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浦,是党的诞生地,要牢记历史使命”

2020年09月11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20171016

十年,转眼一瞬间,往事依然清晰难忘,嘱托依然言犹在耳。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先后来到原卢湾区、原黄浦区,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视察了五里桥街道、南京东路街道、光明大厦等地,在充分肯定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对党建、养老以及旧区改造等重点工作提出了要求。

十年来,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嘱托,始终被黄浦党员干部牢记。黄浦上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大局,在各项工作中努力出成果、创经验、树标杆。

十年后的今天,当年聆听过习近平同志嘱托的黄浦基层工作人员,时刻不忘教诲,奋力前行;当年习近平同志关注过的重点工作,不断创新突破,成效卓然;当年习近平同志调研过的黄浦,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走在前列,不辱门楣”

2007年3月30日下午,习近平和市领导们来到兴业路76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是他3月24日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第一次公开活动。

在细细观看了珍贵的馆藏文物后,他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

2007年8月28日,习近平来到原卢湾区五里桥街道调研时,告诫大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时任卢湾区区委书记沙海林对习近平当时的一段话印象深刻:卢湾区是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从精神象征的意义来讲,卢湾也应该成为党建的先进所在地,这样才能不辱门楣。

对这句话印象深刻的,还有时任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张武平。“那天,习近平来到五里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1号柜台后台,仔细查看了一口受理中低保受理的24种情况,我作了简单说明。”张武平对当时的情况如数家珍,“当习书记听到我介绍说,五里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上海第一家提供一口受理服务的中心时,他当场勉励我们要继续‘走在前列’。”随后,习近平来到二楼,听取时任办事处副主任的曹冬敏关于开展廉租房试点的相关介绍。“当听到沙海林讲到,前段时间习书记参观的中共‘一大’会址也在卢湾区管辖范围时,习近平提出,你们要‘不辱门楣’”。

“走在前列,不辱门楣”——习近平当年提出的这一要求,黄浦上下始终铭记在心,全力完成。十年来,尤其是在落实市委“1+6”文件的几年里,先后3次接待过习近平的五里桥街道,在基层党建方面勇立潮头、创先争优,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街道党工委把加强社区党建与创新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以“组团式服务、民主化管理、区域化支撑、群众性评议”和“工作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组织“4+1”工作法,深化推进了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党建联建、盘活街道资源、整合驻区单位力量、引进社会组织参与,五里桥街道建立了“双向认领”机制,创办了白领午餐地图、图书换绿植、我和智障儿童手牵手、我为老人添道菜等公益认领项目,让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感受到切身实惠;第一个由外资和国资企业共同发起的社区建设项目——颐乐行动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建立新型企业志愿者服务方式,打造政府、企业、社区、媒体等多方参与的社区共建模式。

十年来,黄浦以贯彻实施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精神为契机,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尤其是近年来,黄浦区在构建完善城市党建格局、深化推进区域化党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口碑里”

“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把有限的钱用在节骨眼上,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2007年6月14日,习近平在原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承兴居委调研时,这样对现场的人说。

承兴居委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旧式里弄。习近平沿着里弄边走边看,被一侧的体育画廊上挂着的九幅“九子游戏”照片所吸引。原来,早在1998年,承兴居委积极开展以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弄堂游戏为主的健身活动,建成了上海市首条体育健身弄。有社区居民询问:“习书记会玩这些游戏吗?”习近平一边指着打弹子的图片说,“这个有意思,我会这个。”一边对身边的黄浦区领导说,“我以后练好了再来玩,民俗的东西能够凝聚人。”

回忆起十年前的场景,当时的居委主任洪克敏记忆犹新。除了体育画廊旁的一幕,她还对托老所里习近平贴近民意的场景印象深刻。“习书记平易近人,对老人们非常亲切。说普通话时声音很有磁性,很好听。不只是我,托老所里三、四十位老人看到习书记都很开心。”

在托老所里,习近平走到老人们中间,和每位老人握手,甚至没落下站在角落里的老人,“还有一位。”习近平说完笑着走向他,握手的同时还与老人交谈,询问大家的伙食怎么样,平时开展哪些活动。当听到老人们对居委和托老所的服务表示满意时,习近平欣慰地笑了,他叮嘱时任黄浦区委书记钱景林,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区里一定要重视做好养老工作。

南京东路街道居住着2.5万户居民,60岁以上户籍老龄人口比例高达35%,老龄化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多年来,南京东路街道一直按照习近平的要求,在为老服务方面探索、突破、创新。现已申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以先进理念打造了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将“互联网+”运用于为老服务,构建智慧养老体系,持续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设置在宁波路450号的南京东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堪称街道综合为老服务的“大脑”和指挥中心。通过这个平台,老人们既可以了解到各项社区为老服务资讯,又可按实际需求直接通过互联网在线上下单,申请家政、助餐、助医、日间照料、临时照护等服务,服务平台还可以根据每一位老人的经济和身体状况,收集碎片化信息,设计个性化的服务菜单,从“老百姓不知道有什么,街道不知道提供什么”变为将所有信息和适合的服务相匹配,从被动接受申请变为主动提供服务。

近年来,《南京东路街道关于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类项目规范化管理的办法》成为了全区完善社会化参与提供专业服务保障的有益尝试,从准入、资金要求、服务流程、绩效等多方面强化了制度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心晴”、“蜂邻”、“友康”、“阳光善行”等社会组织每年都会积极承接街道的各类为老服务项目。“失能失智老人关怀”、“社区老人慢性病管理及跟踪”、“孤老陪医”和“养老服务合作社”等项目深受社区老人欢迎。

事实上,养老服务是黄浦近年来倾力改善的一项民生工程。黄浦根据城区特点与上海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的意愿,大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率先探索养老服务合作社模式,整合利用现有居家养老和社区为老服务资源,今年,这一模式已在全区183个居委会实现覆盖;嵌入式布点形成就近服务网络,优先满足养老等民生方面的迫切需求,为老人提供高于居家养老标准、具有机构养老内涵的特色养老服务,从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养结合、精神慰藉等方面提供多纬度的公共服务,满足了社区老人的多种需求。


 


 


 记 者 王月华 龚 漪


 转载自黄浦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