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动昆明生态文明建设 官渡“建绿”无终点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0-08-12

据了解,近年来,官渡以绿色为基本色调,凭着敢于拼搏的精神,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省造林先进单位、昆明市城乡园林绿化工作一等奖等荣誉;今年5月,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区)”称号。

收获如此成就,官渡的“建绿”行动并未停止,正倾力打造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城区。“生态建设有脆弱性、反复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官渡‘建绿’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官渡区主要领导如是说。

8月10日早晨,雨过天晴。家住官渡区东华小区的赵玲老人同她的舞伴们相继来到绿意浓浓的东华小区游乐园,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快乐。“如今的昆明,可谓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森林氧吧’随处可见。”赵玲高兴地说,满城绿影,最受益的是市民。

人人都是“绿化干部”

官渡应如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实施生态建设?官渡区主要领导回答说,打造品质官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做到:一是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抓紧建立高效节约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舍得花大投入、敢于动大手术、大刀阔斧、重点着力、持续推进,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三是要弘扬生态文化,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浓厚氛围;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优势,突出共建共享,努力构建具有官渡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

此外,眼界决定境界,领导干部应该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城市建设及园林绿化先进经验。早在2008年,官渡就分3批派出副科以上干部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城市规划、都市经济、城乡园林等课程,并要求每名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从新加坡绿化看官渡区应该如何绿化》的论文,同时还邀请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所所长向全区干部讲解“新加坡如何演变成花园城市”的专题讲座。

官渡坚持把规划作为绿化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按照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区政府与瑞士苏黎士联邦理工大学城市与景观规划研究所合作,编制了《官渡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一湾通三脉”空间战略规划,即滇池生态滨湖湾、盘龙江景观廊、宝象河景观廊和巫家坝机场景观廊;委托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编制了《官渡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规划》,制定了“五纵六横四片十二点”生态绿地布局模式和“山环水抱、绿叶育城”的景观生态格局,并同步编制了道路绿化、面山绿化等5个专项规划。

为抓好绿化工作的落实,官渡建立“区级领导包干街道,区级部门挂钩捆绑街道,街道科级干部责任到社区”的责任制,形成了“没有与绿化无关的领导、部门、干部”的局面。据统计,2008年至今年6月,官渡共种植乔木110.16万株,完成3年任务总量45万株的245%;新增绿地面积1266.06公顷,完成3年新增绿地任务605.46公顷的209%。

目前,官渡森林覆盖率达43.96%,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92%,绿化覆盖率达到40.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68平方米。

“建绿护绿”齐头并进

今年6月初,官渡制定了《关于对违法建设、违法排污、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脏乱差有奖举报的实施细则》、《关于对有奖举报事项进行问责的暂行规定》,鼓励广大市民对辖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违法排污和园林绿化管养、环境卫生脏乱差进行监督举报。

“在绿化美化中,官渡力求添绿、护绿双丰收。” 官渡区绿化工程处副处长罗丽琼介绍说,为严格杜绝“只管种不管活,年年种树少见树”的现象,制定《官渡区城乡园林绿化管理规定》,将全区绿化管养责任分解落实,纳入全方位的管理,不留绿化管护死角;积极做好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监督工作,与涉及名木古树的街道办事处签订责任书,明确了养护管护责任。

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官渡采取“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的工作举措。“点”以区、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城乡人口聚集地以及五甲塘、西亮塘等片区为重点,打造绿化精品工程;“线”以城市主干道、区乡道路以及铁路、河道、堤坝等为重点,打造绿化景观工程;“面”以滇池水系周边为重点,开展绿化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逐步实现市场化、企业化,并积极推广“苗圃公园化”模式,将绿化管护纳入经营户“门前三包”,稳步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使之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罗丽琼说。2008年以来,官渡区公务员、财政供养人员每年主动捐资600元,带头参与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此外,官渡还成立了社会动员促进会,动员市民参与建绿,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认建认养”,建成1400亩的党员林、机关干部林、企业林、青年林、劳模林、政协林、团结林等绿地并进行冠名注册,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绿化、个个支持绿化”的良好局面。目前,辖区所有社区开展了创绿色家园活动,单位庭院、厂区、部队营区等地绿化率达95%以上,国道、省道、高速路、铁路沿线及河道、水库等沿岸地段构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绿化格局。

市民走进“绿色生活”

恰逢雨季,官渡森林公园常有冒雨游玩的市民,五颜六色的雨伞游动其中,如同一只只飞舞的彩蝶,与广场的景色相映成趣。“如今各种生态游园遍布街头,不但为春城增加了无限绿意,还增设了很多休憩的好地方。”家住关上的李自国直言,生态建设,百姓受益。

在东华小区的游乐园里,每天清晨或傍晚,附近的居民就纷纷来到这里,或在绿荫小道上散步,或坐在树丛中的石凳上聊天,一些老年人则在亭台楼阁里唱起小调,神情悠然,好不惬意。

东华小区,这座建于1984年、居住着近1.4万名居民的老旧小区,因为脏、乱、差,缺乏绿色,曾是居民心中多年的痛。2007年,官渡区投入2400多万元,对小区进行绿化美化,种植乔木2648株,灌木63万株,新增公共绿地84块2.1万平方米,小区的绿地率从25%提高到35.3%,绿化覆盖率达40.98%。“我有幸参与了小区的建绿活动,更有幸享受着绿意浓浓的生态环境。”在东华小区居住了20年的张树东老人感概地说。

然而,官渡森林公园的建设、东华游乐园的变化,仅是官渡生态建设的些许缩影。“春城真是名副其实,放眼望去都是绿,一年四季都有绿!”提及近几年的城市变化,市民王一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社区到单位、从生活到生产、从生态公园到风景林地、从街头到立交桥、从小游园到大环境,官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市民走出家门时,便置身于绿色海洋,走进“绿色生活”。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官渡完成了春城路、彩云北路和官南大道等8条道路的“百米见绿”工程;完成了竹子、芦苇、柳树、经济林果和村庄景观绿化五大工程;实施了以银杏为主题的“五个一”工程;在盘龙江、宝象河和金汁河等入滇河道建“河长林”;建成五甲塘湿地公园、昆明滇池国际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凤凰山公园及金汁河带状公园等10大生态公园和46个小游园。

下一步,官渡将按照建设品质春城的要求,不断强化“绿化和生态是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等统筹考虑,努力把官渡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区。(昆明日报 记者陈明亮 实习生张梦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