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官渡“大手笔”为“创卫”保驾护航

2020年12月04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2-03-13

“创卫”改善城市环境。官渡区创建办供图

题记

“国家卫生城市”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而“创卫”则是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经过21年的努力,昆明市终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这不仅说明了昆明的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综合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大进步。

在“创卫”过程中,官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多渠道筹措资金,大手笔投入、高起点建设,使城市道路、环卫、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有了明显提升,让百姓更好地感受到“创卫”带来的变化。

 以工程为抓手 完善硬件设施

“创卫”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真抓实干。

“提升城市品质,给市民一个更舒适的家!”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财政虽然紧张,但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要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 ‘创卫’带来的实惠!”官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要想方设法、全力保障“创卫”所需资金。尤其是近几年来,官渡区通过实施“六大工程”,极大地推动了辖区基础设施建设,让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创卫”中,官渡区结合全域城市化建设,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及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了日新路—官南路节点改造,昌宏路延长线、官渡46号路、云水路、云桥路等多条路段建成通车,完成昆明新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等12项重点建设任务。这些建设有效缓解了“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同时,官渡区还启动10个村回迁房建设。今年以来,“城中村”改造开工面积395.6万平方米。

同时,官渡区还大力实施拆临拆违、建绿透绿工程。大手笔开展拆临拆违及城市绿化建设,完善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庭院绿化,广辟公共绿地,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退塘、退耕、还湖、还湿为重点,建成了官渡森林公园、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和盘龙江沿岸等多处绿化工程建设。目前,建成区绿化面积达34.02平方公里,绿地率达40.03%,绿化覆盖率达44.03%,人均公共绿地达13.06平方米。

官渡区还根据辖区情况,大力实施河道整治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官渡区把水环境治理贯穿于以人为本、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全过程,先后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了盘龙江综合整治示范性河道整治工作和大清河、宝象分洪河样板河的创建工作,全力抓好入湖河道的综合整治。此外,该区还多渠道筹措,投入治理资金达9.4亿元,封堵排口1245个,道路贯通52.4公里,种植各类乔木17.23万株,灌木、地被及爬藤植物230万余株,使辖区内23条入滇河道环境和水质得到提高。此外,官渡区还大力实施窗口单位卫生规范工程和城市环境保护工程,以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程。

通过一系列工程实施,辖区市容市貌整治、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老百姓翘首企盼的道路更通畅、绿化更靓丽、空气更清新、市场更有序等逐渐成为现实。

 城中村改建公厕。官渡区创建办供图

加强整治力度 攻坚“创卫”难点

官渡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使流动人口大量涌入,造成在“创卫”工作中,城乡环境、市场秩序等综合治理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老旧居民小区卫生、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占道经营、“七小”行业监管、农贸市场管理、社区综合整治等指标容易反弹。

面对困难,官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强化“创卫”攻坚工作组,并召开专题会议,从本区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攻坚工作方案。以“创卫”重点难点工作为突破口,加强综合整治力度,坚决制止反弹, 全力确保了“创卫”攻坚阶段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官渡区主城区内共有老旧小区53个,大多数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较较为陈旧。对此,官渡区投入经费5000余万元,组织相关部门、社区、小组、公共单位的干部群众,清除了垃圾杂物、违章建筑。同时,该区还开展庭院整治、立面粉刷,实施了社区绿化、单位绿化、庭院绿化、立体绿化和阳台绿化工程,使老旧小区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切实改善和提高了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同时,官渡区还不断加强“七小”行业整治,巩固26条“七小”示范街治理成果。充分利用原有市场和场地,依照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在保证便民利民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管理实施方案,在马路市场、夜市摊点开展“引摊入市”工作。加强“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以开展“城乡清洁活动”为载体,广泛发动社区居民主动参与,人人动手,整治环境卫生,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力度,坚持“以管助办、以管助兴、管建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强化集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建成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专业市场,并对一批老旧市场进行了改造,调整了区块设置,完善了硬件设施。在全市率先运用市场化手段,成立农贸市场保洁公司,建立“业主出资、办事处负责、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监管、招标第三方保洁”的卫生保洁方式,对辖区内农贸市场的卫生保洁真正实行全天候流动保洁。通过新建、改造和管理,彻底改变了原来硬件设施差、卫生环境不好、市民反映强烈的状况。

此外,官渡区还全面解决铁路沿线卫生脏乱差问题。全面开展铁路沿线整治工作,共拆除、清理了辖区内全长76公里铁路两边15米范围内的违章搭建物35000平方米,全面清除了铁路沿线的暴露垃圾、粪便、污水、渣土等卫生死角。同时,开展了绿化美化,建成长32公里的铁路沿线绿化带,改善了铁路沿线城市景观。

 整治后的铁路沿线环境更干净。官渡区创建办供图

  完善机制建立 保障“创卫”成果

“创卫”成功,只是逗号,不是句号,创建不易,守成更难。如今,虽然“创卫”成功了,但是对官渡区而言,不但没有放松,而且还将不断完善各项长效机制。按照 “机构不散、经费不少、力度不减”的要求,巩固提升“创卫”成果。

尤其是近几年来,官渡区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和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打造中国云南昆明面向泛亚地区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门户核心区、西部最大的小商品商贸物流聚集区、现代新昆明跨越发展先行区的中心任务,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空港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推进全域城市化为重点,全面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将“四创两争”和城乡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2.18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居全省前列。同时,官渡区先后荣获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创卫”追求的绝不仅仅是一块牌子,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要真正把“创卫”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具体行动。为此,官渡区加强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网格化”管理,实行“门内达标”责任制,“片长”、“路长”、“段长”负责制等一系列责任制度。明确目标、严格奖惩,做到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逐步形成了“两级政府、四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官渡区还倡导全民参与“创卫”,让“创卫”的宣传声音进入社区、企业、学校,把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创卫”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单位、居民住户,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使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官渡区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大型电子屏幕、黑板报等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且又生动活泼的“创卫”宣传。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从积极参与“创卫”转变为真心珍惜“创卫”成果、主动维护城市卫生环境。(记者肖晴 蔡晓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