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读 作为昆明烟草大县,今年来,寻甸加快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步伐,作出了低碳烟草农业发展规划,他们计划用3年时间,把寻甸打造成昆明现代低碳烟草的示范区。
又是烟叶飘香时,寻甸今年种植了16.61万亩烤烟, 44个收购点如今都已全部开秤,全县随处可见卖烟、收烟的景象。同时,寻甸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的规划也随之出炉,建设现代低碳烟草农业的蓝图已经展开,3年后寻甸烟业将漂亮“转身”, 引领现代烟业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低碳产业。
1年少排4100吨二氧化碳
寻甸县除六哨和联合两个乡镇外,都能见到连绵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烤烟地,1米多高的烟株整齐茁壮。连绵不断的烟地烟田里,采收烟叶的烟农正穿梭于田间地头,忙得不亦乐乎。
河口镇营河村委会河口村的烟农张发稳再不用为种得好但烤不好烟而发愁了。今年,县烟草公司投资1500余万元,按设备1.1万元、烤房1.5万元的标准直接补助给农户,全县建起自动控温、调温的密集烤房607座。自2006年以来,寻甸这种集现代化、信息化一体的专业化密集烤房累计起来达到1317座,可供26300亩烟田的专业化烘烤和分级服务。密集烤房安装了温湿度感应器,烟农可以按照挂图适时调控烤房温湿度,实现烘烤的数据化。张发稳是密集烤房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村里3家人共用一座烤房,以前各家烤各家的,既不容易把烟烤好,又不省工,自从村里建起密集烤房后,一个人就能够守10座烤房,与以前相比,省去9个劳动力,每烤1炉烟还至少节约燃煤200公斤。
据了解,如按工业锅炉每燃烧1吨标准煤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计算,每座烤房每年至少烤6房烟,寻甸建成的1317座密集烤房每年节约燃煤1568.4吨,足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09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3吨。
3年建成低碳示范区
寻甸县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工业,同时,也得益于几乎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的烤烟税收,这是不争的事实。
烤烟是寻甸县实现富民强县的农业订单产业,寻甸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年平均气温14.4度,无霜期229天,年降雨量1009.3毫米,光、温、水、肥等各项指标均适合优质烟叶生产。寻甸在册耕地54万亩,居昆明市第一,有5个万亩以上的山间平坝和10个千亩以上的河谷槽坝,横跨金沙江和南盘江两江流域。因此,通过探索土地经营流转机制等方式,寻甸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众多要素。
如今,寻甸积极争取现代烟草农业及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区整县推进项目,按前期规划,未来3年,寻甸将围绕“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烟叶分工专业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构想,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资源配置改革,抓好体制机制创新,把寻甸建设成现代低碳烟草农业示范区。通过整合农业、交通、水务、气象等资源,建设烟水、烟路、烟田、育苗工场、烘烤工场、防雹网络等配套工程,探索农村土地转包、入股等方式,实现烤烟种植向大户及种烟能手延伸,并探索成立烟草生产合作社,实现烟叶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种植。实现烤烟育苗工厂化,整地理墒、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封顶打叉等中间环节专业化。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在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服务、基地化建设、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实现烟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两头工场化,中间环节专业化,从而探索一条传统烟区烟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变革生产方式保低碳
“实现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既是云南烟草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寻甸烟叶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调整结构、改变生产方式,是实现低碳的保证。”寻甸县烟草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寻甸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通过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大力引导农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提升烟叶、花卉、蔬菜等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将各种种植逐渐向大户、能手、家庭农场和生产合作社转移。目前,寻甸种烟10亩以上的大户比比皆是,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发展到65户,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确保了现代低碳的烤烟发展之路。
远远处望去,寻甸仁德镇塘子片区中灵村委会支书李桂荣租地栽种的150亩烤烟一片葱绿。他说:“这几年栽烤烟赚钱了,我从村里租了150亩地,从育苗、种植、田间管理、采摘烘烤、分级扎把都在村里找工,既方便又省心。”(昆明日报 通讯员盛有文 记者杨雪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