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甸:工业新城迅速崛起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3-06-18

发展中的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兴金所工业区

寻甸作为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重要区域、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上的重点县,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来发展工业?如何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实现“四两拨千斤”,壮大整个县域经济?近年来,寻甸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工业首位,狠抓招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民营500强优势企业。在狠抓服务环境等方面苦练“内功”,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必须把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坚持工业主导,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寻甸县委书记武斌说,寻甸是云南省八个特色产业园区、40个工业重点发展县之一,工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今年1至4月,寻甸县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9.875亿元,同比增长59.7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8亿元,同比增长34.9%;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4874亿元,同比增长221.8%。

 确立“工业首位”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从昆明出发,走嵩待高速行至寻甸,只见一座座工业厂房跃入眼帘,宽敞、平坦的金所坝子分布着南磷、中化云龙、昆明奕标水泥等几大工业企业,展示着一座生机勃勃的工业新城。

近年来,寻甸按照“一个基地,两级园区、五个片区”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一个基地”,即打造一个主营业务收入五百亿元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两级园区”,即建设省级、市级特色产业区。“五个片区”,即金所片区重点发展煤磷精细化工、建筑建材、新型能源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羊街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家居产业及轻工业,打造绿色产业基地;先锋片区重点提供资源保障,建设能源供应基地;塘子片区依托现有企业,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实现企业、片区污水零排放;易隆片区重点依托云南省战略规划,打造“临空经济”和小微企业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示范区,促进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着力打造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柯渡市级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纸制品生产包装及旅游产业,构建特色产业基地。

“依托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寻甸建起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并且产业布局日趋优化,使寻甸成为昆明北部重要的工业新城。”寻甸科学技术和工业经贸信息化局负责人说,寻甸在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指导下,始终坚定不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始终坚定不移把工业突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增强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凝心聚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加快工业突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突出工业首位,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寻甸围绕这一目标,突出抓好龙头、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培育扶植、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工作,强化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兴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步伐,使工业经济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

  强化园区建设 夯实工业发展平台

武斌介绍,园区是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建设好园区,项目才能落地、投产和见效。经过狠抓园区建设,落户园区的大企业逐年增多,寻甸已为项目入驻发展铺平了道路。

2013年以来,寻甸大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金所至先锋运煤专线拓宽改造,完成凤龙湾调水工程;推进园区商务服务中心、金所片区1号路延长线和7号路、金河大道改造及商务服务区路网建设,夯实园区基础。做好金所片区供排水详细规划,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拓展发展空间。同时,推行园区实体化,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入园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项目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率,明确项目建设期限,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加快园区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寻甸特色产业园区新能源项目、先锋褐煤洁净化利用试验示范项目已于上半年试车生产。按照计划,寻甸将进一步加快泛亚林业产业园建设;启动鹏腾塔吊、普洱茶加工和年产2万吨钢管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进格尔玛光伏发电一期、华能新能源风电场、苏撒坡风电场、清水海风电场二期4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并加快组件装备制造项目落地。

2013年,寻甸着力培育500亿级园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在土地供应、税收留成、相关收费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或减免;对重点纳税大户、新认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奖励;对重点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龙头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扶持;继续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力度,扶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扩大规模。对于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寻甸县在抓好存量产能的同时,重点抓好新增产能的复产达产达效,帮其解决困难和问题,使停产的尽快恢复生产,半停产的达产达效。

按照“续建项目提前完工,新上项目提前开工,储备项目提前立项,前期工作提前完成”的总体要求,寻甸结合工作实际,强化统筹协调,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续建项目加强协调,搞好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项目提前完工;对新上项目做好主动指导,帮助项目业主完善开工条件,促进项目提前开工;对重大储备项目,主动加强与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提前立项。加快推进先锋褐煤洁净化、泛亚林业产业园、南磷绿色农化基地建设及配套加工等重大项目,确保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强化项目支撑,着力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寻甸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抓手,围绕重点产业,科学规划、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带动性强的好项目、有利于形成产业链的关联项目。以“央企入滇”、“退二进三”、云南省工业强县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先锋褐煤洁净化、中化云龙升级改造、先锋300万吨露天煤矿改扩建等重大项目,促进工业产业集聚、结构升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降低中小微企业准入门槛,打造易隆微小企业创业园区,推动小产品做成大行业、小企业联成大协作、小资本形成大聚集,使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形成互补共进的发展格局。

  强招商招大商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

近年来,寻甸围绕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特色农业、食品加工,引进生产性工业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围绕煤化工、磷化工,抓好产业链招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吸引中小配套企业跟进,打造产业集群。在招商中,寻甸突出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抓好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港澳台等主要区域,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民营500强等优势企业,致力招大引强,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打造一流招商团队。按照差别化的考核思路,完善招商引资的任务分配和考核办法,增加新落地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及其投资强度的考核权重,确保全年实际到位内资25亿元以上,外资300万美元。

“只有好的投资环境才能留住好的企业。为此,寻甸县启动了以基础设施为基础的‘筑巢引凤’工程,同时在细微处对入驻企业给予帮扶、支持和关注。”寻甸县科学技术和工业经贸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寻甸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服务年”活动,全县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全部被分解细化到每个县级领导,由县级领导挂帅,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全县形成县级领导人人有责任、部门领导个个有担子、项目推进件件有督查的良好格局。

在推进工作落实中,每位县级领导挂钩联系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都要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定期不定期到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对重点企业实施全程帮办,对重点项目全程协调服务。部门领导直接负责抓项目进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县级责任领导每周一次跟踪,县纪委、县委、政府目督办每周一次专项督查;县四班子领导每半月一次巡查,县委、政府每月一次推进会。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对工作不力、服务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严厉问责。同时,通过畅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跟踪服务,切实破解项目建设审批难、用地难、搬迁难、融资难、配套难、协调难等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截至目前,寻甸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的内资项目共25个,累计到位资金14.4456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1.2%。其中一产项目2个,累计到位资金4849万元;二产项目15个,累计到位资金113607万元;三产项目8个,累计到位资金26000万元。在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昆交会项目签约仪式上,寻甸县签约4个项目,引进资金总额148亿,其中外资7.8亿美元,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

  突出政策引领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寻甸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和省市相关精神,全面降低准入门槛,坚持“非禁即入”,支持民营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公共资源配置一视同仁,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完善银企对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用足用活金融服务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着力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抓住易隆片区创建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园机遇,采取“园中园”开发建设模式,培育一批中小微民营企业;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在大力实施“民企入寻”的同时,注重培育壮大本土民营企业;鼓励县内规模以上企业整合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逐步改变民营企业小、散、弱的现状,确保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5%,GDP占比逐年提升。(记者杨雪煌 杨阳 实习生戈婕 通讯员李艳梅摄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