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奋战新征程,开创滇中新区开发建设新局面系列报道之三
“要以产业为本,集群发展。”滇中新区2016年工作会上,明确要求新区上下要牢固树立“开发是基础、路网是支撑、项目是关键”的理念。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滇中新区就承载着推动全省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产业在新区开发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此次在提出“产业为本”的同时,滇中新区还进一步划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明确了产业发展“时间表”,此举也将为新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建设功能现代、产城一体、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实现错位发展
产业发展和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基础息息相关。精准的片区功能定位、科学的产业发展布局将在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工作会上透露,要在整体谋划基础上,坚持近期产业主导、中期以产促城、远期产城融合,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二产后三产、先基础设施开发后商业地产开发,紧紧围绕各片区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发展布局,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新区打造成为产城一体、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验区。
其中,空港片区抓提速,充分发挥长水国际机场作为国家区域性门户枢纽的优势,利用昆明独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功能定位为基础,以5小时航空经济圈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对接引入临空产业、商贸等方面的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航空枢纽服务、商贸会展、综合保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临空高端制造、旅游等产业,着力打造“港产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新城。
安宁片区抓提升,依托安宁工业园区、太平新城、安宁职教基地,大力推动钢铁、盐磷化工等产业调整转型,重点发展石油炼化和装备制造业,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基地。
嵩明片区抓拓展,依托杨林经开区、职教园区,大力发展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基地。
可以说,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空港片区、安宁片区、嵩明片区的产业定位和重点发展产业,划清了产业发展地图,也必将为各片区错位发展、共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理清思路找准方向着力打造六大产业
“要以产业为本,集群发展,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工作会上提出,在二产方面,重点聚焦石油炼化、汽车及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在三产方面,大力发展航空枢纽服务、商贸会展、综合保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等服务业。
会上还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时间表”,今年重点推进100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64.7亿元。到2020年,力争新区六大产业工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力促新区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超5000亿元。
六大产业中,石化产业将依托安宁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以清洁燃料、高端塑料制品、聚酯产品和沥青产品为重点的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汽车及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将依托杨林经开区、安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整车生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自动化成套设备、智能电器、电力装备、高端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等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将依托空港经济区临空产业园,大力发展电子原材料、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积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将依托长水国际机场和安宁直升机场,大力发展通航运营服务、通航制造、通航金融、飞机租赁服务及通航小镇等通用航空产业,打造立足云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区。生物医药产业将依托太平新城、临空产业园,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品、生物制品、生物医药材料和高端医疗器械,积极推进云药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和药食同源开发,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将依托安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稀贵金属、纳米材料、环保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同时,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也将依托新区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航空枢纽服务、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综合保税、总部经济、多式联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高端旅游、大健康、养生养老、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等服务业。
区域联动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机制
一个区域的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和周边区域、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相结合,强化全局观念,加强区域合作。
“要按照对接一个发达地区、建设一个产业聚集园区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双向开放,加快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联动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机制,推动新区发展联动周边、融入国内、接轨国际。”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程连元强调说。
积极推动与环渤海地区的园区联动,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接联系中科院、北京经开区、中关村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滨海新区等到新区建立区中园、园中园,合作共建高新科技园区。重点发展软件技术、智慧系统、机器人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延伸“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链,实现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在临空产业园实行园中园合作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中关村滇中产业协同发展项目、中科院联合创新园合作建设。
深化拓展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引进承接长三角地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产业转移,吸引企业到新区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区域总部。继续深化与上海临港经济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合作,发挥上海滇中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作用,致力把滇中新区打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
加快推进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合作,主动服务企业向南亚东南亚拓展战略,依托综合保税区积极承接外向型加工贸易订单和加工贸易企业转移,重点引进通讯设备、家电制造等产业,致力打造连接珠三角、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
着力扩大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主动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国家级长水临空经济示范区、陆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云南)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建设。加大与新加坡产业园区投资与管理公司的对接洽谈,尽快签订东盟创新产业园合作共建协议,加快启动园区土地收储和配套路网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滇中新区将致力提升招商质效,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龙头型企业,以招商引资新成绩和产业发展新成效,努力开创滇中新区开发建设新局面,确保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昆明日报 记者贾献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