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亩松林将为东川松坪村增收3000万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3-01-04

在进入东川拖布卡镇松坪村的公路上,松坪村“四群”教育工作队队长韩洁望着漫山遍野的松树有点激动。“明年只要企业进来收松果,村民们的收入肯定会增长不少,这一年来的付出也没白费。”

韩洁是昆明市台联党支部书记,去年2月份来到松坪村。她说,刚来时发现村民十分贫困,年收入不足2000元,虽然村子松树多,但大多用来烧柴,现在有企业专门来收购松果,一定会让村民增收不少。

韩洁说,从企业的规模来看,对松果的需求很大,相信会让整个拖布卡镇实现增收。

贫困的村庄

去年12月27日,沿着一条新修的水泥路进入村子,房屋破旧成为第一印象。村民说要不是前年修了一条水泥路,每逢下雨进出村十分困难。

韩洁是去年2月18日来到松坪村的,就住在村委会2楼的一个小房间里,作为“四群”教育工作队队长的她,第一件事情就是入户调查。

“村子是市级贫困村,老百姓困难的生活让人看着难过。”韩洁说,特别是到一户老人的家中走访,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不算过份。“由于贫困,到更好的地方就医对村民来说很困难,因此得病大多都是扛着,越扛越严重。”

对于村子的贫困,村官张开良也很无奈。他说,由于海拔2000多米,因此村子只能种植玉米、洋芋等旱地作物,收入很低。2011年全村3446人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200元,这也使得大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导致村子内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缺少青壮年,这样一来村子也就更加无法改变贫困的现状。

意外的收获

面对村子的处境,韩洁知道作为“四群”教育工作队员,到村子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村子的面貌。

去年3月份,她开始联系一些“献爱心”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市台联向松坪村送来了1万元的抗旱救灾款和60箱矿泉水。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在“六一”儿童节向小学捐赠了6000元和一批爱心课桌椅。

“简单的捐赠没有办法永远改变村子的面貌。”韩洁说,在联系爱心捐助的同时,她开始联系一些企业能够来到村子投资。“村子里特别适合种植核桃树,而且在与当地村民的座谈中了解到,村民也希望能够把荒山利用起来,让荒山变绿。”

在确定目的后,韩洁利用自己的关系开始联系核桃种植企业,然而没有企业愿意来松坪村:“打了不知道多少电话,但是这些企业都认为松坪村太远了,条件差,担心收益,因此都不愿意来。”

韩洁联系企业的脚步没有停下来。3月上旬的一个早上,她拨通了老朋友、昆明生宝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王俊人的电话。

“王总,有没有兴趣来松坪村投资种植核桃?”

“那个地方有没有松树生长?”

“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天然的云南松,要不你先下来考察一下。”

让韩洁没有想到的是,起初打算联系核桃种植,如今却有人愿意来发展松树种植。

变废为宝

在进入松坪村道路上,路两边都是松树。村官张开良说,这些松树都是自己生长起来的,现在松坪村有1万多亩,3000万颗松树。

放眼整个拖布卡镇,松树的覆盖也十分广泛。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拖布卡镇在彝语中有“被松树覆盖的小村庄”之意。

韩洁回忆说,在与王俊人联系后,对方也迅速组织公司人员来考察,还没有进入村子,看到路两边的松树,王俊人就意识到来这里投资松树项目前景非常好。

“3月25日、4月10日、5月11日,在村子的邀请下王总共来了3次。在松坪村、拖布卡镇及东川工业园区、铜都镇都进行了实地考察。”韩洁说,3次考察带来了效果,随后生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与松坪村委会签订了1万亩荒山林地转让合同。

有企业愿意来村子买松果的消息,在村子里迅速传开了。在当地村民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祖祖辈辈对这些松果的唯一用途就是烧柴,这下好了,有人愿意出钱来买。张开良说,从市场上了解,现在松子的价格是每公斤13元,松壳的价格是每公斤5元,从此村民多了两项收入,一个是卖松果,一个是1万多亩荒山的11万元承包费。

对于目前项目的进展情况,韩洁说,昆明的企业在东川成立了生物科技公司,将投资1200万港元,今年上半年便开始投产。“等着他们投产了,村民不仅能够卖松子赚钱,种的那1万亩松树还要人管理,这会给村子解决不少就业问题。”

公司的入驻,不仅能为松坪村和拖布卡镇的村民增收,由于整个公司每年需要25万吨的原材料,这样一来铜都镇、汤丹镇、因民镇在内的7个乡镇的松果都在公司的收购范围之内,对整个东川百姓的增收都有帮助。

科技的力量

对于能够引进企业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韩洁认为,这不仅是“四群”工作队不懈努力的结果,科技让松果变废为宝也十分重要。

韩洁说,昆明生宝生物科技公司之前就在利用松子提取亚麻酸。由于亚麻酸是人体不具备的物质,但又是必须的营养素,因此价格很高。公司原本也只是想建松树基地收购松果,然而在看到农户收集完松子后松果壳大多被丢弃,这才打起了利用松果壳的主意。

“听公司说,他们的‘松果生产机制木炭’技术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复,这样一来松果壳变成无烟碳就成真了,农民也可以不用再把果壳丢掉了。”

韩洁所说的“松果生产机制木炭”技术,是昆明生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自主技术,其作用就是利用云南松松果为原料,粉碎、烘干、成型后,经过碳化、冷却,制成机制木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烟碳。对于这一技术,韩洁说,全世界唯独这一份,这也让她深刻的体会到科技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力量。

在施布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显示,全球对木炭的需求已经从2006年的4436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6093万吨,预计今年年需求量会达到9413万吨。而机制木炭与传统木炭相比,拥有清洁和燃烧时间长等优势。

在公司的市场分析中,每吨木炭的销售均价为2600元,刨除原材料、人工费等1033元,每吨利润在1567元。而对于松坪村来说,每年光松子和松果壳就可以给村子带来3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记者 孟俊)

新闻链接

昆明启动“幸福乡村”工程

140个村庄脱贫

昆明市围绕《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

在2011年跨2012年度14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中,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13277.01万元,使26072户86167人受益。项目共完成危旧农房改造161户,新修村内道路3404.14公里。发展种植业、林产业近5万亩;实施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坝塘改造等水利项目,增强了项目村抗旱蓄水能力。同时,建设了一批村内公厕、垃圾房改善村貌。并改建和新建了一批公共活动场所、活动室,配建文体活动设施,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在2012年度14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的任务中,截至2012年11月25日, 全市14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实施工程进度达83.65%,项目计划总投资18525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1850万元,预计今年内将全面建成。

另外,推进市级示范村建设方面,今年全市重点建设29个市级示范村,项目计划总投资30611万元。目前,90%以上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8117万元,项目工程进度达49.41%,预计至2013年3月完成全部项目建设。西山、安宁滇池西岸至螳螂川示范带,团结旅游小镇、红映社区历史文化村、温泉螳螂川沿线特色旅游村等一批示范村已初显成效。

扶贫攻坚方面,昆明市围绕《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中提到的,2012年优先使三分之一以上的贫困村基本实现“一通六有”目标,   今年全市共实施145个重点贫困村建设。截至去年11月底,145个重点贫困村共投入市级专项资金2.17亿元。累计完成宜居农房建设191563平方米。

同时在农村发展经济林果(木)90568亩,发展经济作物186126亩,发展大牲畜89955头(只),发展家禽11.542万羽,建标准化养殖场3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7家,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个;技能培训10167人,引导性培训8480人,新增转移就业6386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