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空港新城嵩明:一路奔跑一路跨越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2-01-06

回望2011年,嵩明县一路奔跑,一路跨越;一路汗水,一路欢歌。

过去的一年,嵩明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生态·富民·强县” 的总体目标,通过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调好调优经济结构,高度关注民生,培育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快速增长。

2011年,嵩明县“十二五”首战告捷: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实现5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8亿元,增长5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86亿元,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3亿元,增长18%。累计利用外资预计完成2102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45.3亿元,进出口总额达8868万美元,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攀升的数字,形象反映了嵩明县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一城两片三园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聚集优势日益显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机更加成熟,基础更加牢固。在这激越的凯歌声中,嵩明县“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跨上了新高度。

  浓墨重彩2011

  经济社会跨越大发展

通过一年的奋斗努力,嵩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业突破、城乡环境、生态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中国昆明空港新城(嵩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杨林工业园区围绕“1+4”产业发展模式,以1个大项目即汽车制造及配套产品,带动4个产业发展即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产业、食品饮料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昆机、长安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12.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驻企业已达150户,建成投产企业9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建成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

嵩明职教基地目前入驻院校已达9所,在校学生达3万人。 “两基”成果持续巩固,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荣获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贡献日益凸显,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荣誉称号。启动8314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2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发放各类小额创业贷款6897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0130元,同比增长18.4%。

2011年,嵩明县大力开展“六清六建”工作,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森林嵩明”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累计完成面山造林0.65万亩、义务植树135.5万株,种植特色经济林2.7万亩,“五采区”植被恢复100亩。创建市级生态村50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城乡园林绿化工作不断提升,县城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6.86%和43.2%。

扎实推进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县工作,规划成果已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入城口片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第二自来水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8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2%。全面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县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和省园林县城创建成果不断巩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布局谋篇2012

  打造“富强、活力、生态、宜居、和谐”新嵩明

站在2012年的起点,嵩明县将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园区升级为抓手,着力扩大内需,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建设国际空港新城、争创国家级园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加快建设中国昆明空港新城(嵩明)而努力奋斗。

以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云南杨林工业园区实体化进程。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面积3000亩。以“1+4”产业发展为主导,以工业化带动,助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壮大“八大产业基地”,培育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5户以上。用好“两化”融合政策,支持8户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今年,确保完成工业总产值136.5亿元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45.09亿元以上。力争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云南110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园区”之一,成为云南、昆明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过程中,依托花卉园区,做大“云花”产业,提升花卉新品种研发和培育能力,提高出口占比。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农业科技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粮、烟、畜、菜、花、果”综合生产能力,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万亩,加快林权流转,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同时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果林,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并重,确保农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产值达17.6亿元以上。

以园区、城镇为载体,科学规划商业布局,提升改造传统商贸业,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市。将县城入城口、西片区规划建设成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聚集区。围绕长水国际机场、沪昆客专等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现代物流枢纽和配送中心,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联运等现代物流业集群发展。以长松园、嘉丽泽、青年水库片区、农业园区为节点,着力培育文化休闲、养生康体、商务度假为主的特色旅游产业。加快职教基地建设,积极争创云南省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区。今年,确保招生院校达6所以上,在校生达4万人以上。

以“一城两片三园区”为载体,加大项目包装、申报力度。今年,要确保完成项目包装不少于100个,争取省市立项不少于55个,进入全省“三个一百”重点项目不少于10个,争取上级资金10.12亿元以上。加强项目管理及跟踪服务,确保2011年引进的项目100%开工、50%投产,今年引进的项目三分之一以上开工,加快建成一批与桥头堡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和空港新城发展相匹配的综合基础设施及产业类项目。

大力实施“集镇扩张、空间对接、镇园联合”工程,推动各镇(街道)之间,镇(街道)与园区之间组团发展、联动发展,打造多元经济增长极。依托县城产业和人口吸纳承载聚集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休闲、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将嵩阳街道建设成为生态山水园林宜居的县城新区。加快建设家具产业园和泛亚物流园,大力开发青年水库片区,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将杨林镇打造成为工业重镇、旅游小镇、临空经济强镇。依托农业园区和狐焦地片区,将小街镇打造成为现代精品花卉的产销区、都市农业示范区和非公经济聚集区。抓住牛栏江保护、沪昆客专(嵩明站)建设等机遇,加快花窝片区规划建设,将牛栏江镇建设成为粮烟种植基地、观光休闲基地和区域商贸物流基地。

作为一代医圣兰茂故里、古滇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嵩明县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四馆一场”、兰茂纪念馆、广播电视“户户通”、全民健身工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挖掘、整理、包装“兰茂文化”、“花灯文化”、“龙狮文化”等传统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一批文化博物馆、民族民间艺术传习馆,引入民营资本,将传统民间民族艺术推向市场,推向外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与经济效益并重双赢。健全文化管理体系,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以项目为抓手,严格执行规划,提升已建成项目品质,大力推进在建文化项目,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和功能布局,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在县城、长松园和嘉丽泽、农业园区、工业园区、职教园区五大功能区着力培育传统民间艺术、康体休闲、餐饮旅游、现代商贸娱乐四大文化品牌,全力打造“文化嵩明”。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现代传媒、广告会展、艺术培训等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按照“创新体制、转移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更多的文化市场主体,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和现代文化精品,让璀璨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提升县城城市品质,打造与空港新城相匹配的现代文化新城,进一步增强嵩明人民的幸福感。(记者达娃·梅朵 通讯员蔡发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