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态宜良 发展携幸福齐飞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1-08-07

幸福宜良的6张成绩单

●综合实力 持续增强   上半年全县GDP预计完成43.8亿元,同比增长12.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7亿元,同比增长25.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亿元,同比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1.29亿元,同比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0730元,同比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3362元,同比增长14.2%。

●工业强县 基础坚实   全县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3.7亿元,同比增长22.3%。园区现有工业企业5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上半年实际到位内资13.57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资金占比70.08%。完成政府性融资7.5亿元,争取到上级资金1.6亿元。

●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   坚持“三化”化“三农”,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推进农村公路路基改造,小渡口至狗街公路改扩建全面推进。中国宜良花木城、泛亚种子交易市场、马街镇万亩蔬菜基地等项目快速推进。全域城镇化试点工作启动。

●“花乡水城”日新月异  投资1300万元完成一期、二期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投资4500万元建成县城二级客运站。推进良城五星级酒店、南盘江陈所渡桥闸等项目,宜九二级公路9月底将通车。投资9.3亿新建商品房42.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0层以上高楼206幢,建成33幢,在建111幢。城乡园林绿化效果显著,城乡环境大幅改善。

●和谐宜良 收获连连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8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600套廉租房和200套公租房建设已启动。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强县、乡、村为民服务体系,开展“一对一”联村包户工作,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连续四年创建为“省级平安县”和“省级先进平安县”。

●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  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村民评村官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生态建设

改善生活环境

更美

全民动手搞绿化,2011年上半年,宜良完成人工造林2.45万亩,集镇新增绿地253.8亩,县城新增绿地561亩,绿地率达38.3%,绿化覆盖率达42.7%,人均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

“生态建设、人人有责”,如今的宜良已经形成了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已经从宜良的点滴变化中真正感受到生态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植树造林是第一大事”已经在宜良深入人心。

骤雨初歇,宜良时代广场的小草吐出新芽,地面换了一身崭新的绿装,这里成为许多群众谈心休闲的好去处。时代广场净占地20.37亩,水池面积约275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600平方米,主要由疏林休闲区、花木观赏区、亲水平台区、叠瀑观景区组成。疏林休闲区由座椅、花坛及高大的银杏树组成,疏林休闲区与亲水平台通过大尺度的汀步连通,增添游乐的趣味性,在空间上也有一定的虚实变化。

而时代广场仅是宜良生态建设成绩的一个缩影。

迎难而上,创造最为显著的成绩

近年来,宜良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宜良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作。

2011年城乡园林绿化工作是宜良县有史以来任务最重、涉及面最广的一年,但成绩也最为显著。

1月29日,宜良全面启动美洲黑杨种植工作,拉开了造林绿化工作的序幕。进入6月,全县上下如火如荼地推进城乡园林绿化“百日会战”。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单位接到任务后,不等不靠,在资金紧张的前提下,咬紧牙关,务实创新,迎难而上,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性地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作。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也最有说服力。截至7月14日,完成绿化造林面积36673亩,占任务的134.39%。其中:城市、城镇绿化完成782667平方米,面山绿化完成25513亩,五采区植被修复完成1920亩,村庄绿化完成2740亩,道路绿化完成3287300平方米,河道绿化完成185200平方米,机耕道绿化完成78400平方米。义务植树完成109万株,占任务的125.87%。全县7个乡镇分别建立了50亩育苗基地,在水产立体养殖项目基地1000亩用地范围内实行了全绿化。

打造全省杨树产业大县

为加速生态建设步伐,今年1月,宜良县委、县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推广种植100万株美洲黑杨,将宜良打造成全省杨树种植大县及全省杨树产业大县。

为了全力推进种植工作,县委、县政府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会商讨论后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单位也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同时以严格的督查促进落实。

种植美洲黑杨期间,九乡乡、马街镇在大力宣传到位的情况下,广大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出现了群众争抢苗木的感人场面。匡远镇山后村委会,老老少少齐动手,小学生在寒假休息时,帮助大人搬苗、扶苗、浇水。狗街镇小马街村委会、干部群众思想意识达到了空前高度的统一,在村内空隙地上种植了6000多株美洲黑杨和红叶杨,为全县村庄绿化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努力,今年上半年宜良共种植美洲黑杨20万株。“种杨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还为我们农民增加了致富的新途径,更是造福子孙的大好事!”小羊寨村的村民张明高兴地说。

让“母亲河” 南盘江重焕异彩

南盘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源头,是宜良县最大的河流,县域内全长110.3公里,控制径流面积4687平方公里。然而,随着上游污染严重,南盘江也失去了清澈之姿。

为让“母亲河”重焕异彩,2009年12月,宜良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南盘江景观打造暨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对南盘江实施包括河岸修坡、河道绿化、景点打造和湿地建设等景观打造及水保防护林建设。

为切实保护沿河耕地,改善水环境,保障河堤安全度汛,实现南盘江“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形成宜良独具特色的生态型防护体系。县委、县政府决定从7月份开始,按照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对古城桥闸至狗街桥闸段未绿化的河道两岸30米(5米管理范围,25米保护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和分阶段绿化。

截至7月31日,55个绿化责任段中,除部分责任段因农作物即将收割,待收割后进行绿化外,第一阶段的绿化任务基本完成,完成率100%。第一阶段共种植黄竹草、芦苇、柳树、滇朴等绿化苗木76928株(丛),绿化河道34753米。

制度创新保障园林绿化强力推进

伴随着显著的生态建设成效,保障园林绿化工作强力推进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也成为宜良城乡园林绿化的一大亮点。

科学安排、精心规划。认真编制了《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宜良县实施规划》、《宜良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等。在县总规的控制下,督促有造林绿化任务的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办事处按照工作任务编制本系统、本区域的分项规划和施工方案。

健全运行机制。整合林业、农业、水务、交通、住建、国土、教育等职能部门下设了8个办公室,各部门联动攻坚的运行机制更加科学,避免了过去多头运行、多头指挥、多头安排部署,实际效果不佳的局面。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今年起,3年内,每年从财政列支1000万元作为城乡园林绿化经费;各级、各部门也纷纷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钱来支持城乡园林绿化工作;同时,采取招商引资模式,引进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绿化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城乡园林绿化工作的推进。

完善督查机制。为确保造林进度和质量,县纪委、督查办、技术人员编成5个检查组,跟踪阶段工作落实情况、造林任务完成情况及林木成活率、保存率情况等,严格实行月排名和考核,对推进速度滞后的单位实行周批评、周通报、周曝光、周督办制度。对排名倒数第一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两次排名倒数第一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对措施得当、落实有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以奖代补。

技术保障,措施得当。为保障施工质量,由相关技术部门提前拟定各条块的种植技术标准和种植技术要领。并对各单位、各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长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指导和监督本区域城乡园林绿化工程的各项施工工序质量。

园区建设

推动经济发展

更快

南盘江千百年来,润泽了宜良“滇中粮仓”、“花乡水城”、“烤鸭之乡”的美誉。如今,她再次聆听宜良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的足音——南盘江畔,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正在崛起,宜良的发展动力更强劲。

3年前,宜良工业园区北古城片区几乎是一片荒山,但在工业强县的决策引导下,宜良县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将一片荒山逐步打造成了如今的“一园六片”新格局,并成为省级工业园区、云南省唯一的建材产业示范基地。

宜良工业园区管委会于2008年3月31日挂牌成立,经过3年的建设,日前,园区现有企业5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户,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7.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8.1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11亿元。

基础设施是当仁不让的首要硬件,宜良工业园区逐年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投资4.43亿元,不断完善园区水、电、通信、道路及场地平整“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

根据优质水泥、建材产业,绿色生态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家具、板材加工及配套五金加工产业,技术密集型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各类饲料加工产业,箱板包装产业的六大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招得来、留得住、建得成”的理念,宜良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规避项目建设风险,提高项目建设成功率。同时,加强产业向“纵横”联合,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北古城这片昔日的乱石岗上,仅仅3年时间,就海市蜃楼般地“长”出了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厂房,当地群众感慨:这些厂房建得比种庄稼还快。

走进北古城工业片区,新修的道路宽敞整洁,正在建设的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浙江红狮控股集团投资9.2亿元兴建的红狮水泥项目。“红狮水泥是目前我省工艺最先进的水泥生产线之一,在环保节能减排上有很多独到之处。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就地取材,并采用低温发电技术,每月可自主发电500万度用于生产,堪称节能减排典范。”宜良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现在,红狮水泥二期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9MW余热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4月竣工投产。

从入驻的代表性项目上就可看出,宜良工业园区“一园六片”产业格局已经有了规模效应:

北古城优质水泥、建材产业片区上,金珠水泥投资1.9亿元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4.5MW余热发电项目,5月底已竣工投产;昆明金莱福建材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年产900万平方米绿色环保硅酸板生产线项目,于今年6月竣工投产;强力管桩投资1.6亿元年产300万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8月底将竣工投产……

饲料产业基地里,一期签约入住企业20家,其中全国50强饲料企业8家、外资企业2家。目前已完成207亩土地平整,正邦、华港、通威、大北农、广卫、天章等6家企业具备开工条件。

农产品加工片区里,4个投资都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已建成投产。滇王食品投资5300万元建设年加工板栗2000吨、生产月饼600吨项目,宜良李烧鸭投资4500万元建设年加工500万只肉鸭软包装项目,和宜良西红花酒业投资4500万元建设生产线项目,预计8月底投产……

现在,宜良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谋划:2011年至2015年,宜良将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亿元;2012年,预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亿元,2015年力争突破80亿元;到明年底,宜良省级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年产值将争取达到25亿元;到2015年再创建一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宜良工业园区实现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式发展。健全完善“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模式,采取以实体化管理为主、“管委会+经济实体+社会中介组织”的开发建设模式,形成“体制完整、职能完备、决策自主、工作独立”的格局,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

更高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把安宁、富民、嵩明和宜良4个辅城发展成为新昆明大都市的拓展区。宜良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围绕上述战略决策,宜良提出把昆明东部新区建成“花乡水城”的目标,并将宜良东城新区确定为“昆明东城”的核心区。将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以分担昆明主城功能、承接人口和产业转移。目前,宜良正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等方面,构筑一座全新的生态“昆明东城”。

以“争科学发展之先,建昆明东部新区;创和谐社会之优,造宜良花乡水城”为总目标,宜良明确了 “1234567”的发展思路,即:

以跨越式发展为发展模式,以打造花乡水城和实现富民强县为发展目标,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为发展基调,以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开发为发展重点,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为发展战略,以着眼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商贸旅游现代化、全域城镇化、发展民生化、环境生态化为发展主线,着力打造实力宜良、活力宜良、宜居宜良、品质宜良、生态宜良、文化宜良、和谐宜良,切实把宜良建设成为集高端产业、厚重文化、精致空间、优质环境、清新生态、品质生活于一体的昆明东部新区,把昆明东部新区建设成为“城在花中卧、水在城中流”的“花乡水城”,建成立足昆明、辐射云南、面向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美食王国、休闲天堂”。

站在新起点上的宜良,现正在全面推进《宜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修编工作,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并先后完成了《宜良县东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数个规划编制工作。

不仅注重规划建设方面的生态关系,宜良还颇为重视城市建设与优势产业相结合的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根据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东城新区确立了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和美食休闲旅游业,精心打造花卉一条街,呈现天天花街节的盛况,并顺势而谋培养美食一条街。引入投资商投资29.5亿、占地面积6639亩的中国昆明泛亚花木城,目前已有多家省内外商户签订进驻协议。

与此同时,围绕旅游业二次创业,打造乡鸭湖、南盘江景观等旅游休闲项目,与“花乡水城”相得益彰。

工业,不仅强健了宜良工业经济,也为宜良县城的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工业强县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宜良的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7.2平方公里扩大至2010年的10.4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2007年的6.2万人增加到11万人,城镇化率达31.6%。

县城规划建设20层以上高楼206幢,建成33幢,在建111幢,成为一个正在茁壮“长高”的县域城市。宜良县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已由原来的8平方公里调整为22平方公里;南延北展,东拓西扩,城市开发建设“四面开花”。

县域城镇化进程明显。近年来,宜良县完成了玉泉广场、时代广场、万家凹生态公园、园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万人体育场馆、南盘江景观打造稳步推进;新建、改造城市主干道10条,全长7656米,城市主干道通达面积20平方公里。各乡镇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市政道路、环境绿化亮化、农贸市场、停车场等设施不断完善,集镇功能日益增强。

截至目前,“昆明东城”核心区的建成区面积已达5平方公里,成为宜良乃至昆明颇具投资潜力的新区之一。(昆明日报 记者黄翼 通讯员彭国清 邱小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