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昆明两国家级开发区“牵手”边合区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3-03-20

2013年3月13日,昆明经开区与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签订了“十二五”期间友好合作框架协议。5个月前,昆明高新区与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勐腊(磨憨)边境经济合作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截至目前,昆明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已经加入到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队伍当中。这意味着,云南的边合区建设将获得更多来自国家级开发区的成熟经验,而国家级开发区通过“牵手”边合区,也有望收获开放与合作的新成果。

从合作的内容来看,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与边合区的合作都涉及产业、项目、人才等重要内容。其中,昆明经开区与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产业、人才、信息、科技、管理等方面。昆明高新区与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主要在项目落地、园区建设、边境贸易、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经开区同时圈出了产业合作的重点,即重点加强生物资源、木制品加工、珠宝玉石加工、茶胶、咖啡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物流、商贸等产生协作联动。可以看出,通过以上合作,临沧市的资源优势得到了凸显;通过引入项目,这些优势资源有望发挥其产业化潜力。

临沧市政府副市长、边合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子杰表示:“临沧有区位、资源、市场优势,合作开发前景广阔。而经开区在园区管理、开发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宁表示:“经开区自成立至今二十年中,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地理空间限制,发展也遇到瓶颈。经开区迫切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契机走出去,与省内的兄弟园区开展合作。耿马(孟定)边合区自建设启动以来,各园区按照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要求,抓招商、抓项目、抓开工、抓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也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增长点。可以说,我们的合作体现双方诉求,具有良好基础;可以预见,合作的前景将会极为美好。”

记者了解到,2012年,耿马(孟定)边合区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2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97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1.4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59亿元;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68亿元。记者刘瑞报道

  高新区

  本月带项目进磨憨

目前,高新区与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区的合作有序推进。近日,昆明高新区带4家企业到磨憨经济区对接工作,希望促成项目落地。

  让磨憨经济区实现自我造血

去年10月,昆明高新区与磨憨经济开发区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区之间的交流合作由此拉开序幕。

与磨憨经济开发区开展合作,一方面是昆明高新区贯彻落实“全省沿边开放工作现场会”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昆明高新区在拓展发展空间和落实国家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及引领作用的需要。现在,昆明高新区已经向磨憨经济区投入了资金,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克文表示,自两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在人才交流、项目建设等方面已进行了多次交流,昆明高新区内企业也很看好磨憨的对外贸易。“我们和磨憨经济区的合作不是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而是为磨憨提供我们的经验,引进好的企业,让磨憨经济区从一开始就具备内生动力,拥有自我造血的功能。”陆克文介绍,相对的,磨憨经济区也将为昆明高新区提供最为优惠的政策,为园区下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下一步,双方将在边境口岸贸易、农牧业、生物医药原材料、商贸物流、家具、现代服务业等多方面展开合作。而高新区将在磨憨经济区建立“飞园”,打造医药物流产业园。

  高新区省内大打“合作牌”

昆明高新区除了和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合作以外,还积极联系其他地区园区。由于同处新昆明南城工业产业基地,昆明高新区与晋宁县进行合作,在规划建设、产业规划发展等方面重点开展统筹协调南城片区城市规划、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还将协调南城片区产业规划发展、园区建设等工作,从高新区和晋宁县当前的产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出发,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各自优势,推进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产业共育、园区共建、同兴发展。

“我们双方可能会共同建设一个装备制造产业园,现在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轨道交通产业了,之后我们还将加入通航产业运营维护等行业。”陆克文介绍,与晋宁的地缘优势注定两个园区必将形成合作关系。

而在产业方面,高新区与楚雄、安宁、宜良、石林、文山、普洱、丽江、迪庆均进行了对接,也建立起了合作意向,将依据双方的优势进行合作。比如文山的三七产业,昆明高新区就将从医药原材料和电子商务方面与文山进行合作,共同深挖云南生物资源利用。

未来,昆明高新区还将与玉溪高新区、大理、保山、腾冲等地区进行接洽,建立共赢的发展模式。

另外,高新区还欲与国内发达地区园区合作,吸取别人的经验,突出特色产业,更为稳健快速地发展。“我们现在在跟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本溪开发区联系对接,从水科技和医药行业做一些合作,也包括科研团队的合作。”陆克文介绍,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洛阳都在昆明高新区的合作意向中。今年,高新区将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合作。(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参与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除了和境内园区合作以外,高新区还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为桥头堡建设提供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并积极探索与东南亚、南亚科技园区、境外经济合作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子,创造条件,参与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建设。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是目前我省承建的唯一一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云南省海投公司取得的第一个海外投资项目,开发区的建设被列为我省2013年商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中老政府明确支持建设赛色塔开发区,给予开发区享受各方政策支持。

该项目位于老挝万象市塞塔尼县东北部21公里新城内,开发区面积1000.06公顷。作为战略伙伴之一,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克文介绍,高新区正在考虑和该项目的合作模式,可能会采取占有中方股权的方式,同时占用开发区1平方公里的面积打造高新区的境外园。

陆克文介绍,老挝的饮用水大部分从泰国进口,因此,投资可以先从改善民生开始;而且那边的资源丰富,也可以进行农副产品的开发与合作;同时,可以进行技术转移,建设科技孵化器。(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经开区

    高深集团“链动”临沧橡胶产业

3月13日,高深集团与耿马县政府签订协议,将在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年产35000吨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生产线。这是经开区和耿马(孟定)边合区搭建合作桥梁后敲定的重要产业项目。

  带动临沧橡胶产业升级

橡胶是高深集团的支柱产业。而临沧市作为云南省的橡胶主产区之一,已有橡胶面积98万亩,且主要分布在耿马(孟定)边合区所处的耿马、镇康、沧源3县。高深集团年产35000吨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生产线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在8亿元左右。而该项目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将带动临沧橡胶产业的升级发展。

云南高深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凌云介绍,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是高端橡胶原料。以往,该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云南高深橡胶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引进与开发,已经具备了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的生产能力。“2006年,高深橡胶引进了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科研单位)的技术和专家,并结合生产实际,对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加工技术进行再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4项专利技术,部分技术和产品是高深橡胶独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深橡胶在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生产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一方面将降低国内企业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度,另一方面也将带动云南(包括临沧)的橡胶产业进入更高层次。倪凌云表示:“高深橡胶35000吨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生产线项目投产后,一方面将就地采购胶农的原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其延伸了产业链,临沧市现有的橡胶厂的产品也可作为原材料提供给高深橡胶,从而串联起本地橡胶企业的产业链条。”

  借力开放格局拓展东南亚市场

记者了解到,高深集团年产35000吨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项目位于孟定,是耿马(孟定)边合区的核心园区,辐射边合区的“两翼”——镇康南伞园区、沧源永和园区。三个子园区所处的孟定、南伞、沧源均是临沧市主要的橡胶产区,未来,那里有望形成橡胶加工企业的聚集区。

对于选址耿马(孟定)边合区,倪凌云介绍,一方面,临沧对橡胶产业升级有清晰的思路,并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临沧南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290.791公里。沿着边境线,在缅甸境内有100万亩以上的橡胶,这为企业就近获取原料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记者了解到,高深集团计划在老挝和缅甸两个种植基地种植40万亩橡胶林,进入丰产期后,将为高深集团提供强有力的原材料支撑。

而从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上,临沧市也在积极推进。临沧市政府副市长、边合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子杰介绍:“目前,从昆明经临沧到缅甸首都内必都的里程,比昆明经瑞丽到内必都里程缩短了137公里,比昆明经打洛到内必都缩短了254公里。从昆明经临沧孟定到印度洋缅甸海岸皎漂港的公路里程为1633公里,昆明-临沧-孟定高速公路修通后将不足1500公里,临沧将成为中国通向印度洋陆上距离最近的前沿商埠。根据测算,货物自临沧出关通过陆路运送到缅甸皎漂港,再海运至欧洲,不仅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还能节约航程约5500公里。”

倪凌云预测:“以后,经过孟定进入云南的橡胶量将会很大。”他同时透露,随着橡胶原材料的日益充足,不排除扩大子午线轮胎专用橡胶生产线产能的可能。(昆明日报 记者刘瑞)

  “迅润”助力边合区信息化

3月13日,当昆明经开区和耿马(孟定)边合区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的时候,云南迅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杰正在耿马(孟定)边合区为道路卡口项目忙碌。从2011年开始,云南迅润科技有限公司就在临沧市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此次经开区和边合区“牵手”,在罗杰看来,将加速园区的建设速度,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云南迅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化交通、智能化综合布线的信息企业,2011年注册成立于昆明经开区的科技创新园。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经在全省多个地州展开项目建设,其中在临沧的信息化项目最具延续性。“临沧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政府也在不断地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包括信息化领域。”罗杰介绍:“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临沧市展开了标准化审讯室、平安城市(一期、二期)、数字城管、红绿灯抓拍、看守所/拘留所视频监控系统等一系列项目。”

2012年底,云南迅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临沧分公司。罗杰表示,待边合区建成后,有望让分公司入驻边合区。他同时表示:“我们在智能化交通、智能化综合布线上的技术已经成熟。经开区为我们的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而临沧,尤其是耿马(孟定)边合区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目前,云南迅润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耿马的道路卡口信息化系统项目,当然,该项目也覆盖了耿马(孟定)边合区。罗杰表示:“随着边合区建设的加速,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做数字化平台建设。”(昆明日报 记者刘瑞)

  新闻助读

  发挥辐射作用

  助推沿边开放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云南省提升沿边开放层次和水平的重要平台。1992年,国务院批准瑞丽、畹町、河口3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一五”期间,以上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共完成生产总值155.4亿元,进出口贸易额390.9亿元。瑞丽、河口已分别成为云南省进出口货运量和进出口额最大的两个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在云南省扩大沿边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麻栗坡(天保)、耿马(孟定)、腾冲(猴桥)、孟连(勐阿)、泸水(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建设重要的沿边开放经济带。结合实际,我省提出同步建设勐腊(磨憨)边境经济合作区。

  2012年,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相关权限的下放到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对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给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该《意见》同时指出,到2020年,每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建成面积不低于6.5平方公里,全省9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建成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以上;各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要大幅提升,产业外向度在各类园区中要名列前茅。

  同样是园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在经历了20年的园区建设、产业积淀后,同样需要凸出其在全省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作用,同样需要迈开步伐走出去。昆明经开区在2013年经济工作会中就明确,要“争当全市跨越崛起的带动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城市发展的新片区和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分别与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勐腊(磨憨)边境经济合作区]、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建立合作关系,是对全省沿边开放工作现场会提出的“要以边境合作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贯彻落实,是对自身加快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步伐的有益尝试,更是对国家级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的一次检验。由此,在未来的具体推进进程中,无论是开发区与边合区的合作建设机制探索、还是开发区与边和区的产业互补建设尝试,都值得关注。(昆明日报 记者刘瑞)

  他山之石

  苏州工业园:

  园区经验

  “打包”输出成效明显

  从2006年开始,苏州工业园的园区经验就开始整体“打包”输出到其他园区。五年多来,通过主动“走出去”,苏州工业园的“园区经验”在异地实践中取得可喜成果:苏宿工业园成为跨区域合作的样本;苏通科技产业园成为园区域外商业性合作的阵地;苏滁现代产业园是园区“城市整体开发运营”的尝试;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项目则树立了东西区域“手拉手”的典范;苏相合作区又是跨区联姻合作的新探索。

  苏州工业园区拥有一大批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外企业,但由于受土地瓶颈、“用工荒”等制约,企业的扩张受到制约。苏宿工业园区拥有土地、劳动力优势。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企业可以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公司总部,把研发机构和总部放在苏州工业园区,而一线生产车间都放到苏宿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去”了,一大批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也转移到苏宿工业园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腾出了地块和人力资源岗位后,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同时为苏宿工业园区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输出”的缩影。2011年12月27日,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意味着安徽滁州市成为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与省外城市联手“再造”一个苏州工业园的首个合作者。目前,苏滁现代产业园已在安徽省滁州市完成区域托管和概念性规划,通过复制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和体制优势,未来8-10年,这里将打造成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项目,在“引进来”的同时,打破经济发展“画地为牢”的空间局限加快脚步“走出去”,步入了从“外引”到“内生”的升华期。摘自姑苏晚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