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城市会客厅,在这里遇见未来

2020年09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19/8/5

这个双休日,前往中创区网红景点紫琅湖休闲度假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他们感兴趣的绝不仅仅是那片白沙滩,很多人喜欢站在紫琅湖畔远眺,跃过波光粼粼的湖面,那座沿湖而建的微弧形建筑气势恢宏,令人神往。这座国际会展中心,将是中国森林旅游节开幕式主场馆,建成后也将是中创区的标志性建筑。建筑之乡的“城市会客厅”是怎样诗意的存在,如何传递城市气质?记者近距离踏访,感受这座匠心建筑。

驾车从中创区居佳路入口、会展中心的北门驶入,场馆开放后,这里将是市民进出的主要通道,车辆可以直接驶入地下车库,坐电梯抵达想要去的楼层。项目从去年11月10日方才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冲刺阶段,速度之快,让人瞠目。如何在紧张的工期内,将这项工程从图稿变成现实,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智慧考题。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大型吊车、挖土机、运输车来回穿梭,机声隆隆,工人师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战着,现场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位于南通中央创新区的国际会展中心是南通市重点工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总投资12.6亿元。今年10月18日,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将在该中心隆重开幕。本着为建筑之乡建好形象门户的荣光,南通四建集团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开工以来,南通四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调集精干力量组建项目团队,科学统筹调度资源,广泛采用前沿科技,以鲁班奖标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目前,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优化资源的安排,项目部在现场专人负责指挥,确保每一道工序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多点位同时施工,确保功效发挥到极致,进度节节推进。”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李方旭看起来还是个大男孩,却已经是指挥协调会议中心工程推进的“当家人”。李方旭透露,工程分为地下钢混结构、地面钢结构两部分。早在去年地下室施工时,集团公司就用远见卓识罗列出工程所有大节点设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特别是到了后期,只需要进行‘消项’处理即可,一目了然。”

踏上中创区的土地,这里开发建设的“激情与速度”扑面而来。一路机器轰鸣,金属物件的敲击声、焊接枪的呲呲声,不时碾过路面的工程车,共同奏响了夏日里最动听的劳动赞歌。蓝天白云下,会展中心外寓意着56个民族的56根柱子,威武雄迈。位于一楼东侧的大厅,正是今年森旅节的主会场所在地。

走进会场,大气恢宏。虽然装修还没有完工,记者已经感受到典雅庄重的氛围。偌大的展厅内,地上有序摆放着各类施工材料,七八台黄色的登高机正上上下下伸缩忙碌着,工人系着安全绳,正在安装墙面板龙骨。带着金属气质的棕咖色吊顶已经全部完成。

“你们没见到这里施工最繁忙、最壮观的时候。”李方旭告诉记者,当初,这个可同时容纳3300人的主会场进行吊顶作业时,4500平方米内全部搭满脚手架,直到7月18日完工后才拆除。关于施工的故事,这位铁军“新帅”有聊不完的话题,会展中心地上全部为钢结构,会议中心用钢量1.4万吨,展览中心用钢量0.8万吨。“瞧,就是我们头顶上这块区域。”李方旭仰仰头说,怎么把这个“大块头”拼装起来,项目部费了不少心思,最终在钢结构桁架拼装施工时,项目部采取了“地面拼装、整体提升”的战术,采用了非同一般的施工工艺——液压同步提升控制系统,这在以建筑闻名全国的南通,也是第一次使用。

大跨度、大空间体系,是选择创新施工工艺的首要原因。主会场跨度56米,高度26米,施工完成结构净高20米,装修完成面净高14.5米。若采用普通的施工程序,仅搭建操作平台的施工量就很大,人工、安全都将面临巨大考验。最终,经过技术人员在电脑上反复演练,3月31日正式提升,20米的行程被细分为80次完成,总耗时却只有8个小时。“创新、创优,是我们建筑业持续发展的灵魂,也是在施工中一以贯之的。”李方旭说,集团公司多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组成“创优”小组,时刻以“鲁班标准”来巡查工地,不达标就返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达到“鲁班水平”。

走出森旅节主会场,是连接两个功能空间的公共大厅,穿过长长的过道,透过玻璃幕墙,紫琅美景尽收眼底。这里的临时设施已经撤出,阳光剪影下,建筑工人正在为绿化的铺设做准备。两个月后,这里将迎来五湖四海的来宾,展示南通一张独有的“城市名片”。在这里,不仅是打造生活或建筑的繁华,更是站在更高的视角、聚集更多元的要素,为城市展现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南通人在此遇见未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