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盘龙腾飞助推新昆明建设

2020年09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08-12-29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新昆明建设提速。面对发展的困难,盘龙区干群团结一心,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借助新昆明发展的契机,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根本性变化。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如今,从城中村的拆迁、改建到生态游园的落成;从盘龙江整治到路网日益畅通;从软环境逐渐优化到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无不预示着盘龙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今年,盘龙区在攻艰克难、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同时,创造了不少骄人的成绩。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69%,同比增长13.1%;1至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24.71亿元,同比增长32.12%;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32.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35亿元,同比增长32.82%。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盘龙人正视了新区划调整后的不利局面,以及很多优势资源被划出,全区很多项目受到较大影响的客观现实。但盘龙人并未就此消沉,经过不断地开拓创新与不懈努力,盘龙商贸服务业优势得到恢复提升。以金格百货、汇都国际为龙头的白塔路中高端精品商圈,以家乐福、麦德龙、奥斯迪购物广场、北辰财富中心为带动的北市区新商圈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9.77%。同时,工业经济和非公经济平稳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33%。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世博集团创新发展,开展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双龙乡野鸭湖旅游小镇建设初具规模。今年1至11月全区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37.43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分别为534.22万人次和14.02万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盘龙区提出了:“继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促和谐谋发展。”在定位上,区委、区政府结合区情实际,提出了实施“产业强区,科学兴区、环境立区、开放活区”的四大战略;发展上,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业、高科技绿色产业、生态型房地产开发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把盘龙区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创业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较好,具有示范、辐射、带动和支撑力的城市核心区发展定位。

软环境

制度完善 效率提升

2008是忙碌的一年。盘龙着重加强软环境建设、积极解放思想。其实,市场经济就是环境经济,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栽好梧桐树,何愁金凤凰。”盘龙人深深地明白,建设好投资软环境,就是栽种“梧桐树”。

今年,盘龙区结合自身实际,汲取先进地区管理经验,以"跳出盘龙"看盘龙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建立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软建办")。尤其是“软建办”明察暗访组,在组织了各阶层代表后,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跟踪走访等方式,通过录音、录像、询问质询等手段,对区下属各单位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影响软环境建设的行为。

此外,“软建办”还把经济、城建、农业、公安等窗口部门,涉及招商引资项目的审批部门,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工作的重点对象。逐一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确保不影响软环境建设、损害群众利益事件发生。随机采取明察方式,深入到企业、基层单位、群众中去,了解在办事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哪些单位,究竟卡在哪些环节等等。

软环境是投资与市场的软环境,光有制度保障是不够的,创新还必须进一步深入。于是,盘龙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六带头三服务两促进"(带头解放思想、带头改革创新、带头诚信服务、带头深入一线、带头提高效能、带头勤政廉政;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大大优化了投资环境。

以往,影响投资软环境的一大要素就是审批过多效率低下。为此,盘龙区压缩行政审批事项,由296项压缩为48项,压缩率84%;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85项压缩为52项,压缩率39%;开展了首批38个类别708个项目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严格履行服务承诺,建设电子监察系统,设置监测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同时,狠抓服务承诺到位,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向纵深推进。

招投资

明确目标 成效显著

2008年是发展的一年。今年以来,盘龙区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宏伟目标,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毕竟,新昆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招商引资,只有不打折扣甚至是超额完成指标,才能有力地支援当前的建设,真正起到第一版块领跑的作用。

在盘龙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理念,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明确“一把手”在招商引资中的“第一责任”,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盘龙区在招商引资上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坚决克服“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意见、有了意见等经验、有了经验等扶持的思想,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支持,把政策用活用足。推进政策创新,结合全区实际,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的鼓励政策。坚持“非禁即准”的原则,把执行法律的规范性与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要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方面,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改进方法,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强化保障,在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今年,盘龙区预计引进市外投资项目50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8.34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91.7%;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19%。

在招商引资方面,北京路吹萧巷旧城拆迁改造项目、昆明玉器城项目以及“南亚之门”等三项目已经有条不紊开建。其中,北京路吹萧巷旧城拆迁改造项目占地33.49亩,总投资约2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商务基地和土地交易大楼;玉器城用地面积约148万平方米,投资总额28亿元,是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南亚之门”项目地处白塔片区,占地面积51.73亩,总投资约42亿人民币,今后以它为中心的中央商务区将辐射周边。

改旧城

拆迁在先 力抓重建

2008年是革新的一年。城市改造升级是任何一个地区发展的重大命题,盘龙区的城市建设包含内容很多。为此,盘龙将城中村改建当做一项系统化工程进行立体化处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但要善于结束一个城市构建的老旧体系,还要善于建立一个崭新的人居之城、精品之城。

今年以来,随着新昆明建设加快提速,盘龙区承担的旧城及城中村重建改造任务加重。凤凰新村城中村改造在全市首家实现净地招拍挂;北站棚户区等一批重点、难点拆迁任务顺利完成,为拆临拆违工作奠定了基础。盘龙仅今年就完成拆临拆违82.7万平方米,完成粪便综合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明确的"123456"工程一年工作任务涉及的各项重点工作单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北站棚户区位于昆明火车北站以东,起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来住户不断增加并演变成一个“垃圾场”。复杂的居住人口结构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如果不将“毒瘤”铲除,盘龙无从谈城建革新。今年9月26日,盘龙区政府,各执法部门联合对棚户区这颗“定时炸弹”进行了拆除。伴随挖土机的轰鸣,5000多平方米违法建筑倒下。经过长达半年多的整治,北站棚户区这个严重影响市容的顽疾被根治,彻底结束了"脏、乱、差"的局面。之后,盘龙区的一系列配套补助方案和救助措施,妥善地安置了失去家庭居住场所的居民,这套“组合拳”博得了棚户区居民的支持,加快了改造的进度。

“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改造中,盘龙区非常重视实地调查,在缜密调查辖区城中村的过程中,盘龙人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台了与改造相关的配套政策。如今年2月,联盟街道办事处凤凰新村城中村改造工作启动。盘龙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将拆迁改造原则定为:“拆一还一,原地赔还,先建安置房,后搬迁”。在对村民进行拆迁安置的同时,确保改造项目做到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管理经营精心、精细、精品。8月7日,盘龙启动了吹萧巷、水晶村、凤凰村、席子营村和张官营在内的城中村拆迁和旧城改造工程,而改造前,这些地区将分别建成商业、办公建筑综合体,新型商业、居住社区以及现代化新型社区的蓝图就已绘制。

11月,盘龙老李山、任旗营片区重建改造回迁安置房建设启动。该项目占地197亩,建筑物总面积约4.8万余平方米,涉及回迁户130户。项目预计投资8亿,将建成居住和商业并存、景观与功能共享,道路交通便利的现代化都市小区。

创园林

广播绿色 休闲美城

2008年是塑造的一年。盘龙人十分明确,在城市改建是立体化工程中,绿化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程。兴建社区小游园和生态游园,就是让市民有个休闲的好去处,而盘龙区在兼顾休闲的同时,力抓创园建设,为新昆明增添一抹抹绿色。

今年,盘龙区的城乡园林绿化以及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城乡园林绿化以及生态建设大规模展开,全年拆临拆违82.7万平方米,拆临建绿12.3万平方米,栽种树木30万株,规划区内新增绿地148公顷。可以说,绿色已深入盘龙每个角落,点亮了市民快乐的心情。无论走在北京路、东风路、白塔路、东风广场,还是新建成的呼马山公园和金棱河公园,含翠吐绿的情景总沁人心脾。

此外,龙泉街道的金河游园已建成,L形的园区占地总面积约10余亩。植物多达30余种。金河游园位于龙头街与羊肠村的连接点,人口聚集较多,游园建成以后,金汁河的水环境不但能得到保护,而且周围村民们也可在此休闲娱乐。

再回到北站棚户区,目前该地的土地在规划审批后,已建立起绿地,过去的脏、乱、差转眼间就被一片绿意所取代,废墟上升起漂亮的小游园,让周边市民无不交口称赞。徜徉于此,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垃圾场”。

截至今年11月,盘龙区规划区内新增绿地148.03公顷,绿地率36.33%,绿化覆盖率42.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去年的12.01平方米提高到12.96平方米。新建的席子营、长寿路社区、苏家村等12个小游园,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好去处。

治河道

正本清源 绿水相映

2008年是截污的一年。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最大评判点就是要看它是否“血脉无阻”、无污染,盘龙江作为昆明的母亲河,在盘龙区境内全长17.3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而区域内的其他入滇河道治理也任重道远。盘龙的经验是“治污+拆违+建绿”,综合扮亮新昆明。

为了能够实现盘龙江在年底水质彻底变清的目标,区委、区政府积极抓好盘龙江整治一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区按“158”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入滇河道综合治理;分批分期对盘龙江、金汁河实施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此外,还对所辖的盘龙江、金汁河、东大沟、西干渠、明通河、麻蛇沟、羊青河、马溺河、清水河、花鱼沟上段等河道和松华坝水库沿岸200米范围内的养殖大户实行全部关闭。此外,盘龙率先在全市开展再生水利用建设,盘龙江、金汁河两条河共修建道路15.3公里,打开覆盖河道726米。其中,盘龙江完成拆迁10.67万平方米,金汁河两岸堵口共216个。目前,盘龙江、金汁河等主要入滇河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河道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去截污、拆违,还必须重视绿化工作。目前,在金汁河完成河道绿化9.2公里,绿化面积29647平方米,绿化种树1.6万平方米。同时,河道沿线新建的12个生态小游园,不但让市民体味到了散步的畅快,还为河道治理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盘龙江源头上坝村龙川生态小游园正是治污与休闲的典范。盘龙人从源抓起,让入滇河道水源日益充满生机,清清的河水伴随着绿色源源不断地奔流入城而来。

建路网

宽平通畅 快乐出行

2008年是舒畅的一年。盘龙区在路网建设上,以全面治理取代了点面设计,宽敞的道路畅通南北动脉,开辟了出行之便,而路宽平畅也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为了加快昆明城市“交通环境整治”工程,改善昆明北部交通路网结构和世博园周边城市环境,盘龙区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云南映象片区综合改造项目北金大道拆迁和路建工程。北金大道全长1135米,宽40—60米,双向6车道。该工程由昆明城建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拆迁、道路建设两项共计总投资为3.4亿元。道路两侧绿化计划投资1600万元。目前,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已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道路将于2009年1月1日正式通车。

此外,沣源路(原7204道路)改扩建工程作为昆明市2008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作项目已于今年11月26日正式进场开工建设,预计到2010年5月完工。

今年,盘龙区还加快了主城片区28条道路交通的综合整治工作,真正做到缓解交通拥堵、盘活交通微循环。此外,盘龙今年完成了新街村委会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工程,今年底,还将完成松华乡大摆村委会大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工程。至此,盘龙历时3年的村道硬化工程基本完成。实现了松华乡大摆村委会、新街村委会、大哨村委会、团结村委会、三家村委会以及双龙乡庄房村委会、乌龙村委会通沥青路和混凝土路,全区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路。

盘龙区围绕“四创”和交通微循环开展道路整治工程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无论是东风东路、北京路、人民路主干道建设,还是昙小路的改扩建工程,都充分说明了盘龙区将道路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积极推进全区城市化进程中,以精品的理念来打造主城路网及乡村道路的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