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林“四个注重”促跨越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0-07-19

【核心导读】 今年以来,石林县委、县政府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为目标,以“效能石林”建设为抓手,科学应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和频繁的突发事故,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服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造成的各种困难,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县”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更加注重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强力推进旅游产业提升、工业发展突破、城镇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和社会事业加强,全力“攻坚2010”,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石林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亿元,同比增14.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2亿元,同比增57.3%;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同比增53.6%;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亿元,同比增18.9%;预计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7元,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3044元。全县招商引资到位内资68649万元,实际利用外资842.18万元,政府性项目新增融资45880万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14726.59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投资完成34991万元。

集镇建设 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按照“县城—重点镇—次级镇—重点村”四级城镇体系,石林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把县城做大、规划做细、功能做全、产业做优、实力做强、环境做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先行一步,当好示范。今年下半年,将以组团的形式加快石林大道都市经济带建设,加快以民中、职教中心、党校、公安应急指挥中心等项目为主的、位于环城东路与石林大道交汇处的片区建设,尽快启动巴江中学附近的文体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桃源水乡、生态工业集中区、园博园、彝族第一村、万城阿诗玛旅游小镇等项目和区域的带动作用,以辐射形式组团开发,形成石林大道都市经济带的基本格局。

2009年,石林县全面启动集镇建设“1+4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集镇建设。一年半以来,全县集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投入6200多万元用于集镇建设,新增集镇面积60万平方米、市政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修缮和改扩建街道6万多平方米,修建污水管网7912米,植树20万株,新增集镇人口1777人。

按照预定目标,到2012年,石林镇、圭山镇、板桥镇将建成不少于20亩的新型市场、不少于1公里的商业街区、不少于100亩200户的居住小区、不少于400亩的标准化特色产业集中区,长湖镇、西街口镇、大可乡减半完成以上目标,鹿阜集镇建设纳入县城规划,逐步实现目标。最终使7个集镇成为乡镇的“客厅”,成为活跃流通的市场、主导产业的龙头、生产要素集聚的中心,有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7个集镇中,圭山、西街口等集镇因起步较早,全力挖掘优势,已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恶劣、发展处于区位“死角”的大可乡也迎难而上,表现不俗。目前大可乡投入299万元,组织实施了集镇人行道整修、休闲广场建设、大可河治理、市政道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房和太阳能路灯安置等工程,集镇面积和绿化面积也不断增加,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集镇活力日渐增强。随着云桂铁路、火车站点、县城至火车站新大道等项目的修建,板桥镇的集镇规划及时作了调整,准备在如何吸纳、服务集镇物流人流上大做文章,借机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可乡、板桥镇的集镇建设正一步步打开石林县南部发展空间的封闭状态。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石林将通过科学制定项目推进的先后顺序,明确功能和走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深入研究发展方位,打通城市肌理,分三步加快城市化建设:第一步,聚力打造石林大道都市经济带;第二步,以狮山路为中轴开发西城片区;第三步,沿巴江河打造休闲经济带。

产业招商 优化结构促发展

今年上半年,经市考核办审核认定,石林县实际到位内资11.11亿元,同比增109%,完成自定目标20亿元的55.55%。引进外资856.98万美元,完成自定目标900万美元的95.2%。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石林县以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为载体,以产业招商为核心,从项目推介会、新签约项目、协议资金、开工项目等方面对各招商分局的工作进行考核;突出产业招商,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要求主业比例不低于50%,以促进全县产业结构的转变;内外协作,纵横联手,形成招商引资合力,重视信息的收集和甄别,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在招商选商上提高招商的有效性,要求对企业进行考察,制定好规则,公开公平,择优选商等。

截至6月30日,全县洽谈项目82个,其中台创园洽谈项目23个,旅游产业招商分局洽谈项目19个,工业产业招商分局洽谈项目9个,社会事业招商分局洽谈项目12个,农业产业招商分局洽谈项目2个,城镇建设招商分局洽谈项目15个,文产招商分局洽谈项目2个。目前各分局上报签约项目29个,协议到位资金64.445亿元,其中上报县招商引资指挥部办公室进行项目签约文本审核的项目有15个。

项目建设 彰显经济拉动效应

石林县委、县政府把2010年确定为“项目开工年”,深入实施大投资战略,以大投资拉动经济大发展。在各项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的情况下,全县经济实现较快发展。预计上半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15亿元,同比增40%,完成年度计划的38.8%。

石林县委、政府全力抓项目建设,在抓项目进度、加大重大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抓项目谋划、扩大项目储备规模上下功夫,在抓项目要素、解决瓶颈难题上下功夫,在抓项目管理、落实项目机制上下功夫。目前全县有中央投资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1.36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1.29亿元,竣工项目25个,竣工率86.2%。

目前,石林列入全市100项督查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共有5项,分别是地下水库建设、行政村通公路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含9个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6.9817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1.7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21.7%,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县级重点工程项目共74个,其中政府投资重点项目43个,年度计划投资10.23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4亿元,占计划数的39.1%,开工项目33个,开工率为76.7%。企业投资重点项目共31个,年度计划投资23.91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12亿元,占计划数的50.2%,开工项目30个,开工率为96.77%。

品牌创建 构建生态和谐家园

在5月28日苏州召开的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大会上,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向石林正式颁发了国家园林县城奖牌。石林,终于实现了为之奋斗了7年的“创园”梦,成为昆明市首个国家园林县城。

近年来,石林通过实施规划建绿、拆房建绿、拆违拆临透绿、租地建绿、见缝插绿等手段,千方百计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率。县城道路绿化本着“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原则,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均衡分布,点线面结合进行建设和改造,道路绿化普及率100%,绿化达标率90%,县城干道绿化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7%。县城已建成各类公园13个,公园绿地率达82%。目前,石林全县已有5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9个市级园林式单位、7个市级园林式小区、4个市级城镇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占74%,园林式小区占70%。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为365天,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3类以上。全县污水处理率85%,出水水质达一级B标准;用水普及率达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5.57平方米,道路亮灯率98.5%。县城建成区有公厕28座,每万人拥有公厕5.7座。园林绿化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通过7年努力,石林县严格按照科学编制的《石林县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9.41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5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32平方米,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20块,其布局满足了市民出行500米可达到一块绿地的要求。形成了“一轴一带织峦秀,三镇一区展绿卷”的园林县城格局。

“创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石林24万各族人民倍加珍惜“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等来之不易的城市名片,一如既往地把“创园”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致力把石林打造成城市风貌独特、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郁、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充满魅力与活力的生态旅游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6月29日,石林县委、县政府擂响了全民动员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战鼓,力争年内成为省级文明县城,明年冲剌国家文明县城。(昆明日报 张雪刚 李俊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