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区政协探索建立提案质量评估体系

2020年09月10日 10阅读 来源:黄浦报 20151228

提案质量高低,事关政协参政议政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自去年开始,黄浦区政协将“建立科学量化的提案质量评估体系”作为工作重点予以推进。

目前,区政协已对收到的200份“提案质量试评估表”进行汇总分析评估结果,起草评估报告,以此对提案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量化评价提案:激励委员、党派多提“精品”提案

给提案“打分”,在全国、在上海尚无先例可循,黄浦区政协“摸着石头过河”。

为稳妥起步,黄浦区政协联合上海社科院开展调研。工作人员深入委员、党派团体、承办单位中间,通过收集资料、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形成调研初稿后,再与市政协提案委反复讨论,最终提出了《黄浦区政协提案质量评价办法》和《黄浦区政协提案质量评价指标》,对提案质量的评价范围和期限、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程序、评价结果的运用作出明确规定,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使提案打分有了初步“依据”。

评价指标共分“全局性”、“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实效性”五大板块。所谓“全局性”,即提案内容要有前瞻性、围绕区域中心工作建言。所谓“科学性”,即提案撰写要建立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切忌脱离实际。所谓“可行性”,即提案建议要有的放矢,具有可操作性。所谓“规范性”,即提案撰写要清晰、规范、符合“一事一案”的原则。所谓“实效性”,即提案对解决问题具有推动作用,得到承办单位认可。五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0%、30%、30%、10%和20%。五大指标之下,分别细分为数个子标准,便于评价对象“打分”,这些都是经过多番交流交锋、汇聚各方智慧形成的。

为了检验提案质量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今年5月,黄浦区政协开展提案质量试评估,80名政协委员、80名承办单位人员、40名提案工作人员参与“打分”。对参与评价的主体也有一定的遴选标准,参与评估的委员,多是工作认真、履职积极、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参与评估的承办单位人员,多为相关分管领导和操办人员。这200名“评委”按照《黄浦区政协提案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每个子标准的评估标准分A、B、C三个等级,分别对应“好、较好、一般”。区政协调研组分析评估结果,再对评价体系修改完善。未来提案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评选优秀提案、政协常委会评价委员履职情况的参考依据。

提案是最直接、简便、灵活、有效的履职方式之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案质量关乎政协参政议政的成效。全面、客观评价提案质量,可以激励政协委员、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提出更多“精品”提案,提升参政议政水平。

同时,进行提案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实践证明,提案本身质量与办理质量成正比,提案得的越到位,就越能受到重视和采纳,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越大,这还能反过来调动委员履职的积极性,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公开提案答复:“倒逼”承办单位重视提案办理质量

在提案工作上,黄浦区政协“双管齐下”,除了提高提案建言质量外,还致力于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自2013年以来,黄浦区政协把健全提案办理协商机制作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将提案办理协商纳入区政协提案工作全过程,探索实践区委办、区府办、提案委员会以及承办单位、提案者和政协组织“两个三方”沟通协商机制,从协商形式、协商程序、协商要求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从提案的审查立案和分办,到重点提案的遴选,到各个提案的承办答复,“三方”的沟通协商始终贯穿其中。通过不厌其烦地交流沟通,承担单位得以准确把握提案者的初衷,有的放矢地办复提案,增加了提案办理实效,得到了政协委员、党派团体的认可。

谁来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一直是困扰政协提案办理协商的三大难题,黄浦区政协积极探索这些难题的破解之法,以制度来保障协商。

2014年,黄浦区政协发布《政协黄浦区委员会关于提案办理协商工作的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两个三方”沟通协商的主要内容,对各类协商的参与者、协商形式、协商程序和协商要求进行规范,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正式转发实施。

今年年初的黄浦区政协全会上,民进区委递交“关于促进黄浦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思考和建议”提案,引起区领导重视。分管教卫文体的副区长程霄玉专门为此召开“提案办理沟通协调推进会”,提案执笔人、区教育局正副局长、区政协提案委相关人员三方齐聚,研讨提案办理推进。

会上,提、办双方开门见山谈问题、提见解。程霄玉称,民进区委的提案对区域中心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组团办学”是个长期的战略目标,今年年底,区政府还将就这项工作的进程听取党派、委员的意见建议。

今年8月,黄浦区政协提案答复向全体区政协委员公开。每名区政协委员只需登陆区政协官网,就可以看到每件提案的内容和答复。由此形成约束,“倒逼”承办单位提高提案办理质量,避免“捣糨糊、走形式”的敷衍行为。此外,这也有助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更加了解区情,避免出现“重复提案”。通过每年300多件的提案答复,对于各个单位的工作状况,委员可以一览无遗,知情度大大提高。

提高参政效率:将提案工作融入政协各项履职活动

在黄浦,提案工作已经融入区政协各项履职活动。无论是主席会议、常委会议等“高大上”的活动,还是界别协商、微型座谈等“小而精”的活动,都从提案中寻找主题,并邀请相关提案人参加,在参政议政的同时,进行提案办理协商,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协委员、政府部门可以不用多次参加会议。

为推动提案办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区政协将主席会议视察与集体督办重点提案相结合,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议题,与相关部门开展专题协商,并就提案办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将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与政协调研相结合,着力推动“社会组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养老事业发展”等相关专题提案的落实;将专委会工作与提案办理协商相结合,区政协人资环建委、教卫委、社法委、港澳台侨等分别将提案办理协商纳入对口协商重要内容,共推提案落实。

为了使提案办理协商的形式更灵活、更务实,黄浦区政协还从一个“微”字上做文章。

开展“微座谈”,围绕“打造老字号电商平台”、“轨交14号线区内站点相关设施和功能布局”、“土地征收费用年度审核”等专题,区政协组织提案人与承办方坦诚沟通,充分协商。

开展“微访谈”,黄浦区政协领导与社会组织负责人“零距离”对话,力求了解问题更深入、建言献策更有针对性。

开展“微视察”,组织委员深入街道社区“接地气”,了解文艺团体的诉求。围绕“古城墙保护”提案的落实,推动提、办双方协商求同。

这些形式多样的提案协商办理活动,建立在坚实的制度保障之上,并非源于一时的心血来潮。在《规范》中,明确了承办单位、提案者、政协组织沟通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主席会议集体督办重点提案专题协商、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专题协商、专委会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委员个人提案集中办理协商、提案归并办理协商、提案办理专题协商、提案办理前协商及“微座谈”、“微访谈”、“微视察”方面。

改革创新是做好提案工作的不竭动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提案的作用,黄浦区政协还将孜孜不倦地探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