万元;封停涉案账号848个,预警11529次。
堵截漏洞,立体合围
创新创优的年轻团队
31岁的郁钱杏在市反诈中心成立之初就加入了这支队伍,平时主要负责劝阻和预警,处置经验丰富。2019年11月29日12时48分,郁钱杏在处置预警防控系统数据分析时发现,启东一吴姓女子疑似正在被骗。
“用专用电话打过去,她说没接到诈骗电话就把我电话挂了。”郁钱杏回忆道。郁钱杏觉得很是反常,判断吴女士受骗可能性极大。他立即按照一级风险等级处置要求进行研判,并通报启东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最终民警在吴女士将38万元存款转入嫌疑人指定账号时赶到,成功劝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日趋增多,新的作案手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高前期紧急止付和冻结处置效率,更要在预警劝阻上下功夫。”周洲说,他们自主搭建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筛选疑似诈骗和被骗号码,进行多渠道劝阻,同时在全省率先开通运行反诈预警专线96110,在南通公安微警务上开辟通讯网络诈骗止付模块,实时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答疑解难。
针对本地涉企诈骗高发,团队建立健全企业账户网银转账交易风险管控、个人银行转账风险管控、个人银行开户核验等机制,阻断犯罪分子资金转移渠道。
仅2019年,市反诈中心处置预警信息9000余条,封停涉诈号码4000余个,全市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冒充熟人等高发类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5%。
坚守底线,狠抓破案
敢打敢拼的狼性群体
市反诈中心坚持“打击犯罪、保民平安”的底线思维,把严惩犯罪分子、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视为最大爱民,不断提高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效能,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特别能战斗”集体。
2019年初,根据省公安厅统一部署,市反诈中心先后三次从全市抽调精干警力组建专班,驻点海南儋州专司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打击。驻点以来,累计抓获嫌疑人352名,捣毁窝点24个,查扣涉案资金2300万元。
去年累倒昏迷撞墙、引起全国网友关注的38岁青年民警周小兵就是其中一员。这是一场与诈骗分子的时间赛跑。去年5月,短短10天时间,周小兵和抓捕组在海南捣毁8个诈骗窝点,他却因过度劳累,昏倒在驻地宾馆的电梯口。
“在抓到人的那一刻,感觉一切的付出都特别值得。”周小兵说,出差办案是反诈民警的日常,其中有艰险、有辛酸,但诈骗案件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快速反应、把握战机,“早一分钟发现诈骗窝点,很可能就少了一个受骗群众。这也是我们争分夺秒的原因。”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南通警方抓获的涉嫌通讯网络诈骗作案人员数同比上升41.1%,刑事案件破获数同比上升63.5%。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