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大支撑”打造安宁教育品牌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2-03-23

有一种信念叫执著,有一种坚持叫不懈。从二十年前的“科教兴县”到上世纪末的“科教强市”,再到本世纪初的“教育在安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口号的提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今天,安宁不仅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3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而且,“教育在安宁”已然成了它的城市品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得到安宁人的基本认可。

品牌支撑之一

均衡发展的教育

一直以来,安宁市“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教育作为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不动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紧紧依托“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优越的教育、倾力惠民的教育、师资雄厚的教育、培优树人的教育”的“五大支撑”全力打造安宁教育金字品牌。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安宁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办学条件“贫”、“富”差距较大,从本世纪初,特别是驻市企业教育剥离移交安宁市政府后,政府按照“对内收缩,对外开放,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增强效益”的思路,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分别采取“撤、留、扩、合、迁”等方式,按照“小学及幼儿园教育中心化、初中城镇化、高中城市化”的原则进行校点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同时将校点收缩后闲置的校舍,在产权不变的基础上,无偿提供兴办民办幼儿园。

自2003年以来,安宁市投资近12.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65所,建成寄宿制学校29所,九年制学校7所,小学6所。包括两期“校舍安全工程”在内,基本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D级危房已全部排除,C级校舍也在逐步改造中。近10年来,新增学校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校舍近6万平方米。

历经十余年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使安宁市的教育资源大大扩充,增扩了学生容量18700人,适应了安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缓解了城乡孩子上学难、上好学校难的压力。安宁大胆打破了持续多年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想在城区学校就读都享有自主择校的自由,都能如愿以偿。许多农村孩子进城读书,使得一些该撤的农村校点得以顺利收缩,也扩大了优质教育的辐射度。

除了积极扶持安宁职中的发展外,安宁市秉承“依托城市,产业支撑,城校互动,资源先享”的理念,高标准打造云南安宁职教基地。通过优化原有职业院校资源,吸引优质院校入驻,推动安宁市各类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目前,市域内10所职业院校在校生已达5万人,仅直接入驻职教基地园区的师生就达3万余人。安宁职教园区已成为立足昆明、服务全省、辐射东南亚、南亚的一流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一个具有较为完备教育体系的安宁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品牌支撑之二

环境优越的教育

安宁教育在资源扩充,布局合理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逐步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同时,更注重学校建设的规范化、城市化和高标准化。

目前,全市具有计算机专用教室52间,多媒体教室446间,电子阅览室8间,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站64个,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教学设施设备都达到省的一类、二类配备标准,1993年,安宁就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无两有”的基础上,又率先达到配有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的“六配套”。

为了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班班通”。2010年又建成了光纤到校,网内1000兆,互联网出口200兆的安宁市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分别达到99%和95%以上,教学仪器、文体器材配备达标率约为94%。

品牌支撑之三

倾力惠民的教育

随着整合教育资源的不断推进,一些距学校较远的村庄的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渐次凸显,走读不方便,也不安全。为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政府投入资金采取给学生生活补助,办寄宿制学校。随着安宁地方经济的发展,2008年9月,安宁市人民政府加大“以工哺农”力度,决定全面推行从小学到高中农村寄宿制学生补助政策,将补助范围由农村扩大到城市贫困住校生,补助标准提高为每月50至200元,并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划为四个档级实施补助。这种“地方粮票”在昆明地区尚属首创,近四年,共拨付补助资金3374.7多万元,6.8万人次受益。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的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家庭困难大学新生政府资助机制。对家庭困难大学新生给予交通、行装和生活补助。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考入高等院校的农村独生子女,所属街道办事处还视不同情况给予1000元以上不等的奖励。这些政策的推行,使安宁市的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品牌支撑之四

师资雄厚的教育

作为昆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三个试点区之一,安宁市自2005年7月19日开始,正式启动了安宁教育综合改革。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激活学校用人机制,推行校长岗位公选和教师岗位竞聘,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改革,全部人员进入市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管理。

同时,安宁市很注重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度,以各种方式开展师训工作。优良的教育环境和地域优势让安宁更具吸引力,也使安宁教育对教师的选择有了更大的余地,近几年,安宁面向全国招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使教师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为“教育在安宁”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支撑之五

培优树人的教育

多年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使安宁的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教育在安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奋斗结出丰硕的果实。到2008年,安宁市的3所高完中全部进入省一级中学的行列。

安宁市的“两基”成果几年来不断巩固提高,小学入学率、合格率,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全科合格率在80%以上,中考总平均分、总及格率、优秀率都名列14郊县区第一名。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8.4%以上。义务教育水平的稳步提高对高中阶段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宁市高考上线率年年跻身前列,3所省一级完中办学质量评估达到优秀并连续3年荣获昆明市“高考综合质量优秀奖”,安宁市教育局连续8年获得昆明市教育局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评一等奖。2009年6月安宁市荣获 “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 荣誉称号,2011年4月荣获“云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记者 李思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