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十二五”期间,石林县将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两强一堡”和昆明“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云南扩权强县试点全面推进、滇中经济区蓬勃发展和昆明市加快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方向,把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富民强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围绕富民强县两大目标,继续实施“33553”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旅游产业提升、工业发展突破、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文化繁荣发展和社会事业加强,着力打造富强石林、生态石林、文化石林、活力石林、和谐石林,全面提高石林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把石林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繁荣、生态环境良好、民族团结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国际旅游胜地和滇中经济区的东南新城。
科学绘就“十二五”发展蓝图
“十二五”期间,石林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中进位争先;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各项改革取得突破,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环境更加优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建设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建设富强石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14%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10.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21:29:50。
——协调发展建设生态石林。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3万公顷,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达标率100%,主要污染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县,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
——特色发展建设文化石林。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旅游开发建设与自然遗产保护,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发展大型主题公园和康体、健身、休闲、体验等旅游配套产业,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旅游直接收入年均增8%以上,总收入年均增19%以上,全县接待游客总数年均增13%以上,其中:接待海外游客年均增15%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6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以上。
——创新发展建设活力石林。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以上;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不断提高,就业比重达70%以上,非农产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55%以上,科技经费支出占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1.5%以上;扩大对外开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引进市外资金年均增30%以上;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城镇化率达50%以上;石林“宜居、投资”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加,成为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石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人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就业更加充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民主法治得到加强,诚信体系更加完善,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开局之年五项重点起好步
2011年,石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0%以上。实现上述目标,县人民政府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加快产业提升,突破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旅游转型提升,全县接待游客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亿元,直接收入4.6亿元。深入推进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强势推进工业突破。新增入园项目5个,开工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加快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发建设,提速现代农业发展,完成投资服务中心建设,园区土地流转5000亩以上;推进锦苑花卉等项目建设;新增高产稳产农田5.2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03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11.9亿元,增9%。加快推进“石林老街·东门坊”文化休闲街区项目;启动阿诗玛文体中心、康体休闲中心、文博图书大楼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培育,引进至少3个3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增加值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以上。加快财富中心、鹿阜旧城、工业集中区、旅游服务区4个中心旅游商贸圈建设,着力构建石林特色商贸物流体系。
——完善基础配套,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先行先试,扩大县城规模。全面启动昆明石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新增城市面积1.79平方千米,新增城镇人口5000人,城镇化率达33%。强化节点支撑,建设新型城镇。新增集镇人口1000人、集镇面积0.35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集镇道路面积5平方米以上。夯实农村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完成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38千米;启动国道矣维哨至圭山煤矿修缮,公路养护967千米,优良路率达50%以上,好路率达80%以上,公交出行分担率达40%以上;完成“五小”水源工程,解决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城乡管理,美化宜居环境。新增城市绿地1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在40.51%以上、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6%以上、人均绿地面积保持在19.32平方米以上;集镇绿地率达2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3%以上。全面推进“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创建国家生态乡镇1个、国家生态示范村2个、市级生态村75个,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65%;殡葬火化率达100%。
——扩大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理顺管理体制,拓展旅游服务区、生态工业集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空间,建立园区一体化经济圈。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土地使用权、房产权、林权、矿产权及国有(集体)资产转让等进入中心交易。着力培植财源税源,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大力培植应税企业,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实际利用国内市外资金25亿元,外资1200万美元以上。
——繁荣社会事业,促进文明和谐。巩固国家科技示范县成果,不断提高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新增幼儿园14所,幼儿入园入班率达90%以上;“两基”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普高教育毛入学率达81%,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增10%以上;普职比达1:1.2;民办高中教育比重达41%以上;完成5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续建项目,推进县民中搬迁新建和县职中二期工程建设,县城新增就读学生3000人以上。新建6个行政村文化体育活动场,5个农民健身工程,完成3个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石林方志馆等项目,推进2个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推进叙事长诗《阿诗玛》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中心;城乡数字电视用户达2万户以上,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9%以上,初步建立面向困难低保人群的基本医疗、住院、大病救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8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以上;对有培训就业愿望的学生和失地农民100%进行就业培训并推荐就业,开发有效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人,转移输出不低于9000人,台创园核心区内的500户农村居民每户一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扫黑除恶,持续开展严打整治,加强禁毒防艾,巩固无毒县、先进平安县创建成果。全年治安纠纷、民间纠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创建民主法制村市级10个以上、县级40个以上。
——强化自身建设,打造服务政府。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具体、深入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努力干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建议案、提案,提高满意率和落实率。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有效防止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建立有限权力政府。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府督查工作,强化对重点工程、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与执法监察,用为民、务实、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感召和凝聚全县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强化学习创新,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深入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建设进取、高效、创新型政府。
2011年10件民生实事
1、全面开展“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确保完成市级生态村创建目标。
2、实施廉租住房315套,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及危房改造工程1100户。
3、完成“一池三改”1000户、大中型沼气池1座,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2500座。
4、完成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38千米。
5、实施黑龙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6、实施县城环城北路建设。
7、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000人;实现台创园核心区内的500户农村居民每户一名劳动力就近就业。
8、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以上。
9、完成县一中校安工程,启动县民中搬迁新建工程。
10、实施昆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蔬菜基地7000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