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的高考形式将有全新改变。3月6日下午,区委区政府召开高考综合改革座谈会,贯彻落实市委的有关会议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踢好“临门一脚”。区委书记汤志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杲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海虹,副区长李原出席。
汤志平强调,对黄浦来说,“临门一脚”工作做得如何,不仅关系到黄浦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是国家的大事、上海的大事,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做好黄浦高考综合改革工作。
汤志平指出,一定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各个环节的工作想清楚、弄明白,认真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特别是针对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尽早落实好措施、制定好预案,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冲刺阶段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要做到“四个到位”:解读培训到位、组织管理到位、服务保障到位、舆论引导到位。
杲云对我区今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了部署。他要求全区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吃透改革精神,做好解读宣传;落实工作部署,加强协同推进;以高考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提升教育水平。
据了解,高考综合改革以“两依据、一参考”为核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
两年多来,区教育部门坚持宣传解读先行、配套资源跟进、课程教学为重、综合素质提升的实施路径,以学生发展为本,平稳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新的高考给了学生从六门学科中选择三门学科参加等级性考试的机会。各高中学校在具体实施中创新管理方式,指导学生选科。无论是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还是完中学校,其基本操作流程由四个关键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是深刻理解、培训、宣讲、解读高考新政,其主要面向的对象包括教师、家长及学生。第二个环节是选课实施前对学生选课意向实施数据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第三个环节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学业基础与家长、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特别是对选科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指导。第四个环节是学生的选科确定后,在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做适当的微调。这反映了黄浦教育的共性之处:以学生为本,人文关怀体现在教育的每个细微之处。
“这不只是简单的考试方式的变化。”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认为,高考综合改革是为了学生健康的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使得社会更加公平。“我们过去总是把学生逼到分数的独木桥上,对人和个性的特长发展关注较少。现在根据高考综合改革‘两依据、一参考’的核心,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关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和志趣特长匹配起来。”
随着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导入,最近两年多来,上海高中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正在发生转变:从原本的“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向“综合素质强才是好学生”转变。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导作用日益明显。全区所有高中学校都能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研究型课程,且平均学时达到每周2课时的要求。有13所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评估专家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课题研究评估机制。各校充分发挥周边社区、场馆、企业等地缘优势,发挥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积极拓宽渠道,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60学时“五彩缤纷”。
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表示,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临门一脚”时刻,将切实落实好招考政策解读、志愿填报辅导、教师教学研究、考务组织管理、高考质量保障等工作,积极稳妥保障近期工作成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