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读
在禄劝唱响的农业之歌里,畜牧、马铃薯、蚕桑、特色水果是四大主导产业,在政府的主导和科技的支撑下,农民以火热的激情,将这四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山区占全县总面积98.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4.3%的禄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为让农民增收致富,禄劝制定了农业特色产业专业化布局方案,积极引导发展一乡一业、多村一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并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种植业稳粮扩桑增特色,畜牧业抓调引促扩繁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思路。
逐步壮大的养殖业
山区农户的收入,60%来自于养殖业。近年来,禄劝县根据“培植典型、抓好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发展思路,找准畜禽养殖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培育养殖精品,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就地扶持、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养殖大户。
“现在市场上的生猪不但价格高,而且县上有专业的大公司收购,销路不用愁,我们养猪户都吃了定心丸。”翠华乡大松园村角天安从事了十多年的生猪养殖,以前市场不稳定,一直不敢扩大规模。这两年,看到政府对养殖业的大力扶持,角天安立即扩建猪舍,目前,他的养殖场已存栏育肥猪200余头。在大松园村,角天安的年收入在村里算是顶尖的,但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则表示:“养了二三百头,在禄劝来说根本不算多,还称不上规模化养殖,像角天安一样针对市场需求扩养生猪的农户在禄劝县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
进乡村、入农舍,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广大农户从养殖效益中带来的喜悦,感受到禄劝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和可喜变化。如今,禄劝已基本奠定了畜禽养殖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蚕桑产业助农致富
自从烤烟双控后,禄劝烤烟种植从量多走向质优。2008年以来,以蚕桑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桑园面积由2005年的0.476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6万亩,翻番了12倍多,蚕桑正朝着有部门技术指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广泛参与的产业化经营迈进。
撒营盘镇砍邓村委会石板河九组村民高兴呈养蚕9年,从最初的5克蚕,到前年扩大到了5张种,种植桑树10亩,每年纯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这是一项比较平稳的产业,每亩收入是种植玉米的2倍。”高兴呈说,以前种庄稼,看天吃饭,收成少。“养蚕则不同,只要掌握了技术,收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还不会影响环境。此外,养蚕还有很多好处,无法外出打工的老人、妇女可以实施家庭化作业。”在高兴呈的带动下,石板河的40多户村民,目前已经有20多户在养蚕了,少的农户最低也有一张种。“我们差不多算是小康的水平了”,不过他还不满足,准备明年增加到8张种,以后逐年再增加。
作为省市主要的蚕桑基地,蚕桑养殖成为禄劝的第二支柱产业,让禄劝人由衷自豪的是,昆明市场上销售的丝棉被为主的系列产品几乎全产自禄劝。
马铃薯走出国门
最近市场上马铃薯涨价的信息对禄劝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禄劝马铃薯实现了四季种植,常年上市,增产增收,由此成为禄劝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又一主攻方向。
禄劝县各级领导已看准了这一项目的发展前景,集中在屏山、茂山、中屏、转龙、九龙等8个乡镇着力推动马铃薯的连遍种植。禄劝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十五”期间的6.2万亩增加到16.46万亩,同比增长了165.48%。
马铃薯商品率在禄劝也不断提高,引进的云南高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获得马铃薯出口权,实现了禄劝农产品走出国门的新跨越。
经济林果年年受益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禄劝县特色水果产业,禄劝在屏山镇的岔河、六合两个村委会发展脐橙种植2000亩,农业部门原以为推广这项种植会遇到种种阻力,没想到的是,现在的农民早已学会了算一笔经济账,正如岔河村农民陈载波所说:“种经济林果是一朝投入,年年受益,有政府的帮助,一定会稳赚不赔。”农民种植热情高涨,当年共种植脐橙2269.8亩,发放苗木25万株,远远超过了农业部门的预期构想。
如今,特色水果在禄劝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水果面积由2万亩增加到2.64万亩,同比增长了24.24%。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