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是昆明人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是昆明的新城,因为昆明的行政中心将搬迁到这里,也因为这里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这里的变化让人关注,而绿化则让人赏心悦目。
在2008年一年时间里,呈贡新城就建设完成了城市绿地286公顷。完成了中央公园、白龙潭公园、春融公园、张官山公园等公园的详细规划,中央公园、白龙潭公园水系—洛龙河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展开。洛龙公园基本建成,三台山公园改造也接近尾声。同时完成了新昆洛路(马料河—大学片区)林荫景观大道建设,中庄1号路—10号路、新潭1号路—3号路、前元路、北中央大道、龙潭路等道路在确定基调树种的同时,全面完成了绿化景观建设。新昆洛路、石龙路、兴呈路和进入呈贡的道口、道路节点增绿补绿和视觉补差工作,也让呈贡展现出绿城的风姿。
呈贡的绿化,充分展示出了昆明春城的特色。
呈贡的绿化蓝图
俗话说,一张白纸好画画。呈贡新城的建设,让这里的绿化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高位。
目前,呈贡已完成了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呈贡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的范围相同,主要位于呈贡县洛羊镇、斗南镇、龙城镇、吴家营乡、大渔乡和马金铺乡。北邻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白龙潭山、尖山和大官山,南接关山,西临滇池与西山包括大冲片区、洛羊片区、斗南片区、吴家营片区、乌龙片区和大渔片区、雨花片环湖湿地片区八个片区。规划范围16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107平方公里。
按照这个规划,呈贡的指标近期(2007-2013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20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地率40%以上、绿化覆盖率46%以上,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远期(2014-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地率57%以上、绿化覆盖率60%以上,达到联合国人居环境标准。
新城织新景
有了规划蓝图,新城就能织出美丽的新景。
在结合城市自然地理特征的前提下,呈贡将以新城的山、水库、河流、滇池和村庄等景观风貌基本要素为基础,依据城市发展趋势形成“一环、双轴、三山、多园、绿网交织”的城市绿地结构。
一环:山水萦城。依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接续自生的原则,形成环城生态绿环。生态环由两部分组成:西面沿滇池120米宽环湖湿地生态带构成西半环;白龙潭山、尖山、石关山等山体构成东南半环。新城建成区外围的森林、湿地、果园等形式的生态绿环,既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又可环绕城区保护中心片区的生态绿化环境,引导城市环境与郊区的半自然生态环境共生。
双轴:东西向山水轴线和南北向景观大道。由白龙潭山至乌龙堡形成的“山景”及由白龙潭水库至滇池形成的“水景”是东西向的山水轴线。这条景观轴线联系了城市东部的山体与西部的滇池,由新城中央公园及中央湿地公园和乌龙山公园组成。新城南北向的张官山-新城中心-关山-尖山中央景观大道,气势宏大、景色壮丽,具有强烈的园林景观效果。这两条轴线各具特色,是将城市与外围自然联系起来的绿色廊道。
三山:即张官山、乌龙堡和尖山-关山山系。这些山体是构成呈贡新城绿地系统的绿色核心,是城市的“绿肺”、“绿肾”,是新城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为呈贡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力和源泉。
多园:由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和专类公园组成的多园系统,主要有中央公园、龙潭山遗址公园、三台山公园、斗南花卉公园、石龙坝公园等。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也构成分布于新城各个片区的绿园。
绿网交织:强化城市道路和河流绿化等带状的绿色走廊,联系散布的块状公园和自然山体、河道,将环、轴、山、园共同编织成城市绿色网络。
景观区彰显春城特色
与新城分区相对应,结合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和新城资源特色,呈贡还将重点通过各具特色的绿化创造不同的区域园林景观,将各片区分别规划为“园林景观区”、“环保景观区”、“花都景观区”、“山水景观区”和“人文景观区”。
“园林景观区”吴家营片区是呈贡新城的中心,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以东面自然山体为背景和制高点,以白龙潭——滇池中央水系为水景轴线,加之 80米中央主干道为南北轴线,形成植物、山体、水体、城市空间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中心。这里,将充分发掘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天子庙、小松山、石碑村战国至西汉墓群、王家营明代墓葬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韵味的中心片区园林景观。
“环保景观区”大冲是高科技产业基地,区域绿地景观为反映民族工业“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奋进向上”的文化主题。尊重现有山体和河湖水系,充分利用山体公园和层次丰富的隔离防护绿地形成整个工业园区的绿地系统。功能上主要是以降低噪音和吸尘、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主,在绿地植物配置上考虑景观和“工业与科技”的文化功能结合,绿化树种选择以抗污染、净化环境的树种为主。
洛羊物流片区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面向东南亚的国际物流中心。绿地景观从整体上要反映现代化与时代化气息,在植物配置方面考虑景观与环保的双重需要。石龙坝公园以保护水库水源为主要目标,同时提供休闲度假的空间,种植上以水源涵养林为主。80米宽中央主干道、 60米宽一级主干道与昆玉高速公路的行道树树种选择以抗污染为主,主要为降低城市货运与物流等生产噪音和粉尘等,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
“花都景观区”斗南片区将形成国际花卉及研发区,区域的景观应反映以花卉为主要产业的功能。以斗南花街为核心,以花卉与特色果木种植为主导,建设南北花都景观大道。该片区文物古迹集中,将充分考虑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呈贡八景中“龙山花坞”、“凤岭松峦”的历史风貌。
“山水景观区”大渔片区是生态人文居住中心。绿地景观体现安宁、和谐的生活气息,绿化植物布置以常绿树种为主,以乔木,花灌木和地被植物相互融合。选用大乔木隔离城市道路对居住区的噪声和灰尘等污染,形成背山面水、绿树成荫,软质空间隔离内部分区的良好人居环境。乌龙片区位于呈贡与滇池连接的主轴线末端,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体育中心。运动休闲为这一片区的主题,区域绿地景观以体育文化为主题。公园中种植本地乡土树种,体现呈贡植物的原生特色。植物配置以常绿树为主,体现生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景观风貌。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山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龙寺,外围的山环和滨湖带风景极佳。将结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开发,挖掘“渔浦星灯”、“河渚月渚”、“海潮夕照”等历史景观丰富的山水文化内涵。
“人文景观区”雨花片区为东盟国际教育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绿地景观将突出“教育兴国”的文化主题。河流、山体、人工水系和公园绿地覆盖区内70%的地域面积。植物配置选择桃李、桂花、杏花、银杏、松柏、竹等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山体则以常绿大乔木为主,加以观叶类植物,体现厚重的书院文化氛围。
呈贡,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新城,有着足够让人期待的理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