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读:松华坝水源区环境保护,对昆明市城市供水至关重要。为实现向昆明“水供好,供好水”的目标,让老百姓喝上更优质的自来水,盘龙区从源头抓起,并一直将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列为重中之重。2011年,盘龙区又投资近千万元,对松华坝水源区内的阿子营、滇源两个街道办事处的生活垃圾运转处理处置。目前,阿子营、滇源这两个街道办事处已完成首期垃圾收运基础设施建设,两座垃圾转运站已投入使用。同时,还建立和完善了“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区处理”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通过近几年来的治理,松花坝水源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将城市饮水安全“放第一”
一直以来,盘龙区都将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当作头等大事,将城市饮水安全放在首位。过去,在松华坝水源区内,盘龙区只涉及松华、双龙两个街道办事处,但是,自2009年以来,阿子营和滇源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分由盘龙区托管后,整个松华坝水源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都划分到了盘龙区。
4个街道办事处都位于水源区内,要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水源区的环境,保证城市饮水安全?这无疑给盘龙区增加了压力。面对困难和压力,盘龙区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近几年来,盘龙区通过采取在水源区进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启动工程措施,营造防护林带;加快生态湿地的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由于阿子营、滇源两个街道办事处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近几年来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量也日益增多,对水源区的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据滇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武介绍,整个街道办事处近4万人,日产生垃圾量达30多吨,过去只能由盘宸环卫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原盘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清运,但因路途遥远,每周只能清运2次,而每次只能清运20吨。“以前,垃圾要达到日产日清还是有一定困难。”陈武说,清运不完的垃圾只能堆在垃圾收集间里,对环境卫生造成一定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盘龙区于去年投资了1000多万元,着手在阿子营、滇源两个街道办事处建立垃圾转运站,同时,相关领导还多次到阿子营、滇源镇对其人口数量、生产生活垃圾数量、收集设施、垃圾收运、处理及村内卫生保洁等情况和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和收集汇总,并结合盘龙区近两年来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实行“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县(区、片)处理”取得的经验,建立和完善“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县(区、片)处理”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盘宸环卫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志勇介绍,由于松华、双龙两个街道办事处过去就有垃圾转运站,随着阿子营和滇源两个垃圾转运站的建成及投入使用,意味着今后水源区内的生活垃圾将会得到更为妥善的处理。
生活垃圾当日“可消化”
刘志勇介绍,此次盘龙区对水源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加大了力度,投入了1000多万元,加强对松华坝水源区内的阿子营、滇源两个街道办事处的生活垃圾运转处理处置,并建立和完善了“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县(区、片)处理”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自11月1日投入使用以来,目前中转站的运作一切正常。”刘志勇说,目前,这两座垃圾转运站的日处理量达到近60吨。
“自从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以来,街道的垃圾都能日产日清。”陈武说,“以后,生活垃圾收收不完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目前,盘龙区对水源区都科学合理的配备清扫保洁人员,并加强对村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对村内每70户配备一名清扫保洁人员,对集镇道路每5000平方米配备一名清扫保洁人员。同时,为了确保村内垃圾的及时收运集中,还在每个村配备一辆收集清扫保洁垃圾的密闭式人力三轮车,目前,阿子营、滇源两个街道共配置了215辆,新建垃圾收集间215个。
另一方面,还在村内建设密闭化垃圾收集间,为实现“村收集”的运行机制创造良好条件。垃圾收集间由街道办事处按照盘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标准图样进行统一建设后,再交由各村民小组管理使用。在加快垃圾收集间建设步伐的同时,各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及登门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栏等方式向广大村民宣传垃圾必须按照要求倾倒入指定垃圾收集间内等规定,对违规乱倒垃圾的依据乡规民约进行处理,逐步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并指定专人做好日常督促、检查,对未倒入垃圾收集间内的垃圾,村委会必须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突击清理。
同时,还分别在两个街道办事处建设了垃圾转运站,并配备了4辆垃圾微型收集车,2辆3吨垃圾压缩车,2辆8吨垃圾压缩车,负责收集各村内垃圾收集房集中的垃圾,最终统一将垃圾清运至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盘龙区还在出入水源区公路沿线,每1公里配备了2名保洁人员,对水源区公路沿线进行清扫保洁。加强河道保洁,每1公里配备2名河道保洁人员。(记者肖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