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博经济”迸发民间活力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昆明信息港 2015-05-21

近年来,昆明市政建设取得良好成绩,特别在道路提升、基础设施等方面效果明显。南博会的举办,加速了这些工作的成效。不少市民感慨:昆明变得越来越宜居。

长期以来,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联系紧密,随着两届南博会的举办,双方民间商贸越来越频繁。在“请进来”和“走出去”中,昆明的外向型企业抓住机遇,许多商品进入东南亚、南亚市场。在越来越开放包容的商业环境中,东南亚、南亚的商人也纷纷来到昆明,许多过去不常见的外国商品进入云南市场,极大丰富和便利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道路变美了 市民心里乐

从去年开始,飞虎大道南段、官渡3号路、官渡243号路、官渡375号路先后开工,目前均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本月底实现通车。而昌宏路、环湖东路、官南路、南连接线4条道路,则通过提升改造来完善功能、美化环境,这些道路一起构成了南博会新场馆周边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昆明市园林绿化局绿化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近期主要对环湖东路、驼峰街等路段枯死的行道树、灌木、地被植物进行更换清除,加强后期的肥水管理,确保移栽过来的苗木迅速成活繁茂。市民王琦山说:“以前市区里的许多路段因为枯树、枯草的关系,观感不好,现在这些路段都快变成花园了。一些树冠特别大的行道树也进行了修剪,开车在路上感觉视野通透了许多。昆明变美了,我们心里也特别高兴。”

站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北侧,一条宽阔的道路笔直地通向广福路,这就是飞虎大道南段。家住国贸中心附近的李女士说,本届南博会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飞虎大道连通了国贸中心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以往要绕老远才能到,现在能够直达,速度方面肯定会快很多。”

公园变靓了 游客更舒心

近期,大观公园、昙华寺、翠湖公园等昆明市区的16个大型公园除了在园内悬挂横幅,对南博会进行相关宣传外,加强了公园安保,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大观公园、翠湖公园等都在园内安装了监控探头,确保游客安全。昙华寺公园副书记安晓西介绍,“目前公园内共有30多个探头,基本保证公园各个角落都有监控。”市民赖安安说,在公园不但玩得开心,也玩得安心。昙华寺公园近期新增3万多盆、株鲜花,品种包括:垂吊牵牛、金鸡菊、孔雀草、三色堇等。市民王安峰经常来公园赏花,他说:“这么多美丽的鲜花,不但赏心悦目,还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迎盛会氛围。”

大观公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园内共有40多名安保人员,除了防范突发事件,还要经常负责提醒游客,不要太拥挤和接近水面,以免造成损伤。在大观公园游玩的杨老太太说:“公园保安的善意提醒,会让我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我吃过饭后经常会来这里走走,和过去相比,这里变得更加漂亮,路面一尘不染,志愿者们也笑容满面,让人感觉很舒服。”市民王大妈说。翠湖公园负责人龚云飞说,翠湖公园正在努力改进卫生保洁等方面工作,包括美化公园环境,并对公园里的经营户、工作人员进行礼仪方面培训,尽可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

走出去 “云南制造”订单数十万

商贸方面,南博会带给昆明的“馈赠”显而易见。不仅为昆明的企业提供了了解南亚、东南亚的窗口,也为双边合作搭建了平台,为“云南制造”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机遇。

“现在古树茶越来越值钱,但是云南古茶山上原料越来越少,2013年首届南博会上,我们和缅甸、老挝的茶商接洽,在当地古茶山上承包一大片地来做原料产地。”昆明福鼎茶行的老板林利斌说。缅甸、老挝与云南气候相似,茶种跟云南大叶茶茶种完全一样,而且生态环境比较原始,茶叶品质很高,价格也特别便宜。考察过后林利斌马上拍板,拿出所有积蓄,从老挝、缅甸进口了4吨原料,2014年底云南春茶价格普遍上涨,让他盈利数百万元。但他并不满足于一锤子买卖,“赚钱之后我再次前往当地,包下了几座茶山上的茶园,把那边作为原料产地,源源不断地给茶行提供新鲜原料。”林利斌笑道。

提起南博会,云南乐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明博笑道:“去年在南博会上我卖出了30多万元商品,今年还会参加。”原本他认为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气候炎热,太阳能热水器在当地没有市场。然而首届南博会上,太阳能热水器的“购买大户”正是这些国家的企业。“后来我才知道,虽然泰国、缅甸、老挝夏天很热,但到了冬天,清迈、芭提雅、克钦等地温度会下降到5—10摄氏度。而且这些地区供电不稳定,时常会停电,太阳能热水器几乎是每家每户必备之物。”第二届南博会前李明博挑选了一个6平方米的展位,将公司拳头产品一一进行展示,果然受到外国商户的青睐,第一天就拿下了15万元的订单。

“前年我们企业参加首届南博会,云赤玉液系列酒提高了知名度,而且和泰国、新加坡企业达成合作,销售额有了大幅度增加。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参加南博会。因为南博会是昆明的一个盛会,许多国内外的知名生意人汇聚一堂,肯定会为我们公司的产品营销带来更大的机遇!”云南云赤玉液酒业公司董事长鲁周坦言。尽管鲁周事业已经从酿酒业拓展到水泥生产,但是,鲁周还是看好南博会的参展效应。鲁周说,云南的民营企业,需要有南博会这样宣传产品、展示产品的大平台,企业才能实现从云南“走出去”的战略。

请进来 国外产品借道昆明远销北上广

除了云南的产品“走出去”,不少东南亚、南亚的企业也借助南博会这个平台进入昆明市场,有的以昆明作为“大本营”,将生意做到了北上广深等中国其他城市。

Safi是一位阿富汗的玉石商人,主要销售青金石等宝石。“在阿富汗就总是听同行说,云南玩玉石的人很多,氛围很好,来做生意肯定赚钱,当时刚好是首届南博会,我就报名参加了展会。”由于当时青金石在云南还属于“稀罕物”,Safi的青金石吊坠、摆件等获得许多市民的青睐,“仅第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万元,这在其他国家和城市简直难以想象。”自此,Safi就在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租了一家铺面,专门从事青金石的进出口贸易。

巴基斯坦皮衣商人Iqba说:“昆明的气候、美食、市民的热情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也正因为昆明如春天般的气候,我的皮衣也不好卖。”然而,他却聪明地将昆明作为“根据地”,把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吉林、烟台等其他城市。“南博会上有很多来自这些地方的大老板,当他们知道皮衣是水牛皮做的时候都很惊讶,试穿感受之后,毫不犹豫地和我签了年度合作协议,现在每年仅发到北京的商品就将近50万元。”

2014年4月10日是昆明春季房地产展览交易会,与往届不同的是,泰国、马来西亚房企首次来到昆明推销房产,吸引市民“跨国购房”。展会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首届南博会过后,国外房企了解到昆明市民的需求度,看到了开阔的市场前景,在本次展会上就带着产品过来参展了。”

据悉,在房交会上,泰国云霄阁、马来西亚北部湾两家大型房企意向成交数达到50多单,市民周元华说:“外国的房子太便宜了,昆明的一套两居室在泰国能买到一处市中心的永久产权精装别墅,等退休后搬过去,养老旅游两不误。”

“我喜欢尼泊尔的唐卡、锡制徽章,泰国银饰品等,以往买这类东西必须托国外朋友寄回来,经常麻烦别人不好意思,上淘宝又担心买到假货。”市民路达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南亚人在昆明开店销售特色商品。“家门口就能买到外国商品,太方便了。”

春城“赶会人” 来了就不想走

有人说,南博会的一大效益就是筑巢引凤,如今不但引来了凤凰,还把凤凰留在了昆明。

斯里兰卡东方宝石公司负责人Lucky2013年初次来到昆明,从此留在了昆明。他说:“我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届南博会,首届南博会上仅红宝石单项销售额就达到了15万元,让我惊叹昆明的市场潜力,就选择留了下来。”现在,Lucky是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家珠宝店的主人,也是一名春城“赶会人”。

据Lucky介绍,2014年初开始,自己就奔走在昆明大大小小的展会上。“1月份我参加了第八届昆明新春欢乐购物节,2月底我参加了东南亚国家旅游商品展。6月份的南博会、7月份的2014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10月份的第四届昆明国际珠宝展,我都参加了。”Lucky认为,昆明的展会做得很成功,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能卖出好多商品。“大多数市民对玉石有一定了解,把购买、鉴赏宝石看成一种文化加以传承。随着昆明经济发展,市民购买力也越来越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缅甸玉石商人毛角拉也是首届南博会来到昆明的。“当时平均每天成交额达到了5万元,近年来玉石行业趋于平稳,能有这种爆发的势头,可能就只能在南博会上看得到了。”首届南博会后,毛角拉也把自己的经营中心从瑞丽转移到了昆明,在南屏街附近开了一个玉石小店。“昆明的商业环境那么好,下一步我打算把家里亲戚朋友也拉到昆明,有钱一起赚。”

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舒然表示,每届南博会都不是单一的商品展览,一起举办的还有南亚智库论坛、华商会等各类专题研讨会,这让展会的内涵更加丰富。“南博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旅游、餐饮、文化、通信、广告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展会的举办地。”(昆明日报 记者吕惠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