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区委书记翁祖亮做客《市民与社会》“我的区县我的家,我们一起来勾画——对话区县委书记”系列访谈,聆听现场50位市民代表对黄浦发展的心愿,与大家一道,勾画未来5年的黄浦发展蓝图。
“十二五”最满意一件事——旧改
现场,以“‘十二五’期间,最满意的一件事儿是什么?”为话题打开了整场访谈的话匣。区委书记翁祖亮给出的答案是“旧区改造”。他表示,在“十二五”期间,黄浦区的旧改工作无论从工作推动成效,还是受益居民总量来说,都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不仅今年可超额完成“十二五”设定目标,在旧改推进的体制、机制上通过改革创新,也颇有成效,值得肯定。如今,在黄浦,“依法征收”、“两轮征询”的征收机制,确保旧改全程阳光透明。“拆、改、留、修”多策并举的旧改新模式,既让老百姓改善了居住环境、又能对历史建筑风貌的保护起到关键作用。
“黄浦区是两元结构非常突出的一个城区。一方面是高楼林立,另一方面是二级旧里不少;一方面我们产业业态很高端,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低端的小市场。所以城市的更新改造、结构调整,始终是摆在黄浦区委、区政府面前一件重要的事情。”翁祖亮表示,“‘十三五’期间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下了决心,初步安排1150亿的资金用来旧区改造。”除此之外,还将通过推进卫生设施改造工程、综合性改水工程、旧房综合修缮工程等三大工程等建设,有效改善老城厢居民生活环境。“在‘十三五’期间,通过三大工程,争取让社区受益居民达到五万户。”
人民广场步行10分钟将有一剧场
访谈中,针对市民关于黄浦“十三五”如何打造文化产业的提问,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黄浦区是一个文化大区。为什么如此说,几组数字可以充分说明:中心城区文化设施40%在黄浦;音乐剧演出的场次占上海的三分之二,票房占80%;戏曲场次占了三分之二;儿童剧占了上海整个三分之二;音乐会占了三分之二。同时,我区文化产业对区级贡献的比重达到11%,黄浦的创意产业也是在全国颇有名气。
“在‘十三五’中,我们重点考虑打造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提出打造一中心五个集群。”翁祖亮说,一个中心就是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中心。5个集群,分别是外滩集群和老码头集群,主要打造爵士乐;世博园区集群,打造儿童剧和综艺特色;新天地集群,引进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环境戏剧来进行演出;复兴路集群将把文化广场、白玉兰剧场联动起来打造,让黄浦区老百姓能够在自己家门口享受高水平的音乐剧。
今后,通过环人民广场文化圈的重点打造,市民和游客在人民广场地区每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一个剧场,享受到高水平的文化盛餐。
有望成为孵育科创中心主阵地
“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黄浦区虽然不是科技发展的主战场,但要变成孵化上海科创园区的主阵地。”访谈中,翁祖亮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首先要搭建起一个活力四射、创新创业的好平台。
“十三五”期间,黄浦将建设“三个载体”:第一个载体是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第二个是建设上海国际时尚之都示范区。第三个则是外滩金融创新实验区。通过“三个载体”的建设,搭建起三个平台:支撑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政策服务窗口平台。“我们现在把41个部门梳理了四个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效能清单,已经全部公开。“翁祖亮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黄浦区各行各业的企业,尤其是创新创业的企业知道去哪里办事,而且什么时候能办出来,都很清楚。
未来,黄浦区将聚焦五个领域。一个领域是新金融,第二个领域是互联网+,第三个是新消费,新消费里面重点聚焦时尚产业。第四个是大健康。第五个是文化产业的2.0。“我们想把这些新领域打造成黄浦区新的发展动力,使黄浦经济发展能够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