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山生态建设“水陆空”全覆盖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0-08-14

截至2010年8月3日,西山区建成区共新增绿地64.3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1.72公顷、道路绿化28.4公顷、单位附属绿地3.04公顷、“五采区”植被恢复11.33公顷、生产绿地8公顷、拆临建绿1.82公顷。

目前,西山区森林覆盖率已达58.60%,林木绿化率为61.44%,居昆明市14个县(市、区)之首。

在完成“百米见绿和50米见绿”的同时,西山区抓紧绿化“五采区”山体,复绿开山采石被破坏的山体,抓紧巩固河流水系整治成效,规划开展屋顶绿化等,形成城市生态构架,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绿量,并显现出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并进。

 “陆”上街头

  城市绿网让人处处见绿

从西山区已编制完成的《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规划方案》,《高海路沿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几个不同类别的规划中可以看出,为把西山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西山区构架起了以公共绿地为基础,以道路、河滨绿化为骨架,以城市公园、休憩广场为主体,以社区庭院绿化为补充的城市绿网体系建设。如今的西山,逛街走林荫道,出门就是小游园,人们处处见绿,尽享美景。

今年,西山区雨季绿化总面积为7203亩,总投资预算118万元,其中,建设城市绿地3000亩,并更加注重城市绿地建设的精品化。

总投资为9100万的西山区盘龙江滨河绿化公园(园博园)选址盘龙江下游西岸,总面积19.2公顷。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种植有滇朴、黄连木等乔木298株,铺设园路984平方米。二期工程将于9月底完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不单是园林绿化精品,更是昆明历史文化的园林式展现,游走其中,可以回顾昆明的历史文化点滴。

西山区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张维介绍,“西山区园博园选址所在地,之前是一片杂乱的违临建筑,开有修车铺等,既破坏了周边环境更是水环境污染源。现在建设中的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设计和建设的档次高,树种以大乔木为主,主题突出,园中游路采用的是渗水混凝土技术,可以将雨水充分利用于植物管护。”

紧邻日新路、盘龙江,即将建成通车的滨江景观大道盘江西路依偎在旁,西山区盘龙江滨河绿化公园在成为周边市民好去处的同时,更将成为昆明南市区重要的生态地标。

正在建设的公园精品绿地还有省委党校周边绿地工程、湖滨生态公园、昆安线公园等。“四环十七射”道路综合环境治理中,目前全区涉及的7条道路普查建档工作已全面完成,部分地块拆临拆违工作已经启动,年底前将全面完成道路综合环境治理、拆临拆违及绿化建设。

“水”体之内

  28家企业污水全面截流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生态环保成为工业发展的首要命题。

据西山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滇池流域范围内,西山区涉及的28家企业的工业污水全面截流收集处理工作,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区级初验。在全面截污建设改造中,西山区企业共投入资金约820万元。

位于滇池草海西岸的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就是通过不断升级改造,现在已经实现工业污水循环使用不排放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在2006年开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投资100多万元于当年12月20日在保证原有设施运行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今年又投入了近80万元将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在污水处理车间里,从处理前后各阶段的提取水样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混浊呈泥黄色的污水经过十多个步骤的精密处理后,还原到了清泠透明,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

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丕兰对企业环保投入非常自信:“企业发展除了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持续良性发展。虽然在眼下来看,废水处理系统改造增加了生产投入,但我们计算过,从往后两三年开始,实现了良性循环,并不会影响到成本。比如,现在公司每天要净化处理80方水,其中80%直接用于厂区绿化、洗车及日常环境打扫,其余20%还可以用作生产冷却提取。就这样,至少以后不再需要‘买水’了。”

据了解,为确保全面截污工作成效,西山区政府为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探索新的绿色企业经营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企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处罚和问责措施,对不能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破坏生态环境的“严惩”;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任务完成得好的则“重奖”。

“水”体外延

  河堤湿地成为增值招牌

大观河入湖口的城中村——五家堆村,以前缺乏管理,垃圾遍地,村民在塘内滥开鱼塘、建盖房屋,任意乱排生活生产污水,对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西山区结合大观河五家堆区域的实际和滇池保护“四退三还一护”的要求,2008年9月开始在该片区开展了拆临、拆违、湿地建设、绿化等工作,建成湿地公园57亩,已成为距昆明主城最近的一个美丽世外桃源。

湿地公园水体面积31亩,其中有大小5个池塘连成一体,修建水面栈道约300米。湿地景观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前提下,在水源处种植木芙蓉、鸢尾,在浅水区种植芦苇、水芋、菖蒲,在深水区种植荷花、睡莲等,这些水生植物还可在水流经过时充分发挥根系净化功能。旱地植物则以云南乡土树种为主,栽种银杏、滇朴、云南山茶、香樟、金桂花、滇润兰等。公园里的景观水由处理过的中性水循环到各个池塘,不但保持了水体的流动,且对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相当于为滇池添了一个“肾”,有效净化了大观河水质。

昨日,记者在网上顺手一查昆明二手房,“被大观公园、西华园、五家堆湿地公园包围的好房出售”、“大观楼、西华园、伍家堆湿地公园间的清雅住宅”……这样的描述不断出现,显而易见,五家堆湿地已经成为周边产业开发的一块增值招牌。

五家堆村湿地公园只是西山区滇池水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但恰恰印证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的和谐局面。

目前,西山区辖内的盘龙江、船房河、采莲河、大观河、新运粮河、王家堆渠、西坝河、金家河、乌龙河、螳螂川、老运粮河11条河道已经完成综合整治主体工程任务。一条条河道旧貌焕新颜,往昔的脏乱差被优美的杨家地湿地、晖湾湿地、富善湿地、西华湿地、海丰湿地、红泥嘴湿地等河堤生态景观所取代。

盘龙江沿岸、大观河河畔绿了,美了,靓了,走在宽敞的沿河路上,没有人不被这里郁郁葱葱的绿树红花所吸引。

面山之“空”

  “五采区”植被恢复初见成效

西山区辖区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长期存在且比较突出,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过实地调查,目前西山区滇池流域范围内“五采区”共有79个,其中已基本恢复植被的有12个,31个石场被纳入市政府土地储备,36个“五采区”正在准备实施恢复植被。今年,西山区雨季绿化总面积为7203亩,包括“五采区”植被恢复绿化130亩。

云南磷化集团尖山磷矿有限公司覆土植被已经初见成效,成为西山区滇池流域面山“五采区”植被恢复工作的一个典型写照。2006年至今,尖山磷矿投入资金780多万元,恢复植被1410亩,共计栽种树木40万株。

8月10日的午后烈日下,驱车沿路而上可见,大片已经回填平整好的山体边坡上,用于引水浇灌的管道纵横其间,一排排新栽下的旱冬瓜、冬樱花树苗绽放着新绿,更高处的植被则已经郁郁葱葱,完全看不出是开采过后的土石裸露沙土满坡。

尖山磷矿工会主席张汝林是覆土植被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介绍,“矿山实行的是边开采边绿化,开采完一片马上就绿化一片。通过植被的生态自然还原,山绿了,空气好了,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同时,积极践行企地共建,聘用周边村民进行覆土植被区的管护工作,让农民实现了就近就业,增加了收入。今年,矿山已经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恢复植被300余亩,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矿山覆土植被力度,同时抓紧研究高陡边坡坡面绿化实施方案。”

面山“空”中抓好植被恢复,城市之空则规划开展屋顶绿化。目前,西山区的金碧馨园、东方广场A座、东方广场B座、时代广场、云安会都、广福小区二期共7家单位(小区)进行了屋顶绿化,绿化面积共计18215.55平方米。

空气质量

  确保优良率百分百

截至今年7月20日,西山区共取缔、销毁燃煤风炉、热水炉721604个,现场取缔拆除高污染燃料锅炉3291台,共取缔蜂窝煤加工点40家、蜂窝煤销售点5家,禁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确保了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百分百。

同时,西山区不断加强新增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审批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到了100%,对国家明令禁止、限制、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一律给予了否决。

从城市到城郊,从城郊到乡村,从西山区的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齐头并进、不留死角,在擦亮城市环境“名片”的同时,更为西山区城市发展积累下丰厚的“无形资产”。(昆明日报 记者黄翼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