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昆明经开区构建管委会、街道办、村小组河长制体系 5年环保投入将超12亿元

2020年09月21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7-04-12

生态文明

从日前召开的昆明经开区2017年环境保护暨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该区计划投资12—13亿元推进环境保护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表示,在进一步加大建设资金保障力度的同时,经开区还将继续创新投融资模式,大力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防治,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数据 2016年环保投资5.2亿

过去一年,昆明经开区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生态园林绿化等投资力度,全年共完成环境保护资金投入5.2亿元。

此外,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也在加大持续投入。资料显示,“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昆明经开区累计投入了约20亿元,基本建成区内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及再生利用的生态循环体系。截至2016年底,实施完成宝象河、马料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24公里,建成污水管网110公里、再生水管网105公里,建成日处理5万吨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提升泵站3座、再生水提升泵站1座。2016年在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投资14.82亿元。

2016年,昆明经开区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围绕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目标,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等工作,在全市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中排名首位,实现了“十三五”环境保护和滇池流域治理良好开局。

目标 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今后一段时间内,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仍将是昆明经开区的重点工作。

“截至2016年,全国通过验收并正式命名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量已达到37个,但西部地区尚无一家通过验收及命名。创建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需要全区各级部门和区内企业的通力协作配合,加大工作力度。”李河流说。

据悉,按照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批准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昆明经开区确定了围绕园区七大主导产业发展、园区污染控制、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针,积极推进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物质减量与循环、加强污染控制、强化园区管理、促进社会保障等五大类91个重点项目。“十三五”期间,昆明经开区将围绕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成为以工业共生、物质循环、自然和谐为特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经济型名副其实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目前,昆明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已达到《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9项基本条件的7项,完成24项考核指标中的17项,工作进度达70%。

措施 全面构建河长制体系

围绕建设目标,昆明经开区今年将进一步推进整治工程,以省、市政府“十三五”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90%为目标,加大污水、再生水管网建设力度。对宝象河、马料河、洛龙河支流沟渠进行延伸整治,开展宝象河海子牛奶厂、昆船、铜牛寺水库等7个排水沟综合整治。    

实施以宝象河干管单改双工程、宝象河流域排水收集系统提升完善工程,解决宝象河流域村庄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建设完成倪家营水质净化厂进水调节池工程,启动建设普照水质净化厂挖潜增效工程。开展已建成雨污管网清查整治,重点整治雨污管网断头、错接和漏接,提高管网有效使用率和片区污水收集率,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倡导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再生水的推广使用。

与此同时,突出源头监管,解决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开展网格化分层分级管理,严格监管区内水污染重点排放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企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以及环境风险企业,确保其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

全面构建河长制体系。以国家、省、市关于2017年全面构建五级河长制为契机,遵循“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科学治理、系统治理、严格管理、全民参与”的原则,将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围绕马料河、宝象河和洛龙河水质改善目标,构建完成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村小组河长制体系,进一步完善河道管理、公共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厂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细化考核措施,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确保全年区内三条河道水质达到考核标准并稳定提升。

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在现有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再增加10—15家重点排污企业建设废水和废气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严密监控区域的环境质量,及时查处环境保护违法违规行为。(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 实习记者张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