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二五”开局良好阳宗海总体水质达到Ⅲ类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2-03-26

“阳宗海管委会还是一个年轻的管委会,一张白纸好写字。”2009年10月9日,省委、省政府从统筹区域治理、保护、开发的高度,决定设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成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照党政合一、经济社会发展合一的实体化模式,对区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2011年4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加挂昆明阳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2011年是阳宗海管委会全面运转的起步和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阳宗海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绿色崛起,打造“三区一名片”的目标要求,带领全区领导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披荆斩棘、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9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74.5亿元,完成旅游服务业总收入3.3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1亿元,实际引进到位内资21.13亿元,引进到位外资2041.5万美元。

  狠抓生态建设

  推进园林绿化

加强阳宗海保护治理,推进砷污染综合治理、含砷废水收集处理、地下污染水治理、磷石膏异地搬迁处置、入湖河道整治等工程,阳宗海湖体总体水质达到Ⅲ类水,市政府于去年6月22日解除了阳宗海“三禁”。加强城乡园林绿化,重点推进植树造林、面山植被修复、“四创两争”、“四环十七射”综合整治、农村“六清六建”等工作,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4万亩,新栽绿化树木300万株。汤池街道创建“国家级生态镇”通过省市专家组检查评审,已上报国家环保部审批;七甸街道创建“云南省生态镇”通过省级专家验收;18个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村。

  加快园区建设

  培育优质产业

推进旅游园区建设,加快阳宗海生态旅游小镇、云岭山生态运动中心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进草甸综合服务区、环湖截污、阳宗海西部快线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201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64.93 万人次,旅游服务总收入达3.36亿元;并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去年工业园区竣工、在建、新建项目共42个;推进实体化改革,打造“三最四低”软环境,为企业和客商提供优质服务。

  破解发展瓶颈

  整合要素资源

一是破解规划瓶颈。对全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实现规划全覆盖。二是破解土地瓶颈。完成土地收储面积3977亩,完成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任务2635亩,清理2007年至2010年已批未供土地1810亩。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对阳宗老坟沟、七甸太阳沟等地质灾害点进行专项治理,完成对汤池街道麻沟村的搬迁。三是破解资金瓶颈。推进招商引资,全区共洽谈引进项目29个,协议投资350亿元,实际引进到位内资21.13亿元,实际引进到位外资2041.5万美元。加强投融资,以昆明阳宗海开发有限公司、春欣公司为平台,与昆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签订银政战略合作协议。采取BT模式,引进资金实力雄厚、业绩突出的企业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

  着力改善民生

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面积17750平方米,加固改造BC级不安全校舍19168平方米;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7个;推进四个客运站、三个自来水厂建设;兴建农村公路21公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五小”水利建设,新建小水窖644件;实现劳动力转移3484人,培训3541人。加强社会管理,及时协调解决明良煤矿职工上访历史遗留问题、山界纠纷、施工合同纠纷等矛盾纠纷问题。抓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12件,及时协调处置各类信访案件,处理率达100%。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及“打击盗窃违法犯罪”、“打四黑除四害”等行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自身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机构建设,成立了政法委,组建了消防大队、交警大队。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制定并下发了43项综合性规章制度。举办“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领导干部知识讲座”,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讲课,实行每月一讲,全年举办12讲;组织两批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共计71人到浙江大学学习培训。推行实体化人事制度改革,聘任管委会内设机关21名和工业园区3名科级干部。配合省、市组织部,公选3名乡镇街道政府副职到岗任职。健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组织全区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含调研员2名)、50名副科及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云南省干部在线学院学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