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夜幕降临,如东县海堤林业管理站的护林员王勇跨上摩托车,头戴夜光灯,沿着海防公路刘埠闸向东一路巡查。
走到一半的路程,跟他一起上路的妻子对他说:“今天抢收小麦很累,我也困了,打转回去睡觉吧。”“小麦、油菜收割进入高峰期,夜巡一次都不能偷懒,万一有人点一把火,就会烧掉一片林子,一定要巡到卫海段的顶端。”穿过40多米宽的树林来到河边查看是否有人堆放麦秸秆儿的王勇对妻子说:“你不要忘了,前年5月31日夜里,我们巡查到王家潭段,就看到河边林带里的麦秆儿在冒烟,好在救火及时,才没有殃及10几米高的刺杉。”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夜里9点多了,突然接到王勇的电话,我赶紧带领值班人员和灭火工具奔赴现场,看到王勇和妻子正在用灭火工具扑灭即将熊熊燃烧的草垛。”如东县海堤林业管理站副站长宋万平说:“一吨多的麦秆儿,我们7个人用水桶提水把火苗浇灭。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拖拉机把没有焚烧的麦秆儿运走,彻底清除危及海防林的火患。”
“这是一条绿色长城,也是天然大氧吧,两边林带里飞鸟歌唱,树上到处是鸟窝,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神清气爽。”来自英国的观鸟专家海伦从2010年以来每年多次穿越海防公路如东段,这里给她留下极深的影响。
如东沿海防护林建于建国初期,东起与通州交界的遥望港,西到海安北凌闸,全长106公里,位于海防公路两侧的沿海防护林面积共有13000多亩,宛如一道绿色游龙镶嵌在如东海边,川流不息的汽车穿心而过,两边绿树成荫、飞鸟翱翔的景色眼入眼帘。
“春天栽,夏天黄,秋天下锅塘,”如东流行的这句话正是海防林造林艰难的写照。“过去海堤土壤里含盐率很高,沿海防护林全部栽植具有耐盐、抗风固沙的刺槐一个品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始大面积更新经济林,被防风效果更好的水杉、柳杉、刺杉取代;进入21世纪,用于美化绿化的榉树、中山杉面积逐年增加。”如东县林果站站长杨国富告诉记者。
刘埠闸东侧一片200多亩的抚育林郁郁葱葱,全部是黄杨、榉树等10多个经济价值高的品种,还有“天然制氧机”之称的红豆杉,林子里鸟语花香,10多种鸟儿自由歌唱。“走进这片林子仿佛进入世外桃源,要知道20年前,这里连树苗影子都看不到。”当年的伐木工,如今的如东民营造林状元周俊林告诉记者:“当年站上借钱发工资,更新海防林品种拿不出一分钱,只得自己动手去打树籽儿,干部职工每天天一亮就起床修剪,凭借自力更生,硬是建起了抚育林林场。1998年冬天,我当向导,带着如东海堤林业管理站的5名干部赶到如东林场,打榉树籽儿,忙活了一天,靠着带回的60多公斤榉树籽儿,第二年繁育了6万株榉树苗,如今栽植在苏334线公路两侧,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2013年,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如东县海堤林业管理站林业突出贡献奖。
海防公路洋口段向北绵延3公里的意杨林带有20多米高,2015年间伐后,目前每亩蓄材量依然达11立方米,她的主人就是如东民营造林状元周俊林。“个人投资营造海防林,我是南通第一人。”周俊林说,2003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在洋口农场东海堤两侧建起如东第一片民营海防林带。接着,他在如东堤防所管辖的新海堤上,连续营造出海防林3000多亩。民营造林大军的加盟,使如东海防林总面积增加到26000多亩,成为如东沿海挡风固沙的重要屏障、百鸟的家园和人类歇息的天然大氧吧。
造林维艰,护林更不轻松。跨出林业专科学校大门后连续在如东沿海防护林一线摸爬滚打30多年的杨国富说,60多名护林员负责管护的林带分布在沿海几百公里长的地段,人烟稀少,刮大风、下大雨、飘大雪,人家往家里奔,他们却是向林带方向赶,每年通过巡查,消除100多起危害林带的苗头。趁巡查空隙到林带里偷土、往林带内倾倒垃圾的现象一度很猖獗,为了制止,守土有责的护林员干脆风餐露宿吃住在林带附近,通过“打埋伏”,驱走违法毁林的害群之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