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读 官渡工业园区在荒山、坡地上开发的昆明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一期2042亩地已完成招商,签约入驻企业69家,金融机构1家,入驻企业总投资超过37亿元,预计产值超过64亿元,可解决近5000人就业。
从老320国道上驱车驶往昆明空港经济区(官渡工业园),远远就能看到一幢幢房子依山而建,逐层升高;走近一看,宽敞的园区干道、整齐的标准厂房、崭新的综合服务楼……处处彰显着官渡推进“工业上山”的力度与厚度。
面对坡地多、缺乏集中连片工业用地的客观实际,官渡区抓住空港片区低丘缓坡专项规划试点的机遇,确立了“造云南山地新城、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利用荒地、山坡地等低丘缓坡土地建工业园,在拓宽工业发展路径的同时,实现了耕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良性发展的双赢格局。
整合开发
作为昆明市四个主城区中发展工业较集中的区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官渡区用地问题已开始制约工业发展。“工业上山”成为官渡区发展工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突围之路。
2008年2月底,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要求,官渡区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随后与空港经济区整合,紧紧围绕昆明新国际机场规划开始建设开发临空特色工业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89.72平方公里,按“一区四园”构架布局四个产业园。
昆明空港经济区(官渡工业园)土地规划部相关人员介绍,官渡工业园区—西冲片区规划面积7.06平方公里,具体项目分别为昆明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云南省科技创新园成果转化基地、杨梅山谷地,均利用荒地、山坡地等低丘缓坡土地规划、开发、建设。以昆明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一期项目为例,地势为西高东低,西北部山顶缓坡平台地形标高2025—2034米,周边地形多为弧形坡和直线坡,坡度在6—15度,相对高差77米,建设初始为荒山、荒地。
面对这一难题,园区管委会在建设之初就最大限度地开发地上和地下的空间。为中小企业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并在园区内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综合服务楼、职工宿舍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杜绝浪费,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实现了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26家企业竣工
目前,2008年开工建设的昆明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用地2042亩已经顺利完成招商,签约入驻企业69家,金融机构1家,入驻企业总投资超过37亿元,预计产值超过64亿元,可解决近5000人就业。其中,已有49家入驻企业动工建设,竣工企业已达26家。
同时,官渡工业园区在昆明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成功开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了昆明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项目二期、云南省科技创新园成果转化基地、杨梅山谷地GMS经济合作区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总规、地灾评估前期工作,并已启动二期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继续推山地城镇
据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官渡工业园区在多方借鉴重庆、成都等地山地城市、山地化园区建设的先进理念后,将合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争取将官渡工业园区—西冲片区建设为现代化特色园区。
从官渡工业园区规划图上看到,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相衔接,在保障城市规划的生态隔离带与土地总规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兼顾园区用地,最大化的对未利用地、坡地、旱地进行开发,依山就势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既控制工程造价,又适应了自然地貌。
下一步,官渡区将以空港经济区新机场建设低丘缓坡山地综合开发试点为契机,在抓好山地园区建设的同时,将一定坡度范围内适宜建设的山地资源作为城镇建设发展区,加大城镇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向山地发展。(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